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所述空腔由两块“U”形面板组成,“U”形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组成六面体空腔,所述的“U”形面板由框架及包覆框架表面的防渗面料组成。该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高层建筑的空腔构件的吊装问题,相对于传统空腔其每次吊装个数可以增加,且施工简便、快速,不会占用大量存放空间,节约成本。该空腔自重轻,相对于传统空腔,可以进一步减轻建筑物自重,从而减少钢筋配比,节约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面板“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主要涉及建筑预制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楼盖混凝土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建筑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城市建筑正努力向着多、高层拓展。城市建设的加快也促成了建筑技术诸多革命性的突破,而其中之一的空心楼盖技术以其独特优势而引人注目。空心楼盖技术源于1960-1970年代的预应力空心混凝土预制板,之后采用铺设空心圆管再浇注混凝土的方法成为空心楼盖的第二代产品,发展到现阶段为埋设空心箱体再现浇的第三代技术。现有空心楼盖技术虽然其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其在施工中任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其空心楼盖中的混凝土预制空腔,也包括一些其他材质的预制空腔,都在施工前就已经预制成型,然后运输到工地进行安装。而成形空腔其体积大、质量重、已破损,运输成本高。另外,在施工场地进行吊运空腔时,因其自身体积大而使得每次吊装的空腔个数有限,因其自身质量重使得安装难度较大,从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进度,增加了其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其便于制造,运输和安装,能够直接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特别能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物的楼盖施工问题。该技术主要内容为一种“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所述空腔由两块“U”形面板组成,“U”形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组成六面体空腔,所述的“U”形面板由框架及包覆框架表面的防渗面料组成。既可以在浇灌混凝土时保证空腔内部不会有砂浆渗漏,又可以大大减轻空腔的整体重量,大大节约了施工和建造成本。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框架由钢筋焊接而成。作为优选方案,框架内部焊接有多条加强筋。加强筋能够提供给面板及空腔整体更加的支撑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渗面料为网格布、铁皮、篷布。作为优选方案,通过连接件相连接的相邻两面板以相邻边为轴进行转动。可以将部分面板提前进行组装,并且能以相邻边为轴转动,从而进行折叠,这样便可以大幅缩减在施工现场进行空腔组装的时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腔的内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柱。空腔中心处的支撑柱能提供给面板承载力最薄弱的中心处额外的承载力,避免混凝土浇灌时造成空腔的变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腔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施工的需求设计为长方体、正方体、椎体等各种异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所占存储、运输空间大幅减少,便于利用塔吊向高层运输,每次运输的个数为普通混凝土空腔的数倍,减少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并且施工现场可以转移到工地,节约一定的场地和人工费用。此专利技术能有效的克服高层建筑物在运输空腔构件时的多项技术难题,在该项领域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内部框架结构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2的内部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U”形面板、2-连接件、3-框架、4-防渗面料、5-加强筋、6-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种“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可见空腔由2块“U”形面板I拼接组成,“U”形面板I之间通过连接件2进行连接固定,组成一个六面体空腔结构。“U”形面板I由框架3组成及包覆框架3外表面的防渗面料4组成,框架3由钢筋焊接而成,防渗面料4为铁皮。“U”形面板I可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存放。当需要空腔时,因其为一块块“U”形面板1,占用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快速运输至施工场地。利用塔吊将“U”形面板I运输至高层施工作业面,并进行组装。也可在地面组装完成后再用塔吊吊至高层施工作业面。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U”面板I是由钢筋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然后利用连接件2连接,组装成空腔。图中的连接件2为夹码钉,将两个框架3进行紧固,两个框架间留有一些空隙,可供两“U”面板I以相邻边为轴进行转动。钢筋的承载力较高,且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耐候性强。比如冬天不易脆裂、夏季不易发软。如图4所示实施例,由钢筋焊接而成的框架3结构的面板I组装成空腔后,在空腔的整个外表面包覆一层防渗面料4,该防渗面料4可为网格布、铁皮、篷布。该实施例可以一次性将防渗面料4安装到位、简化了空腔安装的操作流程,可以节约施工时间。还有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将每个钢筋焊接而成的框架3结构的“U”面板I的一面包覆一层防渗面料4,然后再进行组装。该实施例可以节约防渗面料4的用量。如图5所示实施例,空腔的上、下面板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5,空腔的四周侧面设置有纵向加强筋5。加强筋5的设置能大大提高空腔整体的承载力。加强筋5的规格和数量可以根据空腔的承载力的不同而设置,其具体数量不做要求。如图6所示实施例,空腔的上、下面板I之间设置有4根支撑柱6。该支撑柱6能提供给上面板I中心处额外的支撑力,这样上、下面板I可以承受更大的承载力。如图7所示实施例,空腔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椎体。可以根据工程需要,进行任意角度的折叠、翻转,组装成各种不同样式的异形体,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为在阅读本技术的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所述空腔由两块“U”形面板(I)组成,“U”形面板(I)之间通过连接件(2)进行连接组成六面体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面板(I)由框架(3 )及包覆框架(3 )表面的防渗面料(4 )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3)由钢筋焊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其特征在于:框架(3)内部焊接有多条加强筋(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面料(4)为网格布、铁皮、篷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柱(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椎体。【专利摘要】该技术公开了一种“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所述空腔由两块“U”形面板组成,“U”形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组成六面体空腔,所述的“U”形面板由框架及包覆框架表面的防渗面料组成。该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高层建筑的空腔构件的吊装问题,相对于传统空腔其每次吊装个数可以增加,且施工简便、快速,不会占用大量存放空间,节约成本。该空腔自重轻,相对于传统空腔,可以进一步减轻建筑物自重,从而减少钢筋配比,节约造价。【IPC分类】E04B5/36【公开号】CN204940645【申请号】CN201520605583【专利技术人】傅礼铭, 付礼协 【申请人】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形折叠式组装空腔,所述空腔由两块“U”形面板(1)组成,“U”形面板(1)之间通过连接件(2)进行连接组成六面体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面板(1)由框架(3)及包覆框架(3)表面的防渗面料(4)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礼铭,付礼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