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伟华专利>正文

食品可控加热包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749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食品可控加热包装装置。容器1固定在外壳2内。外壳有底座3和顶盖4。底座3上固连有燃料箱体6,其上有燃烧头7,打火件8和可将燃烧头盖住的罩帽10。温度继电器11固连在容器1上,继电器11一端与电源53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磁铁RL的并联电路与电源53连接,并联电路由串联的延时继电器K和分流电阻R1的串联电路与电磁铁RL并联构成,电磁铁RL与固连在拨杆16上的衔铁15相配合,拨杆16的端部可触发与罩帽10固连的旋转支杆17绕铰轴18旋转,打火件8有控制开关装置。(*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品可控加热包装装置本技术与方便食品包装装置有关,尤其与可自动控温的加热包装装置有关。已有的食品自动加热包装装置有物理加热式,由于包装装置与空间小、重量轻,在加热过程中易倾斜或倒置,明火会烧着包装装置体侧或底部,很不安全。并且加热装置的燃烧头火焰不能控制,因而不能控制加热食品的温度和加热时间长短,甚至会烧焦食品或烧干液体物。现有包装装置不能蒸或烤热食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占空间小,重量轻,加热温度可控,可蒸或烤热食品,使用方便、安全的食品可控加热包装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食品自动可控加热包装装置,容器1固定在外壳2内,外壳有底座3和顶盖4,底座3上固连有燃料箱体6,其上有燃烧头7、打火件8和可将燃烧头盖住的罩帽10,温度继电器11固连在容器1的壁上,继电器11一端与电源53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磁铁RL的并联电路与电源53连接,并联电路由串联的延时继电器K和分流电阻R1的串联电路与电磁铁RL并联构成,电磁铁RL与固连在拨杆16上的衔铁15相配合,拨杆16的端部与旋转杆17传动连接,拨杆16的另一端与壳体铰连,旋转支杆17绕铰轴18旋转,打火件8有控制开关装置,容器1装有蒸格40或烧烤架54。本技术可用双金属片温度延时控制器11代替温度继电器直接与电磁铁RL串联。当温度升高,复合片A和B因双金属片m和n的受热延伸率不同而使A、B吻合接通电磁铁RL,使其工作。可根据复合片之间间距和延伸率决定A、B吻合的延时时间。本技术容器1内套有蒸格40,蒸格40的底部和侧部有开孔41,高弹胶膜39固连于燕格40上且罩封开孔41,其上均布有微孔43,胶膜39上有栅格42,盖5上有安全阀44。本技术容器1上有搁板49和蒸料器45,蒸料器上有盖46,搁板-->49和盖46上有孔与蒸气阀锥体47配合,锥体47通过弹簧或橡胶与搁板49和盖46连接。本技术打火件8的控制开关装置为有铰轴的杠杆20,其一端压在支杆17上,另一端穿过外壳上的槽21,杠杆20可与压电池打火件8接触,压电池放电线23位于燃烧头7附近,燃烧头7与液化气阀24连接,拉杆26一端与液化气阀连接,另一端伸出外壳。本技术支杆17前端与弹簧19一端连接,弹簧19另一端与底座连接。底座上有园锥体27,其上套有园环28,拨杆16的一端位于园环23之下,园锥体27上有定位挡条29,旋转支杆17与支杆架36固连,支杆架36通过铰轴18与支杆架座37铰连,支杆架座37固连于底座3上。本技术有压杆30与壳体2铰接,其一端压在旋转支杆17上,另一端连接于弹簧31,弹簧31一端连接于底座,另一端连接点火连杆32和拉线33,连杆32另一端与打火旋转轮34连接,拉线33的另一端伸出外壳,其上装有手球。本技术箱体6为园锥体,其上的打火件8为压电池,压电放电线23与燃烧头7配合,园环28套在园锥体上,拨杆16的一端位于园环28之下,园环28上有旋转支杆60绕铰轴61旋转,旋转支杆60与旋转支杆17配合,支杆17的前端与铰轴18铰连,杠杆20的前叉12与压电池8配合,与其固连的曲杆13与旋转支杆17配合。本技术采用了打火件控制开关和可自动盖住燃烧头的罩帽,控制燃烧。温度继电器可靠地传感容器内的温度,可避免食品过热、烧焦或容器内的水烧干。可蒸煮和烧烤食品而在储运过程中水不会浸入食品。本技术重量轻、占空间小,成本低,操作方便、安全。如下是本技术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杠杆处于关位置图。图3为杠杆处于开位置图。-->图4为打火件、燃烧头结构图。图5为罩帽和旋转支杆结构图。图6为旋转支架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又一种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的又一种结构图。图9为园锥形燃料箱体结构图。图10为杠杆20结构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图12为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图13为另一种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如下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用阻燃材料制成的外壳2的底部和顶部有用阻燃材料制的底座3和顶盖4。底座3上有气孔52,顶盖上有气孔51。容器1内有烧烤架54。箱体6、燃烧头7,打火件8的结构与打火机相似,箱体6内盛有酒精,燃烧头7为浸满酒精的脱脂棉伸出箱体端,打火旋转轮34下有火石和弹簧。底座3上有园锥体27,其上套有园环28,支杆架36通过铰轴18与支杆架座37铰连,支杆架座37装于底座3上。支杆架座上有定位挡块位于支杆架后端。支杆17与支杆架36固连,与罩帽10固连。园锥体27位于底座上,其上套有园环28,拨杆16的一端位于园环28之下。园锥体27上有支杆17和定位当条29。支杆17与弹簧19在38处相连,弹簧19另一端连接于底座。压杆30与壳体2铰连,其一端压在支杆17上,另一端连接于弹簧31。弹簧31一端连于底座,另一端与点火连杆32和拉线33连接。支杆32另一端与打火旋转轮34连接,拉线33的另一端伸出外壳,装有手球。温度继电器11在容器1内安装。使用时,拉动拉线33后松开,打火件打火,燃烧头7燃烧,加热容器1的空气到设定温度,温度继电器闭合,但延时继电器K未断开,分流电阻R和电磁铁RL同时通电,但R1<<RL,则IR1>>IRL,延时电磁铁不工作;当通电一段时间后,食物被烤热,K断开,此时IRL=IVO,则电磁铁RL工作,-->吸动衔铁15,拨杆16带动园环28沿园锥27上行,带动支杆17旋转,罩帽10翻转盖住火头7,停止加热。实施例2:本例的打火件8的控制开关装置为有铰轴的杠杆20,其一端可压在支杆17上,另一端穿过外壳上的槽21。杠杆20在开的位置位于定位槽22内,杠杆20压下压电电池,并放开支杆17,杠杆20同时打开燃烧头7的液化气阀,放电线23放电点燃燃烧头。罩帽此时并没有压住火头,罩帽10的动作由温度控制阀的传动机构控制,该传动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容器40为蒸格。其开口41上覆盖有高弹胶膜39,膜39上刺有微孔,当容器1下部内的压力增大,膜39胀大,微孔张开,蒸汽进入容器40内蒸食品。而未加热时,膜39将容器1内的水密封,使其不会进入容器40内。容器40的盖上有保险阀44。实施例3:本例的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2相同,只是容器1上口罩有搁板49将其上的蒸料器45与容器1隔开。盖46和搁板49上有孔与锥体47密封配合,锥体47通过弹簧或橡胶与搁板49和盖46连接。加热时,蒸气冲开锥体47进入蒸料器45。过压时,蒸气冲开盖46上的锥体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食品可控加热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1)固定在外壳(2)内,外壳有底座(3)和顶盖(4),底座(3)上固连有燃料箱体(6),其上有燃烧头(7)、打火件(8)和可将燃烧头盖住的罩帽(10),温度控制器(11)固连在容器(1)上,控制器(11)一端与电源(53)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磁铁R↓[L]与电源(53)连接,电磁铁R↓[L]与固连在拨杆(16)上的衔铁(15)相配合拨杆(16)的端部与旋转杆(17)传动连接,拨杆(16)的另一端与壳体铰连,旋转支杆(17)绕铰轴(18)旋转,打火件(8)有控制开关装置,容器(1)装有蒸格(40)或烧烤架(54)。

【技术特征摘要】
1、食品可控加热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1)固定在外壳(2)内,外壳有底座(3)和顶盖(4),底座(3)上固连有燃料箱体(6),其上有燃烧头(7)、打火件(8)和可将燃烧头盖住的罩帽(10),温度控制器(11)固连在容器(1)上,控制器(11)一端与电源(53)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磁铁RL与电源(53)连接,电磁铁RL与固连在拨杆(16)上的衔铁(15)相配合拨杆(16)的端部与旋转杆(17)传动连接,拨杆(16)的另一端与壳体铰连,旋转支杆(17)绕铰轴(18)旋转,打火件(8)有控制开关装置,容器(1)装有蒸格(40)或烧烤架(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器(11)为继电器,电磁铁RL并联有延时继电器K和分流电阻R1的串联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器(11)为双金属片温度延时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1)内套有蒸格(40),蒸格(40)的底部和侧部有开孔(41),高弹胶膜(39)固连于蒸格(40)上且罩封开孔(41),其上均布有微孔(43),胶膜(39)上有栅格(42),盖(5)上有安全阀(4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1)上有搁板(49)和蒸料器(45),蒸料器上有盖(46),搁板(49)和盖(46)上有孔与蒸气阀锥体(47)配合,锥体(47)通过弹簧或橡胶与搁板(49)和盖(46)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打火件(8)的控制开关装置为有铰轴的杠杆(20),其一端压在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伟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