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塔双向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105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塔双向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包括:一主塔塔体,内部设有一多层喷淋装置,所述多层喷淋装置包括:一单向喷淋层,及位于所述单向喷淋层下方的多个双向喷淋层;一辅塔塔体;连通多层喷淋装置的多根浆液循环管道,所述浆液循环管道一部分连通主塔塔体的一主塔浆液池;另一部分连通辅塔塔体的一辅塔浆液池;每根所述浆液循环管道上均设有增压装置。使喷淋层的浆液覆盖率最高可达285%,让石膏浆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充分接触反应,将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减低至25mg/Nm3以下,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湿法烟气脱硫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双塔双向 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大,雾霾持续影响,控制PM2. 5提到了议 事日程。地方政府、电力企业纷纷提出"超低排放"、"近零排放"、"达到燃机排放标准"的建 设或改造要求。"超低排放",要求实现科学指导火电行业可持续发展超洁净排放。 发展改革委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严控大气 污染物排放。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含在建和项目已纳入国家火电建设规划的机组)应同步 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 东部地区(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1 省市)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 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mg/Nm3)。 中部地区(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8省)新建机组原 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鼓励西部地区新建机组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 限值。支持同步开展大气污染物联合协同脱除,减少三氧化硫、汞、砷等污染物排放。目前现有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在实际燃煤含硫量达到3. 0%的条件下,入口二氧 化硫(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标态,干态)浓度为6500mg/Nm3时,可使出口烟气二氧 化硫排放浓度低于200mg/Nm3,系统脱硫效率达到97%以上。 可见,现有的脱硫设施已无法满足二氧化硫(SO2) "超低排放",即排放浓度不超过 35mg/Nm3的排放要求。 如何提高脱硫效率,保证在我国现有的燃煤质量条件下,满足"超低排放"的排放 标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塔双向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 通过提高石膏浆液覆盖率,使石膏浆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充分接触反应,提高脱除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塔双向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包括: -主塔塔体,内部设有一多层喷淋装置,所述多层喷淋装置包括:一单向喷淋层, 及位于所述单向喷淋层下方的多个双向喷淋层; -辅塔塔体; 连通多层喷淋装置的多根浆液循环管道,所述浆液循环管道一部分连通主塔塔体 的一主塔浆液池;另一部分连通辅塔塔体的一辅塔浆液池;每根所述浆液循环管道上均设 有增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喷淋层的数量为2-5层。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喷淋层包括喷淋管道及均布于喷淋管道之上的双向喷嘴。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喷嘴的规格为DN80-120醒,平均喷嘴流体流量 1000-1061(-2% /+5 % )L/min。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喷淋层层间的距离为2_3m,优选2. 5m。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喷淋层与最上一层双向喷淋层之间的距离为为2-3m,优选 2. 5m〇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中的烟气流量与所述多根浆液循环管道中的浆液总循环量之 间的液气比为不小于30L/m3。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烟气入口,所述烟气入口及最下一层双向喷淋层之间设有格 栅均流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均流模块包括多个栅板;所述栅板交叉布置形成多个均流孔; 所述栅板厚度为2. 2-3. 5mm ;所述格栅均流模块高度为0. 5-1. 2m ;所述均流孔的尺寸为 0. 02-0. 065 m2。 进一步地,所述主塔浆液池与所述辅塔浆液池连通。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现双向喷淋,同时配合配置的辅塔浆液池,并采 取每个喷淋层单独使用一根循环管道,每根循环管道配置单独的增压装置,形成多循环模 式,以保证双向喷淋所需的浆液循环量,使喷淋层的浆液覆盖率最高可达285%,让石膏浆 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充分接触反应,将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减低至25mg/Nm3以 下,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要求。【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CFD流场模拟的速度云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塔;2-辅塔;3-双向喷淋层;4-单向喷淋层;5-格栅均流模 块;6-主塔循环管道;7-辅塔循环管道;8-烟气入口;9-烟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 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双塔双向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包括:主塔1,其塔体内 部设有一多层喷淋装置,所述多层喷淋装置包括:单向喷淋层4及位于单向喷淋层4下方的 多个双向喷淋层3 ;辅塔2,其塔体内的浆液池与主塔1的塔体内的浆液池连通。 连通多层喷淋装置的多根浆液循环管道,所述浆液循环管道一部分为主塔循环管 道6,连通主塔1塔体的主塔浆液池;另一部分为辅塔循环管道7,连通辅塔2塔体的辅塔浆 液池;每根所述浆液循环管道上均设有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例如可选泥浆增压栗。 其中,双向喷淋层3的数量可根据工况选自为2-5层,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4层。 双向喷淋层3包括喷淋管道及均布于喷淋管道之上的双向喷嘴。所述双向喷嘴的规格为 DN80-120 mm,平均喷嘴流体流量1000-1061(-2% /+5% )L/min。双向喷嘴优点及作用是 具有流量大、减少喷嘴数量、大的畅通孔径降低喷嘴堵塞的风险、阻力小、磨损小、寿命长、 低维护量、石灰石浆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充分接触,如在喷淋管直接安装上下方向相反 的单向喷头则无法实现同样的功能,会造成喷嘴堵塞的风险大、阻力大、磨损大、寿命短、高 维护量缺陷。 双向喷淋层层间的距离为2-3m,优选2. 5m。单向喷淋层4与最上一层双向喷淋层 3之间的距离为为2-3m,优选2. 5m。这样设置层间距主要是使吸收塔容积要保证充分的浆 液停留时间,浆池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浆液在吸收塔的停留时间不小于4min。含二氧化硫 烟气与浆液充分反应时间不小于-in。 所述塔体中的烟气流量与所述多根浆液循环管道中的浆液总循环量之间的液气 比(体积)为不小30L/m3,而现有脱硫吸收塔中液气比(体积)一般为15L/m3。通过调整 上述增压装置配合双向喷淋的设置,可确保满足上述液气比,从而在同样的流量情况下,使 含硫烟气和浆液的接触更加充分。 另外,还包括烟气入口 8,烟气入口 8及最下一层双向喷淋层3之间设有格栅均流 模块5。格栅均流模块5包括多个栅板;所述栅板交叉布置形成多个均流孔;所述栅板厚度 为2. 2-3. 5mm ;所述格栅均流模块高度为0. 5-1. 2m ;所述均流孔的尺寸为0. 02-0. 065 m2。 格栅均流模块5配合双向喷淋和主辅塔结构能够烟气流场分布更加均匀,如图2 所示的CFD流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塔双向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塔塔体,内部设有一多层喷淋装置,所述多层喷淋装置包括:一单向喷淋层及位于所述单向喷淋层下方的多个双向喷淋层;一辅塔塔体;连通多层喷淋装置的多根浆液循环管道,所述浆液循环管道一部分连通主塔塔体的一主塔浆液池;另一部分连通辅塔塔体的一辅塔浆液池;每根所述浆液循环管道上均设有增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新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