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菌高压培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790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菌高压培养管,包括:培养管本体,其两端开口,且其内壁设置有一层耐腐蚀隔膜;进口盖和出口盖,密封培养管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耐腐蚀隔膜使厌氧菌培养液与高压培养管隔离,避免产生腐蚀产物影响厌氧菌的生长,通过保持培养管处于高压状态,为微生物提供高压生长环境,也避免了检测过程高压培养管内混入空气,同时,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促进厌氧菌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厌氧菌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厌氧菌高压培养管
技术介绍
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作用也日益引起重视。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这类细菌缺乏完整的代谢酶体系,其能量代谢以无氧发酵的方式进行,故其培养应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现有的培养方式有亨氏厌氧滚管技术、厌氧罐技术、厌氧手套箱技术、培养基除氧技术、气袋厌氧系统和厌氧培养皿技术等。—些特殊生境(如油藏、海洋等)中的厌氧菌具有耐高压的特性,这类极端微生物通常具有特殊的基因型、代谢机制和代谢产物,因此研究极端微生物在高压下的代谢特征,利于新型特殊微生物资源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挖掘和开发。厌氧菌在培养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易对现有的高压培养管腐蚀,且腐蚀产物会干扰厌氧菌的培养、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在高压培养管的液相层和气相层取适量液体和气体进行检测,取液和取气体的过程中高压培养管内易混入空气,影响厌氧菌的生长;再则,现有的高压培养管操作繁琐、设备昂贵,因而限制了厌氧菌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厌氧菌高压培养管,通过耐腐蚀隔膜使厌氧菌培养液与高压培养管隔离,避免产生腐蚀产物影响厌氧菌的生长,通过保持培养管处于高压状态,为微生物提供高压生长环境,也避免了检测过程高压培养管内混入空气,同时,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促进厌氧菌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厌氧菌高压培养管,包括:培养管本体,其两端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外螺纹,且其内壁设置有一层耐腐蚀隔膜;进口盖和出口盖,分别设置于所述培养管本体的两端。所述进口盖包括:盖体,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且其中心处设有通孔;进口管,其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压力表,设置于所述进口管的另一端;三通阀,设置于所述进口管与压力表之间,其两个接口与所述进口管连通;双通阀,其一端接口通过进口管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出口盖包括:第二盖体,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第二内螺纹,且其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出口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二双通阀,设置于所述出口管上。进一步的,所述进口盖还包括密封活塞,设置于所述通孔与进口管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出口盖还包括第二密封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与出口管之间。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耐腐蚀隔膜使厌氧菌培养液与高压培养管隔离,避免产生腐蚀产物影响厌氧菌的生长,通过保持培养管处于高压状态,为微生物提供高压生长环境,也避免了检测过程高压培养管内混入空气,同时,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促进厌氧菌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培养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图4是进口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厌氧菌高压培养管,包括:培养管本体1,其两端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外螺纹11,且其内壁设置有一层耐腐蚀隔膜12,如图2、3 ;优选的,耐腐蚀隔膜12可采用喷涂式,也可以采用可拆卸式,以便其损坏后更换;进口盖2和出口盖3,分别设置于所述培养管本体I的两端,将培养管本体I密封。如图4,所述进口盖2包括:盖体21,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匹配的内螺纹211,且其中心处设有通孔212,如图5 ;通过内螺纹211和外螺纹11使盖体21旋钮在培养管本体I上。进口管22,其一端与所述通孔212连通,优选的,通孔212与进口管22之间通过密封活塞26密封。压力表23,设置于所述进口管22的另一端,二者接口处密封,压力表23用于测量培养管本体I内的气压强度。三通阀24,设置于所述进口管22与压力表23之间,其两个接口与所述进口管22连通,二者接口处密封。双通阀25,其一端接口通过进口管22与所述三通阀24的第三接口连通,二者接口处密封。所述出口盖3包括:第二盖体31,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匹配的第二内螺纹311,且其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312,如图6 ;通过第二内螺纹311和外螺纹11使第二盖体31旋钮在培养管本体I上。出口管32,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312连通,优选的,第二通孔312与出口管32之间通过第二密封活塞34密封。第二双通阀33,设置于所述出口管32上,二者接口处密封。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对使用本技术厌氧菌高压培养管的培养过程作详细阐述。培养过程如下:步骤1、打开双通阀25和第二双通阀33,从双通阀25的进口处通入氮气,培养管本体I的空气从第二双通阀33的出口处排出,空气被排空后,关闭双通阀25和第二双通阀33ο步骤2、取下进口盖2,向培养管本体I中倒入适量厌氧菌培养液,盖上进口盖2。步骤3、由于上一步骤中混入少量空气,需要再次通入氮气以排除空气,打开双通阀25和第二双通阀33,从双通阀25的进口处通入氮气,培养管本体I的空气从第二双通阀33的出口处排出,空气被排空后,关闭第二双通阀33继续通入氮气,使培养管本体I内处于高压状态,直到压力表23达到预定压力值,关闭双通阀25。步骤4、等待培养管本体I中的厌氧菌生长,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使培养管本体I中的气压进一步增加。步骤5、当压力表23达到所需压力值时,使培养管本体I倾斜一定角度,打开双通阀25,取适量培养液,关闭双通阀25,对培养液检测;打开第二双通阀33,由于培养管本体I内处于高压状态,培养管本体I中的气体会自动溢出,取适量培气体,关闭第二双通阀33,对气体进行检测;由于培养管本体I处于高压状态,杜绝了该过程中培养管本体I内混入空气。步骤6、若检测结果达到规定标准,则结束培养,否则,重复步骤4、5。本技术通过耐腐蚀隔膜12使厌氧菌培养液与高压培养管隔离,避免产生腐蚀产物影响厌氧菌的生长,通过保持培养管本体I处于高压状态,为微生物提供高压生长环境,也避免了检测过程培养管本体I内混入空气,同时,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促进厌氧菌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厌氧菌高压培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培养管本体(1),其两端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外螺纹(11),且其内壁设置有一层耐腐蚀隔膜(12); 进口盖(2 )和出口盖(3 ),分别设置于所述培养管本体(I)的两端; 所述进口盖(2)包括: 盖体(21),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匹配的内螺纹(211),且其中心处设有通孔(212); 进口管(22 ),其一端与所述通孔(212 )连通; 压力表(23),设置于所述进口管(22)的另一端; 三通阀(24),设置于所述进口管(22)与压力表(23)之间,其两个接口与所述进口管(22)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厌氧菌高压培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管本体(1),其两端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外螺纹(11),且其内壁设置有一层耐腐蚀隔膜(12);进口盖(2)和出口盖(3),分别设置于所述培养管本体(1)的两端;所述进口盖(2)包括:盖体(21),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匹配的内螺纹(211),且其中心处设有通孔(212);进口管(22),其一端与所述通孔(212)连通;压力表(23),设置于所述进口管(22)的另一端;三通阀(24),设置于所述进口管(22)与压力表(23)之间,其两个接口与所述进口管(22)连通;双通阀(25),其一端接口与所述三通阀(24)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出口盖(3)包括:第二盖体(31),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匹配的第二内螺纹(311),且其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312);出口管(32),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312)连通;第二双通阀(33),设置于所述出口管(3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霞周正朱能敏承磊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