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没药醇微滴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滴由含红没药醇的油相(内相)以及包裹在油相外周的水相(外相)组成,微滴的直径为30~80微米,内相由红没药醇或其与其他组份组成的混合物构成,外相由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构成。红没药醇微滴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制备具有内相微通道、外相微通道以及微滴微通道的微芯片;然后将红没药醇或含有红没药醇的混合物、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分别通入微芯片的内相微通道和外相微通道,使二者混合,最后从微滴微通道流出,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没药醇微滴进一步提高了红没药醇的释放效果,可以用作抗菌类产品和满足生物医学研究的需要。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所得微滴的直径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药物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红没药醇(CAS N0.=515-69-5)是存在于春黄菊花中的一种成份,具有消炎作用,可应用在皮肤保护和皮肤护理化妆品以及口腔卫生产品中。红没药醇是无色至稻草黄粘稠液体,溶于低级醇(乙醇、异丙醇)、脂肪醇、甘油酯和石醋,几乎不溶水和甘油。为了对红没药醇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医学研究以及为了提高红没药醇的释放效果,有必要将红没药醇制成微滴形式和制备含有红没药醇的微滴。将红没药醇制备成微米级的液滴,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红没药醇在水性溶液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微液滴的尺寸,从而调控红没药醇的控制释放特性。例如,制备直径为30-80微米的微滴,并同时包裹红没药醇以及单细胞,可以在此基础上研究红没药醇对于单细胞的作用。或者制备直径较小的微滴,从而增加红没药醇释放的表面积,以提高控制释放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未见红没药醇相关微滴及其制备方法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技术的空缺,提供一种红没药醇微滴,包括纯红没药醇微滴以及含有红没药醇的混合微滴。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红没药醇微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方便的获得不同粒径大小的微滴。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没药醇微滴,该微滴由内相和包裹在内相外周的外相组成,微滴的直径为30~80微米,内相由红没药醇或其与其他组份组成的混合物构成,外相由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构成。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4%。进一步地,所述其他组份为葵花油或氟化液。所述氟化液可以且优选为例如Η??7500ο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物中,红没药醇的质量含量为0.5-3%,优选为2%。根据一个具体且优选方面,所述的内相由红没药醇构成,所述红没药醇微滴为直径40~50微米的纯红没药醇微滴。根据又一具体且优选方面,所述的内相由红没药醇和葵花油的混合物构成,红没药醇微滴为直径70~80微米的含红没药醇的葵花油微滴。根据还一优选方面,所述的内相由红没药醇和氟化液的混合物构成,红没药醇微滴为直径40~75微米的含红没药醇的氟化液微滴。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的红没药醇微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I)制备具有内相微通道、外相微通道以及微滴微通道的微芯片,所述内相微通道、夕卜相微通道和微滴微通道分别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内相微通道、外相微通道的出口端以及所述微滴微通道的入口端相交且形成混合区,其中所述外相微通道的出口端的中心线与所述内相微通道的出口端、所述微滴微通道的入口端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的内相微通道的出口端的中心线与所述微滴微通道的入口端的中心线相重合; (2 )将红没药醇或所述含有红没药醇的混合物从所述微芯片的内相微通道的入口端通入,将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从所述微芯片的外相微通道的入口端通入,所述的红没药醇和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所述混合区内混合后从所述微滴微通道的入口端进入微滴微通道并经微滴微通道的出口端流出,即得到所述的红没药醇微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I)包括以下工序: i)将设计好的内相微通道、外相微通道以及微滴微通道印刷在醋酸膜上,并将醋酸膜放置于涂覆有光刻胶的硅晶片顶部,经过紫外光照射,即得芯片模板,之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和其交联剂灌注在所述芯片模板上,进行固化; ii)将固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模具剥离芯片模板,并对各所述微通道的出入口进行压力穿孔,之后运用表面平整的基底(例如显微镜用载玻片)对各微通道进行密封,即得所述微芯片。优选地,步骤(I)中,所述的混合区为长条状,所述长条状混合区的横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且所述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相邻的二条边的长度分别为20~30微米。更优选地,步骤(I)中,所述长条状混合区的横截面是正方形。根据一个具体方面,正方形的二条边的长度均为25微米。根据一个具体且优选方面,步骤(2)中,使红没药醇或其与葵花油的混合物以28-32微升/小时(具体如30微升/小时)的流速流经所述内相微通道,使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以78~82 (具体如80微升/小时)的流速流经所述外相微通道,所得红没药醇微滴为直径40~50微米的纯红没药醇微滴或直径70~80微米的含红没药醇的葵花油微滴。根据又一具体且优选方面:步骤(2)中,使红没药醇与氟化液的混合物以190~210微升/小时(具体如200微升/小时)的流速流经所述内相微通道,并根据下述公式来确定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流速:y = *(1±7%), 其中I为要制备的微滴的直径,X1为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流速; 或者,使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以390~410微升/小时(具体如400微升/小时)的流速流经所述外相微通道,并根据下述公式来确定所述红没药醇与氟化液的混合物的流速:y = * (I ±4%),其中y为要制备的微滴的直径,X2为所述红没药醇与氟化液的混合物的流速。根据还一具体和优选方面:步骤(2)中,使红没药醇与氟化液的混合物以28~32微升/小时(具体如30微升/小时)的流速流经所述内相微通道,使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以190~210微升/小时(具体如200微升/小时)的流速流经所述外相微通道,所得红没药醇微滴为直径60~70微米的含红没药醇的氟化液微滴。优选地,所述水为超纯水,如Mil1-Q超纯水。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且成功获得红没药醇的30~80微米的微滴,其中纯红没药醇微滴可以直接与其它有效抗炎或抗菌药物混合,并制备广谱抗菌制剂,红没药醇微滴可以控制红没药醇的释放效果,增强抗菌性能;含有红没药醇的葵花油微滴可以作为有效成份,制备抗菌及抗氧化的日化产品;含有红没药醇的氟化液微滴可以与细胞混悬液混合,制备单细胞微滴,研究红没药醇对单细胞的作用,或针对性研究红没药醇的作用机理。本专利技术红没药醇微滴的制备方法,通过调整内相和外相的流速,即可稳定获得期望粒径大小的微滴,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微芯片的制备工艺不意图; 图2显示了纯红没药醇微滴的制备,其中A为利用微芯片制备微滴的示意图;B为实施例2制备的纯红没药醇微滴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3显示了含有红没药醇的葵花油微滴的制备,其中A为利用微芯片制备微滴的示意图为实施例3制备的微滴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4显示了含有红没药醇的HFE7500微滴的制备,其中A为利用微芯片制备微滴的示意图为实施例4制备的微滴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5为实施例5中不同条件下制备所得含有红没药醇的HFE7500微滴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6为实施例6中不同条件下制备所得含有红没药醇的HFE7500微滴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2、3和4中,a表不内相微通道;b表不外相微通道;c表不微滴微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中未注明的条件为常规实验条件。实施例1微流体芯片的制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体芯片的制造方法。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是一种在微流体芯片的制造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其具有光学透明,生物惰性,以及无毒的特性,使其为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没药醇微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滴由内相和包裹在所述内相外周的外相组成,所述微滴的直径为30~80微米,所述内相由红没药醇或其与其他组份组成的混合物构成,所述的外相由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菁,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福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