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检修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3282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检修小车,包括工作平台、摇把、第一连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左侧轨道部件、右侧轨道部件;所述工作平台下方设有高度调节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电站检修小车结构合理、使用可靠且能够满足不同开关柜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检修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修小车,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检修小车,属于电力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检修小车工作台面宽度是固定的,工作台面高度只能微调,这使得线路开关、闸刀及次总开关等的开关柜需要不同类型的检修小车辅助维修。传统检修小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其与开关(闸刀)柜之间采用连杆固定,但该类型连杆受压易弯曲,导致传统检修小车与开关(闸刀)柜无法固定,开关(闸刀)手车无法拉出。传统检修小车在调节高度时只能采用微调方式,这种调节方法没有尺度标示,只能凭感觉进行调节,甚至有时需要多人同时调节,调节效率低。由于技术改造等原因,变电站现场会出现不同厂家不同类型开关(闸刀)柜,这些开关(闸刀)柜无论在尺寸、固定方式方面都对检修小车提出了不同要求。尺寸不同的开关(闸刀)柜需要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检修小车与其进行配合。柜体与开关两者之间固定方式由开关柜上开槽位置决定,有的检修小车与开关(闸刀)柜之间为中间固定,有的为两边固定,又对检修小车提出了不同要求。上述情况决定了一个变电站需要大量不同规格的检修小车。据统计,一个变电站每个开关室至少需要有3类检修小车,有5辆以上的检修小车,这大大降低了开关室的场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大量检修小车堆积在开关室里不利于变电站的标准化管理。新建变电站特别是新建智能变电站在变电站设计时就对空间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较传统老式变电站,新建变电站有3台以上变压器,它们可以带多段10/35kV母线,这导致开关室内要容纳更多的分段母联开关柜和母线压变闸刀柜。当开关室面积一定时,提高空间利用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检修小车,结构合理、使用可靠且能够满足不同开关柜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变电站检修小车,包括工作平台0、摇把1、第一连杆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左侧轨道部件13、右侧轨道部件14;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呈一直线横向间隔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所述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呈一直线横向间隔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所述第一连杆2纵向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四齿轮8设置于第一连杆2的一个端部同时与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设置于第一连杆2的另一个端部同时与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啮合;所述摇把1与第一连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左侧轨道部件13置于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12上方,所述左侧轨道部件13底部设有两个螺母分别与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12表面螺纹合,所述右侧轨道部件14置于第二连杆6、第四连杆11上方,所述右侧轨道部件14底部设有两个螺母分别与第二连杆6、第四连杆11表面螺纹绞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变电站检修小车,所述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为伞状齿轮。前述变电站检修小车,所述工作平台0下方设有高度调节部件,所述高度调节部件包括液压装置21、脚控液压踏板22、剪刀式联动装置23、手动阀控装置24、液压装置阀门25、底框32;所述剪刀式联动装置23设置于底框32上并支撑工作平台0,所述液压装置21的型号为TF50,包括保压回路、卸荷回路、液压泵、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连杆与剪刀式联动装置23相连,脚控液压踏板22操控液压装置21的液压泵,手动阀控装置24控制液压装置21的卸荷回路,所述手动阀控装置24控制液压装置阀门25的开、关状态。前述变电站检修小车,还设置有电磁组件,型号为MB-12,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电磁铁26和电磁铁锁具27。前述变电站检修小车,还包括微调装置,所述微调装置包括小车轮子28、高度调节螺母29、小车轮子挡板31,所述小车轮子28共4个,设于底框32的四角,所述小车轮子28与底框32之间设小车轮子挡板31,所述小车轮子挡板31与底框32通过高度调节螺母29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检修小车可调节工作台面的宽度、高度,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开关(闸刀),提高了检修小车的通用性;2.解决了传统检修小车与开关柜衔接不牢固的问题,电磁组件不仅能提供强大吸力,而且能匹配不同类型的开关柜,也同样提高了检修小车的通用性;3.本专利技术检修小车工作台面宽度和高度控制系统设计简单可靠,调节精度高,调节方便,大大提高了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4.本专利技术检修小车通用性设计满足了变电站内不同厂家、不同型号开关柜开关检修的需求,提高了检修小车的利用率,减少了检修小车的数量,降低了检修小车成本,提高了变电站开关室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台面的宽度调节机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高度调节部件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变电站检修小车包括工作平台0、摇把1、第一连杆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左侧轨道部件13、右侧轨道部件14;所述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为伞状齿轮;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呈一直线横向间隔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所述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呈一直线横向间隔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所述第一连杆2纵向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四齿轮8设置于第一连杆2的一个端部同时与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设置于第一连杆2的另一个端部同时与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啮合;所述摇把1与第一连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左侧轨道部件13置于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12上方,所述左侧轨道部件13底部设有两个螺母分别与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12表面螺纹合,所述右侧轨道部件14置于第二连杆6、第四连杆11上方,所述右侧轨道部件14底部设有两个螺母分别与第二连杆6、第四连杆11表面螺纹绞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摇把转动带动齿轮旋转,从而控制检修小车工作台面上小车轨道平移,来适应不同宽度开关手车,达到一车多用的目的。工作台面上还标有不同开关(闸刀)手车尺度,可以快速调节检修小车工作台面宽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当进行宽度调节时,转动摇把1,带动第一连杆2及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3、第四齿轮8一起转动。由于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啮合带动其一起转动,则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也随之转动。相同的原理,摇把1转动时,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随之转动。由于左侧轨道部件13、右侧轨道部件14底部设有螺母与连杆绞合,则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12带动左侧轨道部件13,第二连杆6、第四连杆11带动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电站检修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电站检修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0)、摇把(1)、第一连杆(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左侧轨道部件(13)、右侧轨道部件(14);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呈一直线横向间隔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所述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呈一直线横向间隔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所述第一连杆(2)纵向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四齿轮(8)设置于第一连杆(2)的一个端部同时与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设置于第一连杆(2)的另一个端部同时与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啮合;所述摇把(1)与第一连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左侧轨道部件(13)置于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12)上方,所述左侧轨道部件(13)底部设有两个螺母分别与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12)表面螺纹合,所述右侧轨道部件(14)置于第二连杆(6)、第四连杆(110上方,所述右侧轨道部件(14)底部设有两个螺母分别与第二连杆(6)、第四连杆(11)表面螺纹绞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检修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0)、摇把(1)、第一连杆(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左侧轨道部件(13)、右侧轨道部件(14);所述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为伞状齿轮;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呈一直线横向间隔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所述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呈一直线横向间隔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相邻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所述第一连杆(2)纵向布置于工作平台(0)的台面,所述第四齿轮(8)设置于第一连杆(2)的一个端部同时与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设置于第一连杆(2)的另一个端部同时与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啮合;所述摇把(1)与第一连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左侧轨道部件(13)置于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12)上方,所述左侧轨道部件(13)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迎涛任萱魏红玉刘善军包磊李强马进王建成王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