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26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具有罐体、分别位于罐体前后两端的前端框和后端框、以及多个设置于该罐体外表面上的加强圈,且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角件,其中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均设置有至少一根辅助支撑管,该辅助支撑管自该底角件向上倾斜延伸至与该底角件距离最近的加强圈处,并与所述罐体和加强圈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尤其是涉及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如图1、 2所示,现有的交换车体(SWAP BODY)罐式集装箱100通常 包括罐体11、设置在罐体11前后两端的前端框12和后端框13、多个设置在 罐体11外表上的环状加强圈14a 14d、以及设置在罐体11顶部的歩道112和 便于操作人员攀爬到步道112上的扶梯111等。并且,该前、后端框12、 13 由端下梁121、侧梁122、端上梁123构成方形框架,且其上还设置有用于吊 装的顶角件124和用于与车辆固定的底角件125。同时,在前、后端框12、 13 底部还设置有辅助支撑框架(通常称"A"框),以加强支撑,以前端框12为 例,该辅助支撑框架由两根辅助支撑管126a和126b分别从底角件125向内水 平延伸至第一根加强圈14a附近的位置,即与该底角件125距离最近的加强圈, 并在该位置上通过连接板128与加强板127连接,同时该加强板127和连接板 128通过垫板129与罐体11外表面连接。因此,现有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 "A"框的结构 复杂,耗材多,而且强度偏弱;2、 "A"框结构与底角件底面的净空间小,运 输时端框底面易与车辆的大梁磕碰,出现疲劳破坏。并且,由于罐式集装箱的容积越大,装运量会越大,在保证运输方便的同 时,结构安全可靠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安全可靠的交换车体 罐式集装箱,通过对"A"框结构的优化设计,加大与底角件底平面的净高, 避免"A"框底面与车辆的大梁磕碰,出现疲劳破坏的情况,使得结构安全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具有罐体、分别位于罐体前后两端的前端框和后端框、以及多个设置于该罐体外表面上的 加强圈,且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角件,其特点在于,所 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均设置有至少一根辅助支撑管,该辅助支撑管自该底角件 向上倾斜延伸至与该底角件距离最近的加强圈处,并与所述罐体和加强圈焊接。优选地,该前端框和后端框的端下梁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底角件,且所 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各设置有两根所述辅助支撑管,该两根辅助支撑管的一端 分别连接在该端下梁两端的底角件上,另一端则向中间靠拢并向上倾斜延伸, 在该加强圈处相交连接,与所述端下梁构成三角形。优选地,所述辅助支撑管另一端通过第一垫板与该罐体焊接,通过第二垫 板与该加强圈焊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垫板和/或第二垫板的厚度根据实际设计可以进行调整,如可为4~5毫米,较佳的可为4毫米厚的不锈钢垫板。优选地,所述辅助支撑管另一端与该第一垫板的连接位置,切割成弧形与 该第一垫板贴合,以增加辅助支撑管与底角件底面的净高距离。优选地,在所述加强圈向内偏移一距离的罐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环,且 该加强圈和加强环之间通过槽形件连接。优选地,所述槽形件一端连接在该加强环上,另一端相对于所述辅助支撑 管的另 一端连接在该第 一垫板一侧。优选地,所述加强圈环绕整个罐体外表面设置,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加强 环环绕罐体底部的部分外表面设置,形成弧形结构。优选地,所述辅助支撑管底面与所述底角件底面形成一锐角。本技术通过应力分析优化设计端框结构,尤其是辅助支撑管的连接结 构,使之结构简单,与底角件底面的净空间大,避免"A"框底面与车辆的大 梁磕碰。同时,在辅助支撑管在环向加强圈处进行加强设计,通过增加弧形结 构的加强圈和槽形件,使得框架结构的整体强度更高,受力更优良。本实用新 型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框架结构通过FEA计算进行了优化,冲击试验结 果理想。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底部视图3为本技术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3的侧视图5A为图3中前端框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侧视图,其中辅助支撑管向上倾斜设置; 图5C为图5A的底部视图;以及 图5D为图5C中沿F-F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 4所示,本技术的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200包括罐体21、设 置在该罐体21前后两端的前端框22和后端框23、多个环绕整个罐体21外表 设置的加强圈24a 24d、以及扶梯211和步道212等。前端框22和后端框23 上包括端下梁221、侧梁222、端上梁223,且都设置有顶角件224和底角件 225。特别的是,本技术的前端框22和后端框23上都设置有至少一根辅 助支撑管,例如设置两根辅助支撑管226a和226b,其由底角件225开始向上 倾斜延伸至加强圈24a、 24d处,即与该底角件225距离最近的第一根加强圈 24a、 24d,并与所述罐体21和加强圈24a、 24d焊接在一起。这种倾斜的设计 加大了所述辅助支撑管226a和226b与底角件225底平面的净高,从而可避免 辅助支撑管底面与车辆的大梁磕碰,出现疲劳破坏的情况,使得端框结构更加 安全可靠。由于前端框22和后端框23结构类似,下面仅以前端框22为例进一步详 细说明本技术的辅助支撑管结构。如图5A、 5B所示,前端框22上的两根辅助支撑管226a和226b —端分 别连接在该端下梁221两端的底角件225上,另一端则向中间靠拢并向上倾斜 一角度d延伸,在该加强圈24a处相交连接,与所述端下梁221构成三角形, 即构成俗称的"A"框。该角度d为辅助支撑管226a、 226b底面与底角件225 底面225a形成的锐角。并且,所述辅助支撑管226a、 226b另一端通过第一垫板229与该罐体21焊接,通过第二垫板227与该加强圈24a焊接。所述第一 垫板229和第二垫板227的厚度可为4 5毫米,较佳的,可为4毫米厚的不锈 钢垫板。为了进一步增加辅助支撑管226a与底角件225底面225a的净高距离,如 图5B所示,所述辅助支撑管226a另一端与该第一垫板229的连接位置2261a, 切割成弧形与该第一垫板229贴合。另外,如图5C所示,本技术在辅助支撑管226a、 226b与加强圈24a 连接处进行了加强设计,即在所述加强圈24a向内偏移合适距离的罐体外表面 上设置较短的加强环25,如为弧状的加强弧,且该加强圈24a和加强环25之 间通过不锈钢槽形件228连接,所述槽形件228 —端连接在该加强环25上, 另一端则相对于所述辅助支撑管226a、 226b的另一端连接在该第一垫板227 的一侧,如图5D所示。如图5C所示,该第一垫板229具有一弧边229a,与构成该三角形的辅助 支撑管226a、 226b配合。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型,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具有罐体、分别位于罐体前后两端的前端框和后端框、以及多个设置于该罐体外表面上的加强圈,且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均设置有至少一根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具有罐体、分别位于罐体前后两端的前端框和后端框、以及多个设置于该罐体外表面上的加强圈,且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上均设置有至少一根辅助支撑管,该辅助支撑管自该底角件向上倾斜延伸至与该底角件距离最近的加强圈处,并与所述罐体和加强圈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荣陈晓春陈利军马锡山汤怀志罗永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