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和排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5926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包含油的封闭容器的进风和排风装置,该进风和排风装置包括将所述容器与大气连接的管路和设置在该管路中的过滤器壳体(1),所述管路当容器中的容积变化时能够实现相对于环境的压力补偿,所述过滤器壳体被可透过气体而不可透过液体的滤膜分开,其中,滤膜设置在可拆卸地可嵌入到过滤器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的框架(10)上形成滤芯(11),所述框架的横截面对应于过滤器壳体(1)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并且管路的第一部分从容器通至滤膜的其中一侧并且管路的第二部分从滤膜的第二侧通至环境。具有轴向通孔(14)的框架(10)具有包括向外引导的环形开口的径向环绕的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由可硬化的胶粘剂填充,并且滤膜以其径向环绕的边缘区域通过环形开口伸入所述环形空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包含油的封闭容器的进风和排风装置,所述进风和排风装置包括将所述容器与大气连接的管路和设置在该管路中的过滤器壳体,所述管路当容器中的容积变化时能够实现相对于环境的压力补偿,所述过滤器壳体被可透过气体而不可透过液体的滤膜分开,其中,滤膜设置在可拆卸地可嵌入到过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框架上形成滤芯,所述框架的横截面对应于过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并且管路的第一部分从容器通至滤膜的其中一侧并且管路的第二部分从滤膜的第二侧通至环境。
技术介绍
这样的进风和排风装置用于为容器、例如机动车中的桥壳进风和排风。对此已知,将进风和排风装置通过软管管路与要排气的桥壳连接,从而积聚有油颗粒的空气通过软管管路被引导至过滤器壳体中的可透过气体的滤膜。在此,滤膜让空气通过,但阻止在空气中包含的油,从而所述油通过软管管路再次流回桥壳中。穿透滤膜的空气通过另一条软管管路向外到达环境中。如果包含在桥壳中的并且通过机动车的行驶运行被加热的油的体积在行驶运行结束之后又减小,那么通过如下方式避免桥壳中的负压,即,空气可以从外面通过所述另一条管路到达桥壳中。可能在此被一起吸入的湿气或水以及污物被滤膜阻止进入桥壳中。因为滤膜具有光滑的表面,所以难以将滤膜可靠地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进风和排风装置,在所述进风和排风装置中在构造简单的情况下滤膜能可靠地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中。按照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如下方式解决,S卩,具有轴向通孔的框架具有包括向外引导的环形开口的径向环绕的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由可硬化的胶粘剂填充,并且滤膜以其径向环绕的边缘区域通过环形开口伸入所述环形空间中。通过该构成,滤膜被可靠地紧固在框架上并且可以与框架形成一个单元地容易地装入过滤器壳体中。在此,滤膜以其径向环绕的边缘区域引入具有还未硬化的胶粘剂的环形空间中并且在胶粘剂硬化之后牢靠地保持在框架上。容器例如可以是桥壳或变速器壳体。当滤膜的伸入环形空间中的边缘区域大致轴向指向时,滤膜与框架的连接是特别牢靠的。由滤膜和框架构成的单元在如下情况下可简单地制成,S卩,框架包括两个彼此轴向相配的并且相互连接的环形的框架部分,其中,第一框架部分具有径向环绕的朝向第二框架部分轴向敞开的环形槽,第二框架部分的环形凸肩嵌入到所述环形槽中,其中,在第二框架部分的环形凸肩嵌入到第一框架部分的环形槽中时在环形槽中保留有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通过在环形槽和环形凸肩之间的环形缝隙与框架的通孔连接,其中,滤膜以其径向环绕的边缘区域通过环形缝隙伸入由硬化的胶粘剂填充的环形空间中。为了简单地同中心地组装这两个框架部分,第二框架部分的环形凸肩可以以外部的径向环绕的周面在环形槽的径向外部的槽壁上引导。为了通过滤膜可靠地分开过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可以在其中一个框架部分的外部的径向环绕的周面上构成有径向环绕的槽,贴靠在过滤器壳体的内壁上的密封环嵌入到所述槽中。设有滤膜的框架可以形成一个可更换的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在滤膜不再令人满意地可透过空气时可以更换。为了容易地更换过滤单元,框架可以具有轴向伸出的把手部分,所述把手部分优选同轴地从过滤单元伸出。如果在滤膜的一侧或两侧设有限制滤膜横向于其平面偏转的支承装置,那么通过至少大致贴靠在滤膜上的支承装置来限制滤膜的由于对其压力或负压加载而产生的变形。因此不发生塑性变形或不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并且滤膜增大其膜面仅直到贴靠在支承装置上。由此避免滤膜的损坏并且确保容器的在很大程度上无干扰的进风和排风。为了使滤膜的尽可能少的膜面被支承装置遮盖并且因此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膜面用于进风和排风,支承装置可以是金属丝格栅。在此优选的是,支承装置也设置在框架上。为了在更换过滤单元时可容易地打开过滤器壳体,过滤器壳体可以包括两个盆状的壳体部分,这两个壳体部分以它们的盆开口彼此面对地相互可连接。为此,其中一个壳体部分的外廓对应于另一个壳体部分的内廓并且第一壳体部分可推入第二壳体部分的内部空间中并且这两个壳体部分相互可连接。在此,如果过滤单元以其框架夹紧在两个壳体部分的底部之间,那么保持元件对于过滤单元来说不是必需的,从而得到进风和排风装置的简单构造。这两个壳体部分借助一个或多个卡锁装置相互可连接,这导致构件的减少并且因此导致仓储管理的简化。如果过滤器壳体能以滤膜的大致竖直的平面设置在机动车上,并且管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通入过滤器壳体的下面的区域中,那么油和潮湿的污染物可以从滤膜向下滴下并且通过相应的管路排出。滤膜的堵塞和因此其过早的更换需求得以避免。进风和排风装置的简单装配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S卩,过滤器壳体具有第一连接接管和/或第二连接接管,所述第一连接接管用于连接通至容器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连接接管用于连接通入环境中的第二软管。因此,即使在进风和排风装置的安装环境困难时也可以容易地首先装配过滤器壳体和随后装配软管。【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接着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以横剖视图示出包括连接部的进风和排风装置的侧视图,图2示出按照图1的进风和排风装置的放大图,图3示出按照图1的进风和排风装置的分解视图,图4示出按照图1的进风和排风装置的第二壳体部分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示出的用于机动车的具有圆横截面的桥壳的进风和排风装置具有过滤器壳体1,所述过滤器壳体包括盆状的第一壳体部分2和盆状的第二壳体部分3。第一壳体部分2的圆柱形外廓与第二壳体部分3的具有略微更大直径的内廓对应。在它们的盆开口彼此面对时,第一壳体部分2可引入第二壳体部分3中,直到第二壳体部分3以其端侧4贴靠在第一壳体部分2的凸缘状的止挡部5上。第二壳体部分3在其内壁7上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底部6上的径向环绕的环形凸肩8,所述环形凸肩的直径对应于第一壳体部分2的圆柱形外廓的直径,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在被完全引入第二壳体部分3中的位置中时相对于第二壳体3同中心地定位。第一壳体部分2的底部在其径向外部的区域中具有环形阶梯部9,过滤单元11的具有通孔14的环形框架10轴向支承在所述环形阶梯部上。框架10包括环形的第一框架部分12和相对于该第一框架部分同轴的环形的第二框架部分13。第一框架部分13在其贴靠在环形阶梯部9上的端部上具有对应于第一壳体部分2的内径的外径。第一框架部分12具有径向环绕的朝向第二框架部分13那一侧敞开的环形槽15,第二框架部分13的环形凸肩16伸入所述环形槽中并且以其外部的径向环绕的周面17在环形槽15的径向外部的槽壁18上引导。在环形凸肩16引入环形槽15中时,在环形槽15中保留有环形空间19,所述环形空间在环形槽15的通口区域上通过环形缝隙20与通孔14连接。可透过气体但不可透过液体的滤膜21封闭通孔14并且以其径向环绕的边缘区域22通过环形缝隙伸入环形空间19中,其中,边缘区域22的伸入环形空间19中的部分弯曲并且与过滤器壳体I和通孔14的纵轴线23大致同轴地延伸。在装配过滤单元11时,将环形空间19以可硬化的胶粘剂填充,然后将封闭通孔14的滤膜21的边缘区域22引入环形空间19中并且将两个框架部分12和13插套在一起。通过环形空间19中的随后硬化的胶粘剂,滤膜21牢靠地与框架10相互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进风和排风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用于机动车的包含油的封闭容器的进风和排风装置,所述进风和排风装置包括将所述容器与大气连接的管路和设置在该管路中的过滤器壳体(1),所述管路当容器中的容积变化时能够实现相对于环境的压力补偿,所述过滤器壳体被可透过气体而不可透过液体的滤膜(21)分开,其中,滤膜(21)设置在可拆卸地可嵌入到过滤器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的框架(10)上形成滤芯(11),所述框架的横截面对应于过滤器壳体(1)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并且管路的第一部分从容器通至滤膜(21)的其中一侧并且管路的第二部分从滤膜(21)的第二侧通至环境,其特征在于,具有轴向通孔(14)的框架(10)具有包括向外引导的环形开口的径向环绕的环形空间(19),所述环形空间由可硬化的胶粘剂填充,并且滤膜(21)以其径向环绕的边缘区域(22)通过环形开口伸入所述环形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克莱因K·阿勒施P·伦茨
申请(专利权)人:HYDAC过滤技术有限公司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