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油池;曲轴,所述曲轴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曲轴内设有与所述油池导通的油道,所述曲轴上设有与所述油道导通的出油口,所述曲轴具有偏心部,所述偏心部上设有活塞;气缸,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缸内限定有气缸腔,所述偏心部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气缸腔内,所述气缸内设有与所述油池导通的储油腔;轴承,所述轴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气缸相连,所述轴承内设有导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储油腔的导油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经过气缸的循环冷却油路,可以对气缸实现冷却,降低吸入气体的温度,改善吸气过热现象,提高吸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的旋转压缩机中,主壳体内的高压气体可以通过气缸壁直接传递到气缸内,进而将热量传递给吸入的气体,使吸入气体温度上升,体积减小,致使气缸的吸气量减少,吸气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了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吸气性能好。根据本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油池;曲轴,所述曲轴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曲轴内设有与所述油池导通的油道,所述曲轴上设有与所述油道导通的出油口,所述曲轴具有偏心部,所述偏心部上设有活塞;气缸,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缸内限定有气缸腔,所述偏心部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气缸腔内,所述气缸内设有与所述油池导通的储油腔;轴承,所述轴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气缸相连,所述轴承内设有导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储油腔的导油通道。根据本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经过气缸的循环冷却油路,可以对气缸实现冷却,降低吸入气体的温度,改善吸气过热现象,提高压缩机的吸气量,提升性能。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轴承包括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的两端,所述导油通道设在所述主轴承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所述偏心部与所述主轴承之间限定有空腔,所述空腔导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导油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油通道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以及导通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的主通道,所述主通道包括第一导油段和第二导油段,所述入口段导通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导油段,所述出口段导通所述第二导油段与所述储油腔,所述第一导油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导油段的横截面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通道沿所述主轴承的径向延伸,所述出口段和所述入口段分别沿所述主轴承的轴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导油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油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主轴承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导油段的一端设有密封塞,所述出口段与所述第二导油段的中部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油腔沿所述气缸的轴向延伸,所述气缸上设有流油口,所述流油口的一端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流油口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缸的外侧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油腔沿所述气缸的轴向贯通所述气缸,所述副轴承与所述气缸相连以封闭所述储油腔的远离所述主轴承的一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油腔的横截面形成为沿所述气缸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或折线形,在所述气缸的周向上,所述流油口的一端与所述储油腔的中部连通。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旋转式压缩机100 ;壳体10;油池11;曲轴20 ;油道21 ;出油口 22 ;环形凹缺部23 ;偏心轴201 ;气缸30 ;气缸腔31 ;储油腔32 ;空腔33 ;流油口 34 ;滑片槽35 ;轴承40 ;主轴承401 ;副轴承402 ;导油通道41 ;主通道411 ;第一导油段4111 M二导油段4112 ;入口段412 ;出口段413 ;活塞50 ;密封塞60 ;滑片7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可以包括壳体10、曲轴20、气缸30和轴承40。壳体10内限定有油池11,具体而言,壳体10可以沿竖向延伸设置,油池11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底部。曲轴20、气缸30和轴承40分别设在壳体10内,轴承40与气缸30相连,曲轴20可以穿设在气缸30和轴承40上。曲轴20可以具有偏心部201,气缸30内限定有气缸腔31,偏心部201可活动地设在气缸腔31内,活塞50可以套设在偏心部201上。曲轴20内设有油道21,曲轴20上设有出油口 22。气缸30内设有储油腔32,轴承40内设有导油通道41。其中,油道21与油池11导通,出油口 22与油道21导通,导油通道41导通出油口 22和储油腔32,储油腔32与油池11导通。由此,壳体10内可以形成循环冷却油路,油池11内的油依次经过油道21、出油口 22、导油通道41和储油腔32后可以再次回到油池11中,并且可以继续进行下一个循环。在该循环中,油经过气缸30,可以对气缸30进行冷却,从而有效防止吸入气体的温度上升,保证甚至提高气缸30的吸气量,从而达到提升能效的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00,通过在气缸30内设置储油腔32,并在轴承40内设置与储油腔32和油道21导通的导油通道41,使得旋转式压缩机100可以具有循环冷却油路,该循环冷却油路经过气缸30,可以对气缸30进行冷却,降低吸入气体的温度,改善吸气过热现象,提高压缩机的吸气量,提升性能。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轴承40可以包括主轴承401和副轴承402,主轴承401和副轴承402分别可以设在气缸30的两端,导油通道41可以设在主轴承401内。例如,如图1所示,主轴承401可以设在气缸30的上端,副轴承402可以设在气缸30的下端,出油口 22可以邻近偏心部201设置。活塞50、偏心部201与主轴承401之间可以限定有空腔33,空腔33可以导通出油口 22与导油通道41。油道21内的油可以通过出油口 22流至空腔33内,并且通过该空腔33进入到导油通道41内。可选地,偏心部201的朝向主轴承401的一端可以设有环形凹缺部23,空腔33可以由环形凹缺部23、活塞50与主轴承401的下端面之间限定出。具体而言,环形凹缺部23沿偏心部201的周向形成一圈,环形凹缺部23的壁面、活塞50的内壁面以及主轴承401的下表面之间限定出空腔33。由此,当旋转式压缩机100处于运行状态时,偏心部201旋转,曲轴20的出油口 22可以一直与空腔33导通,同时,该空腔33也一直与导油通道41导通,从而使油道21与导油通道41可以一直处于导通的状态,不会因曲轴20的转动而出现间歇断开情况,导油性能好,油可以源源不断的流入到气缸30的储油腔32内,对气缸30进行冷却,冷却性能好。如图1和图2所示,环形凹缺部23可以形成为设在偏心部201的邻近主轴承401的一端的外周面上的环形凹槽。由此,不仅制造方便而且不会影响到曲轴20的工作。可以理解的是,导油通道41的结构可形成为多种,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油通道41可以包括主通道411、入口段412和出口段413,主通道411导通入口段412和出口段413。主通道411可以包括第一导油段4111和第二导油段4112,入口段412导通空腔33与第一导油段4111,出口段413导通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油池;曲轴,所述曲轴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曲轴内设有与所述油池导通的油道,所述曲轴上设有与所述油道导通的出油口,所述曲轴具有偏心部,所述偏心部上设有活塞;气缸,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缸内限定有气缸腔,所述偏心部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气缸腔内,所述气缸内设有与所述油池导通的储油腔;轴承,所述轴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气缸相连,所述轴承内设有导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储油腔的导油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瑞金,解少轩,廖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