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188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贯通连接件包括:基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导体,数量上与开口数量相同,各导体穿设于对应一个开口且各导体的容纳在一个对应开口内的部分在俯视图中外形为跑道形或带圆角的矩形;以及耐热绝缘材料,数量与开口数量相同,各耐热绝缘材料填充在相应一个基体与相应一个导体之间的开口内。动力电池顶盖包括上述贯通连部件。动力电池包括上述动力电池顶盖。所述贯通连接件能有效提高一定厚度的导体的电流过流能力,能增加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的结构强度及结构可靠性,进而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有着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 应等优点,因此已经成功商品化,并广泛应用在各种便携式电器和动力电源上。面对市场的 变化和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以及充放电性能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如在 HEV的应用中往往都会是大倍率的充放电的动力电池,在电池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对极柱的 过流能力就会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其发展方向如高电压、薄电池、大容量等等,也使电池固 有存在的安全问题变得更为严峻。例如,UL1642认证要求动力电池必须通过侧面挤压测试, 具体操作为使满充电池的侧面承受13KN的力挤压,要求电池最后不起火不爆炸。 通常,电池的过流温升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在一些厚度较小的电池应 用在HEV等需要大倍率充放电的情况下,常规的圆形截面极柱由于厚度尺寸限制往往过流 发热比较高,严重影响电池性能;另外,锂离子电池存在失效风险的原因在于,挤压过程会 导致电池内部极片的错乱、破碎,使得阴极铝箔碰到阳极石墨而引起内短路,如果顶盖极柱 结构强度不够发生破裂导致电池内部可燃气体从极柱处泄露而出,导致其在高温环境下燃 烧,造成安全事故。由于目前关于电池受挤压时的安全改善,并没有非常有效的办法,因此 锂离子电池日益增长的能量密度要求和越发广泛的应用,让这一安全问题变得更为醒目和 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 顶盖及动力电池,所述贯通连接件能有效提高一定厚度的导体的电流过流能力。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其能增 加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的结构强度及结构可靠性,进而提高动力电池的 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贯通连接件,其包括:基体,具 有至少一个开口;导体,数量上与开口数量相同,各导体穿设于对应一个开口且各导体的容 纳在一个对应开口内的部分在俯视图中外形为跑道形或带圆角的矩形;以及耐热绝缘材 料,数量与开口数量相同,各耐热绝缘材料填充在相应一个基体与相应一个导体之间的开 口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其包括:顶盖 片;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贯通连部件。其中,顶盖片与贯通连部件的基体为一 体,或顶盖片与贯通连部件的基体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动力电池,其包括:根据本发 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中贯通连部件的导体为两个且分别电连接于电池的正 极极片和负极极片。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各导体的容纳在一个对应开口内的部分在俯视图中外形为跑 道形或带圆角的矩形时,由于增大了导体的过电流的面积,由此用于动力电池时可以有效 提高一定厚度的动力电池的导体的电流过流能力,尤其有效提高了厚度较小的动力电池的 导体的电流过流能力。同时,在贯通连接件受到外力的挤压冲击时可以大大增加耐热绝缘 材料的受力面积,有效地防止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的结构断裂及松动,增 加了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的结构强度及结构可靠性,避免结构断裂或松 动导致的漏液而引起的电池起火等安全事故及外力撞击导致的动力电池安全问题,从而大 大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贯通连接件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开口的一边缘以虚线表示; 图3为沿图2的A-A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5为图3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6为图3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7为图3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贯通连接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其中开口的一边缘以虚线表示; 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顶盖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其中顶盖片与贯通 连接件的基体为一体,且仅标出贯通连接件的基体; 图11为沿图10的B-B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顶盖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的一立体图,其中顶盖片与贯通连接件的基体为 一体,且仅标出贯通连接件的基体; 图14为图13的正视图,其中,以局部剖视示出了贯通连接件,其中顶盖片与贯通 连接件的基体为一体,且仅标出贯通连接件的基体。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贯通连接件 123凹部 11基体 124顶部 111 开口 125 螺纹孔 112凹槽 13耐热绝缘材料 113上缘部2顶盖片 114下缘部 21防爆孔 12导体 22注液孔 121底部 C动力电池顶盖 122 平台【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首先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贯通连接件。 参照图1至图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贯通连接件1包括:基体11,具有至少一个开口 111 ;导体12,数量上与开口 111数量相同,各导体12穿设于对应一个开口 111且各导体12 的容纳在一个对应开口 111内的部分在俯视图中(参照图2、图9)外形为跑道形或带圆角 的矩形;以及耐热绝缘材料13,数量与开口 111数量相同,各耐热绝缘材料13填充在相应 一个基体11与相应一个导体12之间的开口 111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各导体12的容纳在一个对应开口 111内的部分在俯视图中外 形为跑道形或带圆角的矩形时,由于增大了导体12的过电流的面积(参照图2、图9,电流 自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传导),由此可以有效提高一定厚度的贯通连接件1的导体12的电流 过流能力,当应用于动力电池(尤其是方壳动力电池)时能有效提高了厚度较小贯通连接 件1的导体12的电流过流能力。同时,在受到外力的挤压冲击时可以大大增加耐热绝缘材 料13的受力面积,有效地防止贯通连接件、如后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C及动力电池结构断 裂及松动,增加了贯通连接件、如后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C及动力电池结构强度及结构可 靠性,避免结构断裂或松动而导致漏液引起的电池起火等安全事故及外力撞击导致的动力 电池安全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贯通连接件1的一实施例中,基体11的开口 111沿基体 11的顶面至基体11的底面的方向可一致或不一致。换句话说,贯通连接件1的基体11可 以为直接平板开口(基体11的开口 111沿基体11的顶面至底面的方向均无变化,参照图 3、图5至图7、图11、图14),也可以为冲压出凹位异型结构(即基体11的开口 111沿基体 11的顶面至底面的方向有变化,参照图4)。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贯通连接件1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11以及图14, 基体11在开口 111处可设置有凹槽112,且使耐热绝缘材料13填充在该凹槽112中。通过 设置凹槽112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容纳耐热绝缘材料13,可以大大增强了结构强度、结构可 靠性和密封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凹槽112的高度可为0. 5mm~10mm。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贯通连接件1的一实施例中,基体11的外形可为矩形 (参照图1)、椭圆形、或圆形中的一种。当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贯通连接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1),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11); 导体(12),数量上与开口(111)数量相同,各导体(12)穿设于对应一个开口(111)且各导体(12)的容纳在一个对应开口(111)内的部分在俯视图中外形为跑道形或带圆角的矩形;以及 耐热绝缘材料(13),数量与开口(111)数量相同,各耐热绝缘材料(13)填充在相应一个基体(11)与相应一个导体(12)之间的开口(1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君邓平华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