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985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3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包括塔身,在塔身的内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在塔身的外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所述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均为T型横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制作容易、安全可靠、实用性强,不仅造型美观,使用方便灵活;而且可有效减少工程投资、线路通道和铁塔占地,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实现大转角需求,转角范围大,允许转角可达90度~150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倒角塔,特别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属于电气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筹建高压输电线路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压线路走廊越来越紧张,特别是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地面建筑物多,使线路走廊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一些地域复杂,通道狭窄的情况,为避免连续的障碍物,国内一般采用多基转角塔去满足大角度避让的要求,此方法会造成塔位占地多、成本高、对环境影响大,在部分工程中甚至会出现无法立多基耐张塔的情况。为应用减少工程量、工程造价及线路占地面积,故有必要设计可大角度倒角的耐张塔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特别适用于双回线路大角度倒角需求。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制作容易、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不仅造型美观,使用方便灵活;而且可有效减少工程投资、线路通道和铁塔占地,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实现大转角需求,极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包括塔身,在塔身的内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在塔身的外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所述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均为T型横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均采用短横担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均为三角形横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外角侧回路导线,所述外角侧回路导线采用竖直排列方式,从上至下依次为外角侧地线、外角侧上相导线、外角侧中相导线、外角侧下相导线,通过外角侧耐张串依次安装在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的两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角侧上相导线、外角侧中相导线、外角侧下相导线均采用三跳线串接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内角侧回路导线,所述内角侧回路导线采用竖直排列方式,从上至下依次为内角侧地线、内角侧上相导线、内角侧中相导线和内角侧下相导线,通过内角侧耐张串对应安装在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的两侧,并均以跳线接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型横担包括垂直相交呈T型的连接杆和悬挂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塔身连接、另一端与悬挂杆的中心连接,所述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的悬挂杆长度均大于外角侧地线横担悬挂杆的长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挂杆为方形横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均采用T型横担,把需改造或新建多基耐张塔的方式,简化为新建1基双回输电线倒角塔,大幅节约工程投资和铁塔占地。2、通过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均采用T型横担,并采用三跳线串方式过渡跳线,可保证大转角情况下导线对塔身及下层横担面的电气间隙满足要求,同时满足地线对导线的雷电保护角的要求。3、实现允许转角可达90度~150度,转角范围大,可满足绝大多数单回线路大角度倒角的需要。4、通过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均采用短横担结构,把塔材用量减少到最低,从而大大节约工程投资。上述内容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包括塔身1,在塔身1的内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内角侧地线横担2、内角侧上相横担3、内角侧中相横担4和内角侧下相横担5,在塔身1的外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外角侧地线横担6、外角侧上相横担7、外角侧中相横担8和外角侧下相横担9,所述外角侧地线横担6、外角侧上相横担7、外角侧中相横担8和外角侧下相横9担均为T型横担;所述内角侧地线横担2、内角侧上相横担3、内角侧中相横担4和内角侧下相横担5均采用三角形横担类型的短横担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T型横担包括垂直相交呈T型的连接杆11和悬挂杆12,所述连接杆11的一端与塔身1连接、另一端与悬挂杆12的中心连接,所述悬挂杆12为方形横担;所述外角侧上相横担7、外角侧中相横担8和外角侧下相横担9的悬挂杆12长度均大于外角侧地线横担6悬挂杆12的长度。如图4所示,还包括外角侧回路导线,所述外角侧回路导线采用竖直排列方式,从上至下依次为外角侧地线、外角侧上相导线、外角侧中相导线、外角侧下相导线,通过外角侧耐张串依次安装在外角侧地线横担6、外角侧上相横担7、外角侧中相横担8和外角侧下相横担9的两端;其中,所述外角侧上相导线、外角侧中相导线、外角侧下相导线均采用三跳线串接通。还包括内角侧回路导线,所述内角侧回路导线也采用竖直排列方式,从上至下依次为内角侧地线、内角侧上相导线、内角侧中相导线和内角侧下相导线,通过内角侧耐张串对应安装在内角侧地线横担2、内角侧上相横担3、内角侧中相横担4和内角侧下相横担5的两侧,并均以跳线接通。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实现转角度数为90度~150度的大转角需求,而且可有效减少工程投资、线路通道和铁塔占地,对环境影响较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在塔身的内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在塔身的外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所述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均为T型横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在塔身的内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在塔身的外角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所述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侧上相横担、外角侧中相横担和外角侧下相横担均为T型横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均采用短横担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侧地线横担、内角侧上相横担、内角侧中相横担和内角侧下相横担均为三角形横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双回路倒角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角侧回路导线,所述外角侧回路导线采用竖直排列方式,从上至下依次为外角侧地线、外角侧上相导线、外角侧中相导线、外角侧下相导线,通过外角侧耐张串依次安装在外角侧地线横担、外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明张瑞永赵新宇贾振宏陶青松吕健赵建吴述关陈保留彭伟郭昊罗琨崔君瑞苏玮陆彬陈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