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4918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3 11:24
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关键是:所述的装置包括时钟单元、控制单元、上变频单元和下变频单元,上变频单元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的输出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中频输入信号连接,上变频单元的输出端为射频输出端,下变频单元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的输出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射频输入信号连接,下变频单元的输出端为中频输出端。上变频单元通过两次变频实现70MHz中频搬移到4000~4100MHz,下变频单元通过两次变频实现4300~4400MHz射频搬移到70MHz,并实现1MHz步进,得以实现异频收发功能,能够应用于散射通信和卫星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通信设备
,涉及到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
技术介绍
变频组件作为调制解调器的载体,在微波无线通讯领域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杂散抑制、带内平坦度、群时延、带外抑制、相位噪声等指标成为制约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在通信
,为了实现更远的通信距离、更好的通信质量,需要将中频信号搬移到适合远距离通信的频段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异频收发功能的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可以应用于散射通信和卫星通信。本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关键是:所述的装置包括时钟单元、控制单元、上变频单元和下变频单元,上变频单元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的输出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中频输入信号连接,上变频单元的输出端为射频输出端,下变频单元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的输出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射频输入信号连接,下变频单元的输出端为中频输出端。所述的时钟单元包括参考时钟和第一功分器,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与参考时钟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功分器的输出端同时与上变频单元的输入端和下变频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上变频单元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一本振、第二本振、第二功分器,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与中频输入信号连接,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为射频输出端,第一本振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本振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本振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本振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时钟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功分器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一本振的输入端和第二本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下变频单元包括第四滤波器、第五滤波器、第三混频器、第四混频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第七放大器、第八放大器、第三本振、第四本振、第三功分器,第四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射频输入信号连接,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六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七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八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为下变频单元的中频输出端。所述的第一滤波器上中频输入信号的频率为70MHz,第一本振输出信号的频率为580MHz,第二本振输出信号的频率为3350~3450MHz,第三放大器上射频输出端的信号频率为4000~4100MHz。所述的第四放大器上射频输入信号的频率为4300~4400MHz,第三本振输出信号的频率是3550~3650MHz,第四本振输出信号的频率是680MHz,第八放大器上中频输出端的信号频率为70MHz。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变频单元通过两次变频实现70MHz中频搬移到4000~4100MHz,下变频单元通过两次变频实现4300~4400MHz射频搬移到70MHz,并实现1MHz步进,得以实现异频收发功能,能够应用于散射通信和卫星通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中时钟单元的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中上变频单元的原理框图;图4是本技术中下变频单元的原理框图。附图中,1代表时钟单元,101代表参考时钟,2代表控制单元,3代表上变频单元,4代表下变频单元,501代表第一滤波器,502代表第二滤波器,503代表第三滤波器,504代表第四滤波器,505代表第五滤波器,601代表第一混频器,602代表第二混频器,603代表第三混频器,604代表第四混频器,701代表第一放大器,702代表第二放大器,703代表第三放大器,704代表第四放大器,705代表第五放大器,706代表第六放大器,707代表第七放大器,708代表第八放大器,801代表第一本振,802代表第二本振,803代表第三本振,804代表第四本振,901代表第一功分器,902代表第二功分器,903代表第三功分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包括时钟单元1、控制单元2、上变频单元3和下变频单元4,上变频单元3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1的输出端、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和中频输入信号连接,上变频单元3的输出端为射频输出端,下变频单元4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1的输出端、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和射频输入信号连接,下变频单元4的输出端为中频输出端。如图2所示,时钟单元1包括参考时钟101和第一功分器901,第一功分器901的输入端与参考时钟1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功分器901的输出端同时与上变频单元3的输入端和下变频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如图3所示,上变频单元3包括第一滤波器501、第二滤波器502、第三滤波器503、第一混频器601、第二混频器602、第一放大器701、第二放大器702、第三放大器703、第一本振801、第二本振802、第二功分器902,第一滤波器501的输入端与中频输入信号连接,第一滤波器501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6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601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5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器502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7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701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6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602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50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503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7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702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70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703的输出端为射频输出端,第一本振801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本振801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60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本振802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本振802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6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功分器9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时钟单元(1)、控制单元(2)、上变频单元(3)和下变频单元(4),上变频单元(3)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1)的输出端、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和中频输入信号连接,上变频单元(3)的输出端为射频输出端,下变频单元(4)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1)的输出端、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和射频输入信号连接,下变频单元(4)的输出端为中频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时钟单元
(1)、控制单元(2)、上变频单元(3)和下变频单元(4),上变频单元(3)
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1)的输出端、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和中频
输入信号连接,上变频单元(3)的输出端为射频输出端,下变频单元(4)
的输入端同时与时钟单元(1)的输出端、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和射频
输入信号连接,下变频单元(4)的输出端为中频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时钟单元(1)包括参考时钟(101)和第一功分器(901),第一功分
器(901)的输入端与参考时钟(1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功分器(901)
的输出端同时与上变频单元(3)的输入端和下变频单元(4)的输入端连
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波段异频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上变频单元(3)包括第一滤波器(501)、第二滤波器(502)、第三滤
波器(503)、第一混频器(601)、第二混频器(602)、第一放大器(701)、
第二放大器(702)、第三放大器(703)、第一本振(801)、第二本振(802)、
第二功分器(902),第一滤波器(501)的输入端与中频输入信号连接,第
一滤波器(501)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6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
器(601)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5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器(502)
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7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701)的输出
端与第二混频器(6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602)的输出端与第
三滤波器(50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503)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
器(7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702)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703)

\t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703)的输出端为射频输出端,第一本振(801)
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本振(801)的输出端与第
一混频器(60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本振(802)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2)
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本振(802)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会峰李宁博徐珊梅勇张正文赵建斌李井泉白涛孔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