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重力肩带及具有该反重力肩带的单肩包,反重力肩带包括肩带和护套,所述肩带包括位于中部的弹性段和设于所述弹性段两侧的加强段,所述加强段的长度可调,所述护套套装在所述弹性段的外部;所述弹性段为扁平状,其包括松紧织带和编织于所述松紧织带内部的橡胶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肩带能够靠其自然的伸缩力,行走时弹性段可以产生回弹力,带来缓冲效果,一方面借助了回弹力减少使用者需要付出的力,另一方面可减轻肩膀的负重,让使用者如置身于反重力的空间,由此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用肩带,特别是涉及一种反重力肩带和具有该反重力肩带的单肩包。
技术介绍
单肩包是指单边肩膀受力的包,肩带是背包时负重的主要部位,特别是单肩包,肩带承载了所有的重力。肩带过硬则会对使人的肩膀产生较大的负重感甚至会使人不适,而肩带过软则强度不足以承载重物。目前,为了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有在肩带上与使用者肩部相接触的部位加入气垫或海绵垫,但起不到有效的缓解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重力肩带,以减少由于负重而使人产生的不适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重力肩带,其包括肩带和护套,所述肩带包括位于中部的弹性段和设于所述弹性段两侧的加强段,所述加强段的长度可调,所述护套套装在所述弹性段的外部;所述弹性段为扁平状,其包括松紧织带和编织于所述松紧织带内部的橡胶丝。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反重力肩带中,所述弹性段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加强段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环和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为U型,所述弹性段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连接扣内,且所述连接扣套设于所述连接环的一端,所述加强段套设于所述连接环的另一端。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反重力肩带中,所述护套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结构,所述弹性段设于所述护套的中间层结构和外层结构之间。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反重力肩带中,所述护套的内层结构采用透气防水面料制成,所述护套的中间层结构采用潜水料制成。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反重力肩带中,所述护套的内层结构的长度大于其外层结构的长度。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反重力肩带中,所述橡胶丝为直径为0.8-1.5mm的圆形橡胶丝。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丝为直径为0.8-0.9mm的圆形橡胶丝。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反重力肩带中,所述护套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单肩包,其包括包体和前述的反重力肩带,所述反重力肩带的肩带与所述包体连接。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单肩包中,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包体的正反面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反重力肩带,肩带上设置了弹性段,弹性段为扁平状,其包括松紧织带和编织于松紧织带内部的橡胶丝,肩带能够靠其自然的伸缩力,行走时弹性段可以产生回弹力,良好地缓解由于负荷传递到使用者肩部的压力感,为使用者带来缓冲效果,一方面借助了回弹力减少使用者需要付出的力,另一方面可减轻肩膀的负重,让使用者如置身于反重力的空间,由此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反重力肩带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肩带;11、弹性段;12、加强段;2、护套;21、护套的内层结构;22、护套的中间层结构;23、护套的外层结构;3、包体;4、连接组件;41、连接环;42、连接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反重力肩带,其包括肩带I和护套2,肩带I包括位于中部的弹性段11和设于该弹性段11两侧的加强段12,加强段12的长度可调,该加强段12的强度相对于弹性段11要加强,加强段12则可采用尼龙编织而成;护套2套装在弹性段11的外部;弹性段11为扁平状,其包括松紧织带和编织于该松紧织带内部的橡胶丝。本技术的肩带I能够靠其自然的伸缩力,行走时弹性段11可以产生回弹力,良好地缓解由于负荷传递到使用者肩部的压力感,为使用者带来缓冲效果,一方面借助了回弹力减少使用者需要付出的力,另一方面可减轻肩膀的负重,让使用者如置身于反重力的空间,由此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本实施例的护套2可相对于弹性段11滑动,由此可根据重心做适当的调节。弹性段11由橡胶丝编织在松紧织带上所构成,由此形成橡根带,其具有很强的回弹力,可以大幅度减轻肩膀的负重。橡胶丝可为直径为0.9-1.5mm的圆形橡胶丝,橡胶丝的直径优选为0.8-1.2mm,更优选为 0.8-0.9mm。进一步地,弹性段11的织带的上下表面均织造有玮纱,可以采用双针织带机织造而成,双面玮纱的设计使得织带中的橡胶丝不会从任意一面显露出来。在玮纱织造过程中,采用双玮针织造,玮纱和橡胶丝一起织造在织带内部,这样不仅能够让织带具有非常好的开口柔韧度和高回缩力,还能实现橡胶丝完全由玮纱包合在织带内部。弹性段11通过连接组件4与加强段12连接,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环41和连接扣42,连接扣42为U型,弹性段11的端部固定在连接扣42内,U型的连接扣42对于弹性段11的连接具有加强的作用,且连接扣42套设于连接环41的一端,加强段12套设于连接环41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护套2包括内层结构21、中间层结构22和外层结构23,弹性段11设于护套2的中间层结构22和外层结构23之间。护套的内层结构21采用透气防水面料制成,如透气潜水物料,使得护套2与肩膀的接触部透气、舒爽、防水、防汗、防污和耐磨;而护套的中间层结构22采用潜水料制成,使得护套2具有防震功能,带来缓冲的效果,可以化解压力及重击对肩颈背部所造成的伤害,有效减小肩膀长时间负重而阻碍血液循环及导致的麻痹感。护套的外层结构23则可以采用皮质或皮革材料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足以制成护套的内层结构21和中间层结构22变形所引起的反作用力。护套2的的下表面即内层结构21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可使肩带I长期位于合适位置。本实施例的护套的内层结构21的长度大于其外层结构23的长度,以减少护套的外层结构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护套2的内层结构21上设有防滑线,该防滑线设于合适的位置,该防滑线的长度方向与护套的内层结构21的长度方向平行,由此起到防滑功能。护套2的内层结构21为外凸内凹结构,其包括凸起的外环结构和设于外环结构内层的内环结构。护套2的外层结构23设有魔术贴,可方便拆卸肩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单肩包,该单肩包包括包体3和前述的反重力肩带,该反重力肩带的加强段12与包体3连接。肩带I的两端分别与包体3的正反面连接,即肩带I的一根加强段12与包体3的正面连接,另一根加强段12则与包体3的反面连接,这种结构可使得肩带I与人体肩部形成更好的服帖,减少包体3在使用者走动时发生较大的晃动,且相比于连接于包体左右两侧的肩带结构,本实施例的肩带I更易于与包体3连接在一起。综上,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反重力肩带,肩带I能够靠其自然的伸缩力,行走时弹性段11可以产生回弹力,良好地缓解由于负荷传递到使用者肩部的压力感,为使用者带来缓冲效果,一方面借助了回弹力减少使用者需要付出的力,另一方面可减轻肩膀的负重,让使用者如置身于反重力的空间,由此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本实施例的肩带通过防寒及高温测试,可抵制-20度至70度的温度而完全不发生变形,并通过高频率拉力测试,机械拉扯150000次而完全不发生变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反重力肩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肩带和护套,所述肩带包括位于中部的弹性段和设于所述弹性段两侧的加强段,所述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重力肩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肩带和护套,所述肩带包括位于中部的弹性段和设于所述弹性段两侧的加强段,所述加强段的长度可调,所述护套套装在所述弹性段的外部;所述弹性段为扁平状,其包括松紧织带和编织于所述松紧织带内部的橡胶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栢涛,
申请(专利权)人:吴栢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