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式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396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淋式脱硫塔,包括:进烟口,出烟口,喷淋装置,废液池及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进烟口之间的均流装置,其中,所述均流装置包括与脱硫塔的内壁相配合的框体及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均流棒,其中,所述均流棒呈圆柱形,所述均流棒的直径为57~65mm,相邻均流棒的间隔为60~65mm。该喷淋式脱硫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均流效果好,且能长时间保证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脱硫环保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喷淋式脱硫塔
技术介绍
喷淋式脱硫塔内的烟气在塔横截面上的流动速度分布不均是严重影响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保证烟气流动速度均匀,均流装置出现了,但是,现有的均流装置的均流效果不理想,另外,长时间使用,均流板的表面会附着一些污垢,使均流板上的烟气通道越来越小,造成烟气流量减小,进而造成烟气的脱硫效率大幅降低。因此,如何对现有的脱硫塔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使其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均流效果,同时保证脱硫效率,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式脱硫塔,以至少解决现有的脱硫塔对烟气的均流效果不好,且脱硫效率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大幅降低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淋式脱硫塔,包括:进烟口,出烟口,喷淋装置,废液池及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进烟口之间的均流装置,其中,所述均流装置包括:框体,与脱硫塔的内壁相配合;均流棒,呈圆柱形,相互平行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框体上,其中,所述均流棒的直径为57~65_,所述间隔为60~65_。优选,所述均流棒包括碳钢管及外覆于所述碳钢管的玻璃钢。进一步优选,所述喷淋式脱硫塔还包括用于清除所述均流棒上的污垢的刮垢装置。进一步优选,所述均流棒固定设置于所述框体上,所述刮垢装置套接于所述均流棒上。进一步优选,所述刮垢装置为活动套接于所述均流棒外的环形刮刀。进一步优选,所述框体侧壁间隔设置有两两对应的通孔,所述均流棒与所述框体侧壁上的对应通孔——对应。进一步优选,所述框体的通孔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孔帽。进一步优选,所述刮垢装置为配合套接于所述均流棒外的环形刮刀,其中,所述环形刮刀与所述框体的内侧壁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喷淋式脱硫塔,包括进烟口,出烟口,喷淋装置及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进烟口之间的均流装置,其中,所述均流装置包括框体及设置于框体上的均流棒,其中,所述均流棒平行等间隔设置,保证了烟气经过均流棒后均匀分布于脱硫塔内,另外,所述均流棒的直径为57~65_,所述相邻均流棒之间的间隔为60~65mm,相比以往均流棒的间隔进行了增大调整,该直径及间隔设置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即保证了均流效果,也使得均流棒不会快速因污垢的附着影响烟气流入量,进而影响脱硫效率。本技术提供的喷淋式脱硫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均流效果好,且能长时间保证脱硫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嗔淋式脱硫塔结构不意图;图2为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均流棒的切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淋式脱硫塔,包括:进烟口 1,出烟口 2,喷淋装置3,废液池5及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3与所述进烟口 I之间的均流装置4,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均流装置4包括与脱硫塔的内壁相配合的框体41及相互平行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框体41上的均流棒42,其中,所述均流棒42呈圆柱形,减小对与其接触的气体或液体的阻力,所述均流棒的直径为57~65mm,所述间隔为60~65mmo该喷淋式脱硫塔通过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对从进烟口进入的烟气进行脱硫,与烟气反应后的液体落入脱硫塔的废液池,脱硫之后的烟气从出烟口排出,其中,所述废液池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液口,用于排除废液,其中,所述脱硫塔还包括均流装置,所述均流装置包括框体及设置于框体上的均流棒,其中,所述均流棒平行等间隔设置,保证了烟气经过均流棒后均匀分布于脱硫塔内,另外,所述均流棒的直径为57~65mm,所述相邻均流棒之间的间隔为60~65mm,相比以往均流棒的间隔变大,但该直径及间隔设置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即保证了均流效果,也使得均流棒不会快速因污垢的附着影响烟气流入量,进而影响脱硫效率。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均流棒42包括碳钢管421及外覆于所述碳钢管421的玻璃钢422,其中,玻璃钢保证了均流棒的耐温性及耐磨性。所述均流板在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后附着一些污垢,长此以往,随着污垢层的加厚,会影响脱硫效率,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喷淋式脱硫塔还包括用于清除所述均流棒42上的污垢的刮垢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均流棒与所述框体的连接方式具体有两种:—、所述均流棒42固定设置于所述框体41上,所述刮垢装置套接于所述均流棒42上,其中,所述刮垢装置优选为活动套接于所述均流棒42外的环形刮刀,通过移动所述刮刀可以清除所述均流棒上的污垢。二、所述框体41侧壁间隔设置有两两对应的通孔,所述均流棒42与所述框体41侧壁上的对应通孔一一对应,当要使用该均流板时,将均流棒对应插入框体上的通孔内就可以使用,其中,为了进一步稳定所述均流棒,所述框体的通孔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孔帽,当安装完均流棒之后,将所述孔帽安装于所述通孔内即可。对于上述结构的均流板,所述刮垢装置优选为配合套接于所述均流棒42外的环形刮刀,其中,所述环形刮刀与所述框体41的内侧壁连接,该结构的环形刮刀位置固定,当需要对均流棒除垢时,将所述均流板从脱硫塔中卸下,取下框体上的孔帽,推动所述均流棒,在均流棒被推动的过程中,固定的环形刮刀即可以对运动的均流棒进行除垢。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烟口( I ),出烟口(2),喷淋装置(3),废液池(5 )及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3 )与所述进烟口( I)之间的均流装置(4 ),其中,所述均流装置(4)包括, 框体(41),与脱硫塔的内壁相配合; 均流棒(42),呈圆柱形,相互平行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框体(41)上,其中,所述均流棒的直径为57~65mm,所述间隔为60~65mmo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棒(42)包括碳钢管(421)及外覆于所述碳钢管(421)的玻璃钢(422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清除所述均流棒(42)上的污垢的刮垢装置。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棒(42)固定设置于所述框体(41)上,所述刮垢装置套接于所述均流棒(42)上。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垢装置为与活动套接于所述均流棒(42 )外的环形刮刀。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1)侧壁间隔设置有两两对应的通孔,所述均流棒(42)与所述框体(41)侧壁上的对应通孔一一对应。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通孔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孔帽。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垢装置为配合套接于所述均流棒(42 )外的环形刮刀,其中,所述环形刮刀与所述框体(41)的内侧壁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淋式脱硫塔,包括:进烟口,出烟口,喷淋装置,废液池及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淋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烟口(1),出烟口(2),喷淋装置(3),废液池(5)及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3)与所述进烟口(1)之间的均流装置(4),其中,所述均流装置(4)包括,框体(41),与脱硫塔的内壁相配合;均流棒(42),呈圆柱形,相互平行等间隔设置于所述框体(41)上,其中,所述均流棒的直径为57~65mm,所述间隔为60~6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轩辉梅永民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华盟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