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225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下壳体、控制电路板、以及用于承载锅具且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的面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炉能够缩短组装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家电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是利用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其磁力线穿过铁质锅的底部时被锅底切割而生成无数小涡流,促使铁锅自身的铁原子高速旋转并产生碰撞摩擦生热的原理,以实现对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的爆炸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磁炉的上壳体的爆炸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电磁炉主要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2,上壳体与下壳体2围设形成的区域内部设有线圈、控制电路板、风扇等部件。上壳体通常主要包括面板11和上盖12两部分。其中,面板11大多采用陶瓷、微晶玻璃或钢化玻璃等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以用于支撑上述铁质锅等锅具3。上述上壳体在安装的过程中,首先要采用将面板11粘贴在上盖12上,具体的,在上盖12的边缘设有胶槽14,将胶槽14内填充硅酮胶,然后将面板11与上盖12位置对正,且贴合在一起,待硅酮胶凝固后将面板11和上盖12粘合在一起,形成上壳体。由于硅酮胶的凝固时间较长,需要12小时以上,而且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硅酮胶的凝固时间更长。因此,将面板11和上盖12贴合在一起之后,需要放置至少12小时以上才能进行下一步骤的组装,导致了电磁炉的组装时间较长,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用于缩短组装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下壳体、控制电路板、以及用于承载锅具且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的面盖。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面盖为一次成型的塑胶板。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面盖中加热区域的厚度为Imm至6mm。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面盖包括由塑胶材料形成的加热板以及与所述加热板注塑形成且包覆所述加热板的上壳体。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或者设置在所述面盖的内表面。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触摸感应按键;所述面盖的操作区域中设有与所述触摸感应按键位置对应的按键标识。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螺钉的通孔;所述面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通孔位置对应的用于穿过螺钉的连接柱。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连接柱设有内螺纹孔。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面盖的内表面设有筋位,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用于卡设在所述筋位与所述面盖边缘之间间隙的筋位凸起。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一卡爪,所述面盖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爪卡接的第二卡爪。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显示器件;所述面盖的操作区域中设有与所述显示器件位置对应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显示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采用的面盖是单独的一个部件,并不是如现有技术中两个部件粘接形成的,该面盖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由面板和上盖组成的上壳体,不再需要胶粘贴这个步骤,不但简化了面盖的结构,也简化了设计和制造工艺,而且缩短了电磁炉的组装时间,提高制造效率,更节约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的爆炸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磁炉的上壳体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面盖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面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面盖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面盖的俯视图。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下壳体2、与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的面盖5、以及控制电路板4,面盖5用于承载锅具3。面盖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具有一定强度,能够支撑锅具3,且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板状结构,与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采用硅酮胶粘贴,因此不需要设置胶槽结构,一方面简化了面盖5的结构,另一方面缩短了电磁炉的组装时间。面盖5包括有加热区域和操作区域6,加热区域用于支撑锅具3,操作区域6用于提供用户进行功能选择和设定。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采用的面盖是单独的一个部件,并不是如现有技术中两个部件粘接形成的,该面盖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由面板和上盖组成的上壳体,不再需要胶粘贴这个步骤,不但简化了面盖的结构,也简化了设计和制造工艺,而且缩短了电磁炉的组装时间,提尚制造效率,更节约了制造成本。对于上述面盖5,可以采用塑胶材料一次形成塑胶板,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支持锅具3,且自身的横向导热性能也较差,避免锅具3的热量传递至操作区域6而烫伤用户,提高操作安全性。当然,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材料制成面盖5,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横向导热性能较差,例如陶瓷、微晶玻璃、钢化玻璃等材质。面盖5中加热区域的厚度可以为1_至6mm。或者,面盖5可以包括由塑胶材料形成的加热板,以及与加热板注塑形成且包覆加热板的上壳体。具体的,加热板是采用塑胶材料注塑形成的,作为加热区域,用于支撑锅具。将加热板再次进行注塑形成上壳体,上壳体将加热板包覆在内部。上壳体上还包括有操作区域6。采用上述两种结构构成的面盖5,均不会采用现有技术中两个部件粘接的方式,因此不再需要胶粘贴这个步骤,不但简化了面盖的结构,也简化了设计和制造工艺,而且缩短了电磁炉的组装时间,提高制造效率,更节约了制造成本。上述面盖5与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采用螺接、卡接等方式。若采用螺接的方式,可以在下壳体2底部设置用于穿过螺钉的通孔。对应的,在面盖5的内表面(即:安装时朝向下壳体2的表面)设有与通孔位置对应的连接柱51。在安装的过程中,采用螺钉从下壳体2底部的通孔穿入,并旋入连接柱51内旋紧。或者,也可以在连接柱51内设置内螺纹孔,便于螺钉穿入拧紧。上述通孔和连接柱51的数量可以根据电磁炉的体积、面盖5和下壳体2的强度来确定。通孔和连接柱51的位置也可以根据电磁炉内的布局来设定。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还可以在面盖5的内表面设置筋位52,筋位52与面盖5的边缘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对应的,在下壳体2上设有用于卡设在上述间隙中的筋位凸起。在安装的过程中,将面盖5与下壳体2的位置正对,然后使筋位凸起插入筋位52与面盖5边缘之间的间隙中,实现定位。定位之后,面盖5和下壳体2之间不容易产生相对位置移动,更便于采用螺钉拧紧固定,提高安装效率。调整上述间隙和筋位凸起的尺寸,可以将筋位凸起卡设在该间隙中,能够实现卡紧连接。对于卡接方式,还可以在下壳体2上设置第一卡爪21,对应的,在面盖5的内表面设置第二卡爪53,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53能够卡紧连接。第一卡爪21和第二卡爪5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弹性卡紧件。卡接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卡扣和卡舌连接的方式等。或者,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手段,将面盖5和下壳体2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另外,上述控制电路板4可以设置在下壳体2中,也可以设置在面盖5的内表面上。上述操作区域6中可以设置有按键式、机械旋钮式、触摸式、或磁选控制旋钮式等结构的操作器件,与控制电路板4中相应电路电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触摸按键的方式,具体的,在控制电路板4上设置触摸式按键,将面盖5的操作区域6设置为具有电荷感应能力,当用户手指触碰到操作区域6,可对应引起触摸按键产生感应电流。进一步的,可以在操作区域6中设置与触摸感应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控制电路板、以及用于承载锅具且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的面盖;所述面盖为一次成型的塑胶板,或所述面盖包括由塑胶材料形成的加热板以及与所述加热板注塑形成且包覆所述加热板的上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振卫陈亨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