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油田用螺杆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937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油田用螺杆泵,包括泵体、泵壳体、液压马达罩、液压马达、转子、防护罩、固定支撑件与套管,在液压马达罩的下端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侧端连接泵壳体,支撑座上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部安装有过滤膜,过滤膜的上端具有疏导管,疏导管与上油管连通,转子的头部端均设有第一万向节孔位和第二万向节孔位,且第一万向节孔位与第二万向节孔位相互垂直;在泵体、泵壳体、液压马达罩、防护罩、支撑座、固定支撑件与套管的外壁面上还喷涂有防腐蚀层,防腐蚀层为铁氟龙层、PVDF层、氧化铝陶瓷层、ECTFE层、ETFE层、FEP层、PFA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泵体及相关部件被腐蚀,以增加其使用寿命,避免更换转子而产生昂贵的转子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杆栗,尤其是一种新型油田用螺杆栗。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海洋上的油气混输栗大多采用螺杆栗,螺杆栗的栗体及相关部件多是采用金属铁制作而成。由于运输介质中含有大量腐蚀性离子:如氯离子、硫化氢等,栗体或及相关部件在与运输介质接触的部位受到严重的腐蚀,影响栗体的正常使用。螺杆栗的转子作回转运动一般是靠销式万向节的万向摆动来实现,这就需要在转子的连接头部上加工一销孔,来插入万向节销子;销子的受力较大,会使得转子的销孔产生磨损,且如果包住万向节橡胶护套损坏,万向节里的润滑油渗出,也使得转子的孔位容易磨损,这样转子就基本不能再使用,需要更换,导致使用者损失昂贵的转子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栗体及相关部件被腐蚀,以增加其使用寿命,避免更换转子而产生昂贵的转子费用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包括栗体、栗壳体、上油管、下油管、液压马达罩、液压马达、转子、液压软管、防护罩、固定支撑件与套管,在所述液压马达罩的下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侧端连接栗壳体,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部安装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的上端具有疏导管,所述疏导管与上油管连通,所述转子的头部端均设有第一万向节孔位和第二万向节孔位,且所述第一万向节孔位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孔位相互垂直;在所述栗体、所述栗壳体、所述液压马达罩、所述防护罩、所述支撑座、所述固定支撑件与所述套管的外壁面上还喷涂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为铁氟龙层、PVDF层、氧化铝陶瓷层、ECTFE层、ETFE层、FEP层、PFA层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中,所述第一万向节孔位和所述第二万向节孔位内均设有耐磨衬套。上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中,所述第一万向节孔位和所述第二万向节孔位均为圆形。上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中,所述防腐蚀层的厚度为5?2500 μπι。上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中,所述上油管和所述下油管分别与所述栗体相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罩安装在所述上油管的下端,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所述液压马达罩内部,所述转子固定在所述液压马达的轴上,所述液压马达上还连通有液压软管。上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中,所述转子的末端设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的侧端与所述栗壳体的内壁接触连接。上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中,所述防护罩安装在所述液压马达与液压软管的连接处。上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中,所述固定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套管与所述下油管的中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可以大大减少了油管偏磨现象的发生,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开采量;2、通过喷涂在螺杆栗中相关部件上的防腐蚀层可防止栗体及相关部件被腐蚀,以增加其使用寿命;3、通过在转子的头部端分别加工两个万向节孔位,因螺杆栗在工作时,万向节的销子与万向节孔位来回摆动产生受力,万向节孔位产生磨损,其中一万向节孔位磨损后,另一个万向节孔位还能正常使用,避免更换转子而产生昂贵的转子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转子的结构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上油管;2_下油管;3_液压马达罩;4_液压马达;5_转子;51_第一万向节孔位;52_第二万向节孔位;6_液压软管;7_支撑座;8_栗壳体;9_通孔;10_过滤膜;11_疏导管;12-旋转环;13-防护罩;14_套管;15_固定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连接在栗体上的上油管I和下油管2,上油管I的下端安装有液压马达罩3,液压马达罩3体内安装有液压马达4,液压马达4的轴上固定有转子5,液压马达4上连通有液压软管6,液压马达罩3的下端设有支撑座7,支撑座7的侧端连接栗壳体8,支撑座7上设有若干个通孔9,通孔9内部安装有过滤膜10,过滤膜10的上端具有疏导管11,疏导管11与上油管I连通,转子5的末端设有旋转环12,旋转环12的侧端与栗壳体8的内壁接触连接,液压马达4与液压软管6连接处设有防护罩13,还包括套管14,套管与下油管的中间设有固定支撑件15 ;使用时,采油作业中,地面上的液压栗通过液压软管6将高压油送入液压马达4,再返回地面,驱动液压马达4的轴转动,带动转子5转动,地层液经过下油管2被吸进栗壳体8内,通过通孔9上的过滤膜10和疏导管11进入上油管1,至提升到地面,实现无杆采油的目的,并大大降低了油管偏磨现象的发生。在栗体、栗壳体、液压马达罩、防护罩、支撑座、固定支撑件与套管的外壁面上还喷涂有防腐蚀层(图中未描述),防腐蚀层为铁氟龙层、PVDF层、氧化铝陶瓷层、ECTFE层、ETFE层、FEP层、PFA层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防腐蚀层的厚度为5?2500 μ m,并且每层防腐蚀层的厚度均是相同。如图2所示,转子2的头部端均设有第一万向节孔位3和第二万向节孔位4,且第一万向节孔位3与第二万向节孔位4相互垂直。万向节的销孔与第一万向节孔位对齐,通过万向节的销子同时穿过第一万向节孔位和万向节的销孔,从而将转子与万向节固定。第一万向节孔位和第二万向节孔位内均设有耐磨衬套(未图示)。耐磨衬套的设置,对第一万向节孔位的内壁和第二万向节孔位的内壁均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其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一万向节孔位和第二万向节孔位均为圆形。本技术第一万向节孔位和第二万向节孔位的形状根据万向节销子的形状进行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形状。本技术通过在转子的头部端分别加工两个万向节孔位,因螺杆栗在工作时,万向节的销子与万向节孔位来回摆动产生受力,万向节孔位产生磨损,其中一万向节孔位磨损后,另一个万向节孔位还能正常使用,避免更换转子而产生昂贵的转子费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包括栗体、栗壳体、上油管、下油管、液压马达罩、液压马达、转子、液压软管、防护罩、固定支撑件与套管,在所述液压马达罩的下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侧端连接栗壳体,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部安装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的上端具有疏导管,所述疏导管与上油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头部端均设有第一万向节孔位和第二万向节孔位,且所述第一万向节孔位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孔位相互垂直; 在所述栗体、所述栗壳体、所述液压马达罩、所述防护罩、所述支撑座、所述固定支撑件与所述套管的外壁面上还喷涂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为铁氟龙层、PVDF层、氧化铝陶瓷层、ECTFE层、ETFE层、FEP层、PFA层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节孔位和所述第二万向节孔位内均设有耐磨衬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节孔位和所述第二万向节孔位均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层的厚度为5?2500 μmD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新型油田用螺杆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管和所述下油管分别与所述栗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油田用螺杆泵,包括泵体、泵壳体、上油管、下油管、液压马达罩、液压马达、转子、液压软管、防护罩、固定支撑件与套管,在所述液压马达罩的下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侧端连接泵壳体,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部安装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的上端具有疏导管,所述疏导管与上油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头部端均设有第一万向节孔位和第二万向节孔位,且所述第一万向节孔位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孔位相互垂直;在所述泵体、所述泵壳体、所述液压马达罩、所述防护罩、所述支撑座、所述固定支撑件与所述套管的外壁面上还喷涂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为铁氟龙层、PVDF层、氧化铝陶瓷层、ECTFE层、ETFE层、FEP层、PFA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生潜能北京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