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德龙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深层地热能的U型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3904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系统,包括U型换热器、输出管、动力泵、热泵换热器、末端、返回管和蓄热岩层。蓄热岩层内布设有一组或多组U型换热器,U型换热器内充注换热所需的循环介质,U型换热器分别与输出管和返回管相连,通过输出管连接至动力泵和热泵换热器,热泵换热器与末端相连,热泵换热器通过返回管连接至U型换热器。U型换热器内循环介质在换热器内升温,吸收岩层和热水的能量,并将热能输送到热泵换热器,换完热的低温循环介质返回U型换热器。往复循环,实现地热能的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的开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提高地热利用效率的换热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深层地热开采的组合换热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深层地热能的U型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一种再生能源。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官方数据表明,中国大陆3000米至10000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地热利用以直接利用为主,直接利用的能量最大份额是地源热栗占49.0 %,其次是洗浴和游泳占24.9%,再次是常规地热供暖占14.4%。直接开采地下水利用的方式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地下水过度开采不可持续,会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等问题;二是利用后的废水排放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热不取水、高换热能力、低功耗的一种利用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系统。本技术可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两个问题,做到取热不取水,不造成环境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系统,包括U型换热器(1)、输出管(3)、动力栗(4)、热栗换热器(5)、末端(6)、返回管(7)和蓄热岩层(9),蓄热岩层(9)内布设有一组或多组U型换热器(1),U型换热器(I)内充注换热所需的循环介质,U型换热器⑴分别与输出管(3)和返回管(7)相连,输出管(3)在地下设有输出管保温段(2),返回管(7)在地下设有返回管保温段(8),通过输出管(3)连接至动力栗(4)和热栗换热器(5),热栗换热器(5)与末端(6)相连,热栗换热器(5)通过返回管(7)连接至U型换热器⑴。U型换热器(I)的换热管直径为100?200毫米。所述的U型换热器(I)的数量、管道直径、管道长度和管间距离根据热负荷需求确定,输出管保温段距离较长,返回管保温段距离较短,U型换热器两直管的管间距为200?4000米,多个U型换热器(I)通过输出管(3)和返回管(7)并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可以根据热负荷需求确定U型换热器的数量和井深,保证地下换热系统能够交换出充分的热量满足系统所需热负荷。(2)U型换热器为封闭循环体系,在地下2000-6000米的深处安放,通过管壁与高温岩层和地下热水进行换热。(3)U型换热器两直管的管间距为200-4000米,较长的水平管道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4)输出管保温段和返回管保温段可以减少热量损失。(5)本技术实现取热不取水,对地下系统不造成污染,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真正实现CO2和粉尘的零排放,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对改善目前环境具有积极作用。(6)具有采热量大、供热稳定、生产成本和运营费用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个U型换热器并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利用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系统,如附图1所示:包括U型换热器1、输出管保温段2、输出管3、动力栗4、热栗换热器5、末端6、返回管7、返回管保温段8和蓄热岩层9。通过钻机向蓄热岩层钻出直径100-200毫米的钻孔两个,通过定向钻井技术将两钻孔联通,U型换热器I布设在蓄热岩层9中,U型换热器I内充注换热所需的循环用介质,U型换热器I分别与输出管3和返回管7相连,输出管3在地下设有输出管保温段2,返回管7在地下设有返回管保温段8,输出管保温段2和返回管保温段8采用内涂层保温或外包覆保温的方式。U型换热器I通过输出管3连接至动力栗4和热栗换热器5,热栗换热器5与末端6相连,热栗换热器5通过返回管7连接至U型换热器I。通过钻探设备向地下深处岩层钻孔,钻孔直径在100-200毫米之间,钻孔深度在2000-6000米之间,U型管两直管的管间距离在200-4000米之间,通过定向钻井技术将U型管两直管联通,形成U型结构,将此新结构的换热系统定义为U型换热系统。本技术在运行时,U型换热器I内充注好换热所需的循环介质,高温循环介质将来自深层岩层和热水的热量通过输出管3和动力栗4输送到热栗换热器5,热交换后的地温循环介质通过返回管7重新注入U型换热器1,U型换热器I和蓄热岩层9主要通过传导换热的方式使循环介质升温,实现热交换。经由热栗换热器5将热量向末端6输出。在极端情况下,通过动力栗4改变循环介质的流速,加大采热量,甚至可以通过热栗换热器5向系统补充热源,以满足热负荷需求。该换热系统可以用于供暖、制冷、低温发电、工业干燥等行业。实施例2:如果热负荷较大,需要布设多组并联U型换热器,以布设两组U型换热器为例,如附图2所示:包括U型换热器I和10、输出管保温段2和14、输出管3和11、动力栗4和15、热栗换热器5、末端6、返回管7和12、返回管保温段8和13、蓄热岩层9。通过钻机向蓄热岩层钻出直径100-200毫米的钻孔四个,通过定向钻井技术将两钻孔联通,通过定向钻井技术将两钻孔联通,U型换热器I布设在蓄热岩层9中,U型换热器I内充注换热所需的循环用介质,U型换热器I分别与输出管3和返回管7相连,输出管3在地下设有输出管保温段2,返回管7在地下设有返回管保温段8,输出管保温段2和返回管保温段8采用内涂层保温或外包覆保温的方式。U型换热器I通过输出管3连接至动力栗4和热栗换热器5,热栗换热器5与末端6相连,热栗换热器5通过返回管7连接至U型换热器I。同样通过定向钻井技术将另两钻孔联通,U型换热器10布设在蓄热岩层9中,U型换热器10内充注换热所需的循环用介质,U型换热器10分别与输出管11和返回管12相连,输出管11在地下设有输出管保温段14,返回管12在地下设有返回管保温段13,输出管保温段14和返回管保温段13采用内涂层保温或外包覆保温的方式。U型换热器10通过输出管11连接至动力栗15和热栗换热器5,热栗换热器5与末端6相连,热栗换热器5通过返回管12连接至U型换热器10。U型换热器I与10并联。通过钻探设备向地下深处岩层钻孔,钻孔直径在100-200毫米之间,钻孔深度在2000-6000米之间,U型管两直管的管间距离在200-4000米之间,通过定向钻井技术将U型管两直管联通,形成U型结构,将此新结构的换热系统定义为U型换热系统。本技术在运行时,U型换热器I和10内充注好换热所需的循环介质,第一组中高温循环介质将来自深层岩层和热水的热量通过输出管3和动力栗4输送到热栗换热器5,热交换后的地温循环介质通过返回管7重新注入U型换热器I ;第二组中高温循环介质将来自深层岩层和热水的热量通过输出管11和动力栗15输送到热栗换热器5,热交换后的地温循环介质通过返回管12重新注入U型换热器10。U型换热器I和10与蓄热岩层9主要通过传导换热的方式使循环介质升温,实现热交换。热量经由热栗换热器5将向末端6输出。在极端情况下,通过动力栗4和15改变循环介质的流速,加大采热量,甚至可以通过热栗换热器5向系统补充热源,以满足热负荷需求。当热负荷较小时,可以通过动力栗4和15改变循环介质的流速,减小采热量,甚至关闭一组换热器。该换热系统可以用于供暖、制冷、低温发电、工业干燥等行业。【主权项】1.一种利用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系统,包括U型换热器(1)、输出管(3)、动力栗(4)、热栗换热器(5)、末端(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深层地热能U型换热系统,包括U型换热器(1)、输出管(3)、动力泵(4)、热泵换热器(5)、末端(6)、返回管(7)和蓄热岩层(9),其特征在于:蓄热岩层(9)内布设有一组或多组U型换热器(1),U型换热器(1)内充注换热所需的循环介质,U型换热器(1)分别与输出管(3)和返回管(7)相连,输出管(3)在地下设有输出管保温段(2),返回管(7)在地下设有返回管保温段(8),U型换热器(1)通过输出管(3)连接至动力泵(4)和热泵换热器(5),热泵换热器(5)与末端(6)相连,热泵换热器(5)通过返回管(7)连接至U型换热器(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龙冯绍航杜兴亮陈延信
申请(专利权)人:徐德龙冯绍航杜兴亮陈延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