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它包括无氧铜导体,在所述无氧铜导体外部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三层共挤而成,所述导电单元至少设有两个,在所述导电单元外部设有填充层,在所述填充层外部设有绕包层,在所述绕包层外部设有编织层,在所述编织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Ⅰ,所述编织层由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按照1迭1垂直编织而成,在所述编织层外部设有内衬层,在所述内衬层外部设有铠装层,在所述铠装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Ⅱ,在所述铠装层外部设有外护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线路监测,大大提高电气化铁路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客运专线与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中,牵引变电所27.5kV侧的设备间连接及馈出线大量采用电缆方式。但目前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稀绝缘电缆不能实现在线监测线路运行质量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线路监测,大大提高电气化铁路运行可靠性的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它包括无氧铜导体,在所述无氧铜导体外部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三层共挤而成,所述无氧铜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组成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至少设有两个,在所述导电单元外部设有填充层,在所述填充层外部设有绕包层,在所述绕包层外部设有编织层,在所述编织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所述编织层由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按照I迭I垂直编织而成,在所述编织层外部设有内衬层,在所述内衬层外部设有铠装层,在所述铠装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I,在所述铠装层外部设有外护套层,它们组成电缆本体,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I/4-1/3。所述填充层为玻璃纤维填充层。所述绕包层为无梭机织玻璃纤维布绕包层。所述外护套层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两个,并且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整体密闭,采用无氧铜导体,比纯铜、纯铝电缆更稳定,电导率更高,采用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组成的编织层,有效提高整体电缆的柔性,电缆弯曲半径大,采用玻璃纤维填充层,填充效果理想,可以保证电缆扭曲过程中各组线芯的受力更加均匀,在编织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以及在铠装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I,可以对整个线路进行有效监控,配合主控台管理,实现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自动报警,断电保护及线路切换功能,以避免电气短路等火灾情况,保证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行安全可靠,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提高了整体的防火性能,并且燃烧时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两个,并且所述导电单元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再通过各层的配合使用,导电单元运行最平稳可靠,使用效果最理想,本产品整体使用寿命长,符合实际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它包括无氧铜导体1,在所述无氧铜导体I外部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所述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三层共挤而成,所述无氧铜导体1、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组成导电单元,在所述导电单元外部设有填充层5,在所述填充层5外部设有绕包层6,在所述绕包层6外部设有编织层7,在所述编织层7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 8,所述编织层7由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按照I迭I垂直编织而成,在所述编织层7外部设有内衬层9,在所述内衬层9外部设有铠装层10,在所述铠装层10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I 11,在所述铠装层10外部设有外护套层12,它们组成电缆本体,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两个,并且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 ;所述填充层5为玻璃纤维填充层;所述绕包层6为无梭机织玻璃纤维布绕包层;所述外护套层12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整体密闭,采用无氧铜导体,比纯铜、纯铝电缆更稳定,电导率更高,采用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组成的编织层,有效提高整体电缆的柔性,电缆弯曲半径大,采用玻璃纤维填充层,填充效果理想,可以保证电缆扭曲过程中各组线芯的受力更加均匀,在编织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以及在铠装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I,可以对整个线路进行有效监控,配合主控台管理,实现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自动报警,断电保护及线路切换功能,以避免电气短路等火灾情况,保证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行安全可靠,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提高了整体的防火性能,并且燃烧时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两个,并且所述导电单元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再通过各层的配合使用,导电单元运行最平稳可靠,使用效果最理想,本产品整体使用寿命长,符合实际使用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主权项】1.一种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氧铜导体(I),在所述无氧铜导体(I)外部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所述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三层共挤而成,所述无氧铜导体(I)、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组成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至少设有两个,在所述导电单元外部设有填充层(5),在所述填充层(5)外部设有绕包层¢),在所述绕包层(6)外部设有编织层(7),在所述编织层(7)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 (8),所述编织层(7)由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按照I迭I垂直编织而成,在所述编织层(7)外部设有内衬层(9),在所述内衬层(9)外部设有铠装层(10),在所述铠装层(10)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II (11),在所述铠装层(10)外部设有外护套层(12),它们组成电缆本体,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 1/4-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5)为玻璃纤维填充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层(6)为无梭机织玻璃纤维布绕包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层(12)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单元设置两个,并且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它包括无氧铜导体,在所述无氧铜导体外部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三层共挤而成,所述导电单元至少设有两个,在所述导电单元外部设有填充层,在所述填充层外部设有绕包层,在所述绕包层外部设有编织层,在所述编织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Ⅰ,所述编织层由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按照1迭1垂直编织而成,在所述编织层外部设有内衬层,在所述内衬层外部设有铠装层,在所述铠装层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Ⅱ,在所述铠装层外部设有外护套层。本技术可以实现线路监测,大大提高电气化铁路运行可靠性。【IPC分类】H01B7/295, H01B7/18, H01B7/04, H01B9/00, H01B1/02, H01B7/32, H01B9/02【公开号】CN204926879【申请号】CN20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轨道交通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氧铜导体(1),在所述无氧铜导体(1)外部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所述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三层共挤而成,所述无氧铜导体(1)、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和绝缘屏蔽层(4)组成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至少设有两个,在所述导电单元外部设有填充层(5),在所述填充层(5)外部设有绕包层(6),在所述绕包层(6)外部设有编织层(7),在所述编织层(7)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Ⅰ(8),所述编织层(7)由细铜丝和芳纶纤维丝按照1迭1垂直编织而成,在所述编织层(7)外部设有内衬层(9),在所述内衬层(9)外部设有铠装层(10),在所述铠装层(10)内设有感温探测光缆Ⅱ(11),在所述铠装层(10)外部设有外护套层(12),它们组成电缆本体,所述导电单元的直径占电缆本体直径的1/4‑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波,吴彩琴,刘旭,韩明伟,储旭超,储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群星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