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罐胀筋装置,包括胀缩芯部,所述胀缩芯部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与所述胀缩芯部相配合的上筋部件和下筋部件,所述胀缩芯部内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相配合的胀缩装置,所述胀缩装置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装置相配合的连接柱和调节部件,其中,所述连接柱和所述调节部件之间相配合,所述胀缩芯部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相配合的挡板,所述下筋部件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相配合的调节部件锁紧装置,所述胀缩芯部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相配合的上模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罐机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圆罐胀筋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制罐工艺中,一般的工艺流程包含有胀身工序、翻边工序、卷边工序、胀筋工序、封罐工序以及点耳工序等,按照各种类型的设备不同,上述部分工序的先后顺序可稍有调整。其中,胀筋工序是指利用胀筋机在罐体的内表面膨胀使罐体外表面形成凸出的外缘。金属包装容器的圆罐通常需要胀筋两道,并且两道筋之间的间距各异。而当前的圆罐胀筋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筋道间距的调节:其一胀筋头外为多道模环槽,外套胶圈条,按需调整胶圈条在相应的槽中;其二两道筋模为一整体钢质模,更换筋模调整筋道间距。但是这两种方式均无法满足无级调整筋道间距的要求,同时使用起来寿命比较短需要工作人员经常进行维修,而且这会导致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所以,研制出一种使用时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和可以进行无级调整筋道间距的胀筋装置,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上述的目前市场上缺乏使用时操作方便、寿命长和可以进行无级调整筋道间距的胀筋装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圆罐胀筋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胀筋装置使用时操作不方便、使用寿命短和无法进行无级调整筋道间距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圆罐胀筋装置,包括胀缩芯部,所述胀缩芯部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与所述胀缩芯部相配合的上筋部件和下筋部件,所述胀缩芯部内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相配合的胀缩装置,所述胀缩装置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装置相配合的连接柱和调节部件,其中,所述连接柱和所述调节部件之间相配合,所述胀缩芯部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相配合的挡板,所述下筋部件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相配合的调节部件锁紧装置,所述胀缩芯部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相配合的上模座。进一步的,所述胀缩芯部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相配合的垫板。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和所述垫板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弹性装置和垫块。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所述垫板和所述垫块之间通过若干螺栓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紧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和所述调节部件之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紧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调节部件和调节部件锁紧装置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胀筋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操作方便,还可以进行无级调整筋道间距,进而使这种圆罐胀筋装置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圆罐胀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胀缩芯部;2、上筋部件;3、下筋部件;4、胀缩装置;5、连接柱;6、调节部件;7、挡板;8、调节部件锁紧装置;9、上模座;10、垫板;11、弹性装置;12、垫块;13、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罐胀筋装置,包括胀缩芯部I,所述胀缩芯部I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与所述胀缩芯部I相配合的上筋部件2和下筋部件3,所述胀缩芯部I内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I相配合的胀缩装置4,所述胀缩装置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装置4相配合的连接柱5和调节部件6,其中,所述连接柱5和所述调节部件6之间相配合,所述胀缩芯部I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6相配合的挡板7,所述下筋部件3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6相配合的调节部件锁紧装置8,所述胀缩芯部I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5相配合的上模座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胀缩芯部I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I相配合的垫板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9和所述垫板10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弹性装置11和垫块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9、所述垫板10和所述垫块12之间通过若干螺栓13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紧固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5和所述调节部件6之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紧固连接。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使用时,在调整筋道间距时,先松开所述调节部件锁紧装置8,然后所述调节部件6带动所述下筋部件3至需求位置,最后锁紧所述调节部件6,这样便可以进行无级调整筋道间距。。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部件6和调节部件锁紧装置8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胀筋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操作方便,还可以进行无级调整筋道间距,进而使这种圆罐胀筋装置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圆罐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胀缩芯部(I ),所述胀缩芯部(I)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与所述胀缩芯部(I)相配合的上筋部件(2)和下筋部件(3),所述胀缩芯部(I)内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I)相配合的胀缩装置(4),所述胀缩装置(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装置(4)相配合的连接柱(5)和调节部件(6),其中,所述连接柱(5)和所述调节部件(6)之间相配合,所述胀缩芯部(I)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6)相配合的挡板(7),所述下筋部件(3)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6)相配合的调节部件锁紧装置(8 ),所述胀缩芯部(I)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5 )相配合的上模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罐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缩芯部(I)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I)相配合的垫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罐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9)和所述垫板(10)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弹性装置(11)和垫块(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罐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9)、所述垫板(10)和所述垫块(12)之间通过若干螺栓(13)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紧固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罐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和所述调节部件(6)之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紧固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罐胀筋装置,包括胀缩芯部,所述胀缩芯部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与所述胀缩芯部相配合的上筋部件和下筋部件,所述胀缩芯部内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相配合的胀缩装置,所述胀缩装置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装置相配合的连接柱和调节部件,其中,所述连接柱和所述调节部件之间相配合,所述胀缩芯部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相配合的挡板,所述下筋部件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相配合的调节部件锁紧装置,所述胀缩芯部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相配合的上模座。【IPC分类】B21D51/18【公开号】CN204912561【申请号】CN201520276536【专利技术人】李映泉 【申请人】九江市永信制罐设备有限公司【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罐胀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胀缩芯部(1),所述胀缩芯部(1)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与所述胀缩芯部(1)相配合的上筋部件(2)和下筋部件(3),所述胀缩芯部(1)内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芯部(1)相配合的胀缩装置(4),所述胀缩装置(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胀缩装置(4)相配合的连接柱(5)和调节部件(6),其中,所述连接柱(5)和所述调节部件(6)之间相配合,所述胀缩芯部(1)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6)相配合的挡板(7),所述下筋部件(3)底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件(6)相配合的调节部件锁紧装置(8),所述胀缩芯部(1)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5)相配合的上模座(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映泉,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市永信制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