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801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包括前纵梁和前轮罩上边梁,其中:加强块固定设置在前轮罩上边梁与前纵梁对接处的外侧,加强块包括框体、后板和加强板;框体为一侧开放的三棱柱状,后板设置在框体开放的位置将框体封闭;加强板为三角形的板状,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框体与后板围成的内侧空间,且加强板的三条边分别与框体和后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通过在前纵梁和前轮罩上边梁的对接处设置加强块,当车辆发生小重叠偏置碰撞时,碰撞能量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车身结构,有更多的碰撞能量传递到前轮罩上边梁,减轻了前纵梁受到的碰撞能量,避免了严重的碰撞后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在前纵梁与前轮罩上边梁之间带有加强块的车身
技术介绍
小重叠偏置碰撞测试(Small overlap frontal test)是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在2012年推出的考察汽车安全性能的测试项目,其目的在于推动汽车生产厂家提高车辆在正面小面积刚性障壁碰撞中的成绩。小重叠偏置碰撞测试中,测试车辆以64Km/h的速度与车辆正前方向的刚性障壁碰撞,障壁宽度为整车宽度的25 %,处于驾驶员一侧。该测试工况中,绝大部分碰撞的能量通过前纵梁、前副车架(部分具有该种结构的车型)、轮胎(包含轮毂)、前轮罩以及前轮罩上边梁等结构传传递至车身成员舱的侧面。其中,前纵梁沿着车辆纵向布置在发动机舱下部两侧。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纵梁与前轮罩上边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车身结构中,前纵梁100和前轮罩上边梁200间无加强结构或仅有一片连接件(未示出),连接件通过焊接方式与前纵梁和前轮罩上边梁连接,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能量主要通过前纵梁100传递和吸收,而前轮罩上边梁200分担的碰撞能量十分微小。如果碰撞能量较高,很容易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加强块的车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合理分配碰撞能量的传递,改善碰撞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包括前纵梁和前轮罩上边梁,所述前轮罩上边梁的一端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加强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前轮罩上边梁与所述前纵梁对接处的外侧,所述加强块包括:框体、后板和加强板;所述框体为一侧开放的三棱柱状,所述框体的第一侧面的外壁与所述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第二侧面的外壁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固定连接;所述后板设置在所述框体开放的位置将所述框体封闭,且所述后板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后,所述后板形成所述框体的第三侧面;所述加强板为三角形的板状,所述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框体与所述后板围成的内侧空间,且所述加强板的三条边分别与所述框体和所述后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螺栓连接孔,所述框体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孔内的螺栓与所述前纵梁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孔的数量是两个。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螺栓连接孔,所述框体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孔内的螺栓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孔的数量是三个。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板焊接固定在所述框体与所述后板围成的内侧空间。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数量是两个。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后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如上所述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是两个。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通过在前纵梁和前轮罩上边梁的对接处设置加强块,当车辆发生小重叠偏置碰撞时,碰撞能量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车身结构,有更多的碰撞能量传递到前轮罩上边梁,减轻了前纵梁受到的碰撞能量,避免了严重的碰撞后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纵梁与前轮罩上边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强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加强块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加强块上安装了螺栓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局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加强块的车身,该车身包括前纵梁100和前轮罩上边梁200,所述前轮罩上边梁200的一端与所述前纵梁10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加强块300固定设置在所述前轮罩上边梁200与所述前纵梁100对接处的外侧。图3为加强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加强块的结构分解图。如图3和图4所示,加强块300包括框体310、后板320和加强板330。其中,所述框体310为一侧开放的三棱柱状,可以通过钢板冲压而成,所述框体310的第一侧面311的外壁与所述前纵梁100固定连接,所述框体310的第二侧面312的外壁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200固定连接,请同时参照图2。所述后板320可以是钢板冲压而成,设置在所述框体310开放的位置将所述框体310封闭,且所述后板320与所述框体310固定连接后,所述后板320形成所述框体310的第三侧面,由此加强块300的轮廓形成一个封闭的三棱柱。所述加强板330为三角形的板状,所述加强板330固定设置在所述框体310与所述后板320围成的内侧空间,且所述加强板330的三条边分别与所述框体310和所述后板32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加强块的车身,包括前纵梁和前轮罩上边梁,所述前轮罩上边梁的一端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前轮罩上边梁与所述前纵梁对接处的外侧,所述加强块包括:框体、后板和加强板;所述框体为一侧开放的三棱柱状,所述框体的第一侧面的外壁与所述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第二侧面的外壁与所述前轮罩上边梁固定连接;所述后板设置在所述框体开放的位置将所述框体封闭,且所述后板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后,所述后板形成所述框体的第三侧面;所述加强板为三角形的板状,所述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框体与所述后板围成的内侧空间,且所述加强板的三条边分别与所述框体和所述后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婷许志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