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465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1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风扇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挡板,该挡板遮挡所述开口的一部分;当风扇的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挡板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能够向壳体内部移动,或者,当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挡板向壳体内部形成凸起,从而增强壳体的进风;当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挡板的另一端能够向壳体外部移动,或者,当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挡板向壳体外部形成凸起,从而将灰尘从开口处吹到壳体外,还降低壳体内挡板处的压力,辅助集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中集成的电 子元件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大量的发热元件,因此,为避免电子设备过热对电子设备的损 害,电子设备内部设置了散热风扇,并在电子设备的壳体设置散热的通风口,以对电子设备 进行散热。 然而,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中或多或少会存在灰尘,灰尘会从散热口进入电子设 备内部,日积月累,会在风扇以及风扇附近的元器件上积累大量的灰尘,对电子设备造成不 良影响,因此,需要对电子设备定期进行除尘。目前,若要对电子设备除尘,需要用户将电子设备送到专业人员处,由专业人员打 开电子设备进行手动除尘,使得除尘成本较高,因此,如何降低电子设备的除尘成本成为亟 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以降低电子设备的除尘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种风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叶轮,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 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遮挡所述开口的一部分;当所述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挡板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能够向所述壳体内 部移动,或者,当所述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挡板向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凸起;当所述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挡板的所述另一端能够向所述壳体外部移 动,或者,当所述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挡板向所述壳体外部形成凸起。 上述风扇,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包括弧形的第一侧壁、平板状的第二侧壁,以 及第二侧壁;其中, 所述平板状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弧形的第一侧壁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侧壁通 过圆弧面与所述弧形的第一侧壁的第二端相连接,形成蜗舌,所述圆弧面朝向所述平板状 的第二侧壁;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弧形的第二侧壁上。 上述风扇,优选的,所述挡板为柔性薄膜,所述挡板的三个边分别固定在所述开口 的三个侧壁上。 上述风扇,优选的,所述挡板为刚性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外 形相适应,所述挡板的一端通过可摆动部件固定在所述开口的一个侧壁上。 上述风扇,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一端通过柔性部件固定在所述开口的所述一个侧 壁上。 上述风扇,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所述开口的所述一个侧壁 上。 上述风扇,优选的,所述挡板通过可控的转动部件固定在所述开口的所述一个侧 壁上; 所述风扇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可控的转动部件的转动方向。 上述风扇,优选的,所述挡板为磁性挡板,所述风扇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位于所述挡板附近的磁极,用于产生与所述挡板的磁性 相同或相反的磁性; 当所述磁极产生与所述挡板的磁性相同的磁性时,所述挡板的所述另一端向所述 壳体内部移动; 当所述磁极产生与所述挡板的磁性相反的磁性时,所述挡板的所述另一端向所述 壳体外部移动。 -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通 风口 一侧。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风扇壳体的侧壁上设置 有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挡板,该挡板遮挡所述开口的一部分;当风扇的叶轮以第一方向旋 转时,挡板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能够向壳体内部移动,或者,当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挡板 向壳体内部形成凸起,从而增强壳体的进风;当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挡板的另一端能够 向壳体外部移动,或者,当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挡板向壳体外部形成凸起,从而将灰尘 从开口处吹到壳体外,还降低壳体内挡板处的压力,辅助集尘。 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及电子设备,在保持壳体内进风强度的同时,能够 除去风扇内及风扇附近的元器件上的灰尘,从而降低了了风扇内灰尘的累积量,从而可以 延长开机除尘的时间,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除尘成本。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保证风扇性 能的基础上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除尘成本。【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述风扇的右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挡板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挡板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挡板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挡板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板与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 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 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 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述风 扇的右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可以包括: 壳体1和叶轮2; 叶轮2设置在壳体1内; 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11(如图2中组线条方框K| U所示),开口11处 设置有挡板12(如图2中阴影部分"EH1"所述),挡板12只遮挡开口 11的一部分,即挡板 12的面积小于开口 11的面积; 当叶轮2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挡板12的一端(为方便叙述,记为第一端)固定,挡 板12的另一端(为方便叙述,记为第二端)能够向壳体1的内部移动,或者,当叶轮2以第 一方向旋转时,挡板12向壳体1内部形成凸起,从而对壳体内部开口 11出的空气进行导 流,减少侧面进风阻尼,防止壳体1侧壁开口导致风扇性能下降。当叶轮2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挡板12的第一端固定,挡板12的第二端能够向壳体 1的外部移动,或者,当叶轮2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挡板12向壳体外部形成凸起,使得壳体1 内的气体压力在开口 11处突降,降低壳体1内的空气流速,将灰尘从开口 11处吹出同时, 还辅助集尘,防止壳体内的灰尘附着在电子设备内的其它元器件(如散热器等)上。也就是 说,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在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即使壳体1内存留有灰尘, 由于开口 11处的气体压力突降,空气流速降低,因此,壳体内的灰尘在在开口 11处沉降,而 不会附着到叶轮附件的其它元器件上。而开口 11处的沉降的灰尘也会随着叶轮以第二方 向旋转从壳体1内转移到壳体1外。 若第一方向为如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则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当 叶轮2以第一方向旋转时,为散热模式,当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为除尘模式。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叶轮2转动时,挡板12的第二端以第一端为转轴发生偏转;或 者,当叶轮2转动时,挡板12发生形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遮挡所述开口的一部分;当所述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挡板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能够向所述壳体内部移动,或者,当所述叶轮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挡板向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凸起;当所述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挡板的所述另一端能够向所述壳体外部移动,或者,当所述叶轮以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挡板向所述壳体外部形成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婷李自然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