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110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箱结构,基本有上盖、本体及栈板,于上盖与本体相对位置可以弹性束带连接,而本体的箱壁由铝挤型骨架所组成,外设有塑铝板,内设有缓冲材以保护内容物,且该铝挤型骨架的相连接处,设有接合片来连接,在箱壁内侧设有数排ㄒ型间隔板,用于容置对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定位装箱、防震,装载数量多、拆卸方便及运送轻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承载量高、质轻、拆装简单,维护方便,重复使用率及经济价值高,用以载运液晶面板的通箱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无论是国防上或者是民生消费,研发人员莫不以便捷、轻实、经济为其设计的走向,而液晶面板(TFT-LCD)即是近代典型之作。它提升了世人在生活上的便利与娱乐。对LCD的世界而言,在市场上应用的产品多样化,包括笔记型计算机、LCD监视器、手机、PDA及LCD TV等,而其中TFT-LCD是未来LCD产业的主流,而TFT-LCD是以笔记型计算机及LCD监视器为两大市场,1999年两市场就占了TFT-LCD产值约78%,其中笔记型计算机用途占55.1%、LCD监视器用途则占22.7%,由此可见,液晶面板的应用,已对人民生活产生了多么大的变化。然而对此高科技的产品,最忌讳的就是重压、外力的加诸污染及碰撞,因此对搬运措施就必需非常谨慎。究观目前业界用以将液晶面板装箱的设计上,虽然是可符合保护的要求,但是整体结构显得太草率,不符经济原则,如,业界为减低重量,以镀锌铁制通箱为结构,可是其使用方式却仅是将液晶面板予以四周护住,再打包固定,送到目的地后,又必需将铝制通箱解开,取出液晶面板,再将镀锌铁制通箱还给业者,此通箱在运送过程,往往无法避免碰撞,耗损高达40%以上,而造成弯曲、变形,也就是每次再利用时,要进行整理的维护工作,费时耗力,颇不经济,此为其一。其二为,在通关,海关人员要检验时,拆解费时费工,颇不方便。其三为,目前常用的通箱,体积重,以设计装600个液晶面板而言,镀锌铁型的就需88kg,EPP BOX型的就需102kg。其三为,目前常用通箱的最大缺点就是,不同尺寸的液晶面板就需不同尺寸的包装材料及通箱,增加成本特别巨大,以中型面板厂而言可节省数亿元的包材支出。其四为,通箱在重复使用时,必须先予以清洁,以前常用通箱清洁的时间较长。其五为,以前常用通箱,占据大量仓库储存空间。其六,对于22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包装制程无法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通箱结构的,改革传统通箱结构上的诸多缺陷,而使具有承载量高、质轻、搬运维护简单,重复使用率及经济价值高的效果。本技术的通箱结构的第一目的,上盖及于本体相对位置上,各设有扩口,可供弹性束带穿合,借此可获拆解组合、搬运快速的目的。本技术的通箱结构的第二目的,于本体上设有多个T型间隔挡板,并于本体的箱壁上设有缓冲材,借此可将液晶面板固位及达到保护的目的。本技术的通箱结构的第三目的,用于上盖与本体合成,在上盖设有导引片可方便快速与本体对正盖合。本技术的通箱结构的第四目的,在本体上设有定位块,可使用自动化控制,将通箱定位装箱,获得省时快速的工作目的。本技术的通箱结构的第五目的,在本体箱壁上设有铝挤型骨架,用连接片可方便组装及保持组装的准确性与直角性,并以塑铝板为外壁,而使整体获致坚固耐用的目的。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通箱结构,包括有上盖,于四周侧边设有可快速正位于本体的导引片,导引片下端为外斜板,在两侧边设有把手,该把手下位处呈ㄇ形板而形成一扩口;本体,相对于上盖把手位置处设有束带扣,其呈ㄇ形板,也具一扩口,可以弹性束带与其连结上盖的扩口;本体的箱壁由铝挤型骨架所组成,外设有塑铝板,内设有缓冲材以保护内容物;该铝挤型骨架的相连接处设有接合片来连接,于箱壁内侧则设有数排型间隔板,用于容置对象;本体上一定位置设有定位块,可供自动定位装箱;及栈板,设于本体下方。本技术的上述结构,以装600个液晶面板而言,镀锌铁型的就需88kg,EPP BOX型的就需102kg,而本技术只需71.5kg,在重复使用前进行清洁时,节省时间,以前使用的通箱为本技术的三倍以上,并且,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尺寸,大量节省仓库储存空间,对于22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包装制程可以实现自动化。可获得快速定位装箱、防震,装载数量多、拆卸方便及运送轻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A为本技术的束带扣的主视图;图4B为本技术的束带扣的俯视图;图5A为本技术的把手的主视图;图5B为本技术的把手的俯视图;图6A为本技术的铝挤型骨架之一;图6B为本技术的铝挤型骨架之二;图7A为本技术中的接合片示意图之一;图7B为本技术中的接合片示意图之二; 图7C为本技术中的接合片示意图之三;图7D为本技术中的接合片示意图之四。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本体 11……弹性束带 12……束带扣121……ㄇ形板 122……扩口 13……箱壁131……缓冲材 14……型间隔板15……定位块151……定位孔 16……铝挤型骨架161、162、163、164……接合片2……上盖 21……导引板211……外斜板22……把手 222……ㄇ形板 223……扩口3……栈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通箱结构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基本具有包装通箱本体1及上盖2,两者结合方式,将包装通箱本体1设于栈板上,以方便运输,其至少在相对两侧上,设有束带扣12,请参见图4A、图4B所示,束扣带12固定于本体1上,于中间形成一ㄇ形板121而有一扩口122。在上盖2四侧设有导引片21,导引片21下端形成外斜板211,并相对于本体1束带扣12位置设有把手22,请参照图5A、图5B,该把手22下位形成有一ㄇ形板222,而显露一扩口223,此扩口223与本体1束带扣12的扩口122相对,其间就可以用弹性束带11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于弹性束带11两端设以勾头,分别勾于把手22及束带口12上的ㄇ形板222、122。当本体1置容预定数的液晶面板之后,上盖2就以导引片21外斜板211下行于本体1于内,借外斜板211与本体1的靠附作用,可导正上盖2的位置,盖合的后,就可以用弹性束带11将两者紧固在一起。其中,该上盖2为中空状,可保证液晶面板完全容于通箱中。借以上设计,可获得快速装箱及拆解的目的,由于通关受检时,更显其便利性及省时省力的特征。请第2、3图所示,为本体1的剖视图,四面箱壁13以铝挤型骨架16为主(图6A、图6B所示),下部则以缓冲材131铺底而设置在栈板3上,该缓冲材131也可固定在箱壁13内。箱壁13内则依序排设有T型间隔板14,其间的距离正好可以置容液晶面板;为使本体1得以自动化系统操作定位及装箱动作,于本体1上设有定位块15,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定位块15设于弯角处,定位块15上有定位孔151,以供定位杆入位固定。其中,箱壁13的铝挤型骨架16的设计,如图6A、图6B所示的可行实施例,呈田字型状,各铝挤型骨架16的连接处,皆有接合片予以相连接,请同时参照图7A、图7B、图7C、图7D所示,在铝挤型交叉处的接合片161,如图7A所示,则呈十字型,各有四向接口,边角转折处的接合片162,如图7B所示,则只有左右上(或下)的三向接口,中位转折处的接合片163,如图7C所示,则有四向接口,而中位边角转折处的接合片164,如图7D所示,则有上下及单侧向三方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盖,于四周侧边设有可快速正位于本体的导引片,导引片下端为外斜板,在两侧边设有把手,该把手下位处呈ㄇ形板而形成一扩口;本体,相对于上盖把手位置处设有束带扣,其呈ㄇ形板,并具一可以弹性束带与其 连接上盖的扩口;本体的箱壁由铝挤型骨架组成,外设有塑铝板,内设有用于保护内容物的缓冲材;该铝挤型骨架的相连接处设有用以连接的接合片,于箱壁内侧设有数排用于容置对象的ㄒ型间隔板;本体上一定位置设有可供自动定位装箱的定位块;及栈板,设于 本体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明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众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