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包括金属燃料的电化学电池的杂离子芳族添加剂在先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3月13日提交的第61/780,662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作为整体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发电的电化学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使用电沉积燃料的电池。该电池的离子传导介质包含杂离子芳族添加剂。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申请均作为整体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已知电化学电池使用金属作为燃料。也已知电化学电池使用电解液(一种溶剂分子和溶质离子的溶液)作为离子传导介质。由于溶剂分子与溶质离子之间的热力学作用,溶剂分子使溶质离子形成溶剂化物,从而使电解液保持离子传导性。取决于期望的操作特征和化学性质,使用金属作为燃料的电化学电池可以是“原”(即,不可再充电的)电池或“蓄”(即,可再充电的)电池。在使用金属作为燃料的电化学电池中,金属燃料在放电过程中在充当阳极的燃料电极处被氧化。被氧化的金属燃料离子可以以可还原的形式保留在电解质溶液中(作为溶剂化的离子,或是与其他离子结合,如在分子或络合物中)。在电化学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可还原的金属燃料离子在电解液和现充当阴极的燃料电极之间的界面处被还原为金属燃料,从而通过该方法(称为电沉积)将金属燃料镀覆在燃料电极上。包含金属燃料的电化学电池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在空闲模式(例如,贮藏)过程中倾向于发生腐蚀或自放电。这在很多时候表现为可用容量的损失。在更极端的情况下,自放电可导致气体释放,而过度的压力可破坏电池密封,最终导致电池失效。例如,在包含锌金属燃料的碱性电池中,天然的氧化层不足以使经常导致电池性能损失的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化学电池,其包括:i.包含金属燃料的燃料电极,ii.第二电极,iii.连通所述电极的离子传导介质,所述离子传导介质包含杂离子芳族添加剂;所述燃料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放电模式下是可操作的,其中所述金属燃料在充当阳极的所述燃料电极处被氧化,从而产生从所述燃料电极通过负载传导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13 US 61/780,6621.一种电化学电池,其包括:i.包含金属燃料的燃料电极,ii.第二电极,iii.连通所述电极的离子传导介质,所述离子传导介质包含具有芳族官能团的杂离子芳族添加剂,其中所述离子传导介质是电解质水溶液;所述燃料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放电模式下是可操作的,其中所述金属燃料在充当阳极的所述燃料电极处被氧化,从而产生从所述燃料电极通过负载传导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是原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是蓄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还包括充电电极和所述离子传导介质内的可还原的金属燃料离子;所述燃料电极和所述充电电极在充电式下是可操作的,其中当在所述充电电极和所述燃料电极之间施加电流时,所述可还原的金属燃料离子被还原,并在所述充当阴极的燃料电极上电沉积为可氧化形式的金属燃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燃料电极包括一系列间隔布置的可渗透电极本体;其中在所述电化学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在充电电极充当阳极,且至少一个所述可渗透电极本体充当阴极的情况下,在所述充电电极和至少一个所述可渗透电极本体之间施加电化学电流,使得所述可还原的金属燃料离子被还原,并在至少一个所述可渗透电极本体上电沉积为可氧化形式的金属燃料;所述电沉积导致所述可渗透电极本体之间的生长,使得所述电沉积的金属燃料在所述可渗透电极本体之间建立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燃料电极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用于通过电沉积接收金属燃料的可渗透电极本体,其中所述电沉积导致所述可渗透电极本体之间的生长,使得所述电沉积的金属燃料在所述可渗透电极本体之间建立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水溶液是碱性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水溶液含氢氧化钾。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杂离子芳族添加剂被添加至所述电解质水溶液且具有根据下式的结构:其中A代表可选自下组的电荷中心:季铵、环铵、多环铵、季鏻、环鏻、多环鏻、膦嗪、环膦嗪、多环膦嗪,及其衍生物;其中R代表可选自下组的有机连接键:(C1-C20)直链烷基、支链烷基、芳基、烷基氨基、吡啶基、吡咯基、亚氨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噻吩基、噻唑基,及其衍生物;和其中B代表可选自下组的芳族基团:苯、吖丙因、二吖丙因、氮杂环丁二烯、吡咯、咪唑、吡唑、三唑、吡啶、吡嗪、二嗪、三嗪、吖庚因、二吖庚因、吖辛因、1-磷杂环戊-2,4-二烯、磷苯、噁唑、噻吩,及其衍生物。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杂离子芳族添加剂具有根据下式的结构:其中A代表可选自下组的电荷中心:季铵、环铵、多环铵、季鏻、环鏻、多环鏻、膦嗪、环膦嗪、多环膦嗪,及其衍生物;其中R1代表提供相对于电荷中心A的β碳原子而没有β质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特里姆贝尔,P·约翰森,C·A·弗里森,
申请(专利权)人:流体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