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压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9716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筋膜压搏器,包括主体(1),主体(1)左侧由下往上设有第一凹部(2)和第二凹部(3),第一凹部(2)下端设有定夹片(4),第一凹部(2)上端设有动夹片(5),动夹片(5)上连接有丝杆(6),第一凹部(2)上端和主体(1)顶端之间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孔(7),丝杆(6)置于导向孔(7)内,丝杆(6)上设有手轮(8),手轮(8)置于第二凹部(2)内;主体(1)底部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螺孔(9)和第二螺孔(10),第一螺孔(9)或第二螺孔(10)内设有手柄(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方便,压迫充分,包扎伤口不会出血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筋膜压搏器
技术介绍
筋膜是肌肉的坚韧部分,遍布人的全身,分为浅层筋膜、中层筋膜和深层筋膜三种。在外科手术后,对筋膜处的包扎,经常会出现包扎处出血的情况,这多是由于在包扎时,对筋膜上游的压迫不充分或是由于压迫压力突然释放所致,如此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因此,目前外科手术后对筋膜处的包扎,存在对伤处的筋膜上游压迫不充分,致使包扎时伤口出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筋膜压搏器,它具有操作灵活方便,压迫充分,包扎伤口不会出血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筋膜压搏器,包括主体,主体左侧由下往上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凹部下端设有定夹片,第一凹部上端设有动夹片,动夹片上连接有丝杆,第一凹部上端和主体顶端之间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孔,丝杆置于导向孔内,丝杆上设有手轮,手轮置于第二凹部内;主体底部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第一螺孔或第二螺孔内设有手柄。上述的筋膜压搏器中,所述定夹片上设有固定轴,固定轴插入主体内,固定轴与主体的安装处设有横向的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固定孔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固定螺栓的右端与固定轴接触。前述的筋膜压搏器中,所述动夹片上端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三螺孔,第三螺孔与丝杆下端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前述的筋膜压搏器中,所述手轮表面设有直纹滚花,手轮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上设有与丝杆相配合的螺纹。前述的筋膜压搏器中,所述丝杆的上端设有竖直方向的滑动槽,丝杆与导向孔之间为滑动连接;主体上部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有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与限位孔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限位螺栓的前端位于滑动槽内。前述的筋膜压搏器中,所述定夹片和动夹片相对的面均为圆面,且大小相同,位置相对应。前述的筋膜压搏器中,所述第一螺孔置于主体底部偏右侧位置,第二螺孔置于主体右侧中间位置,且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结构、形状相同。 前述的筋膜压搏器中,所述手柄包括把手部,把手部表面为网纹滚花形状,把手部端部设有过渡部,过渡部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螺孔或第二螺孔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方便,压迫充分,包扎伤口不会出血的特点。本技术通过在主体的底部和侧部分别设置相同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方式,以方便于根据不同的外科手术需要,将手柄安置在主体的不同位置上,便于手术后对筋膜伤口处的包扎,操作灵活方便。本技术通过转动手轮,以螺纹方式驱动丝杆来回移动,由丝杆带动动夹片,使动夹片与定夹片靠近或是远离,来对筋膜伤口的上游处施加压力,进行压迫,能够给筋膜提供充分稳定的压迫,使在对筋膜伤口进行包扎时,不会因对筋膜伤口上游处的压迫不足或是提供的压迫不稳定,甚至出现压迫突然释放,导致在包扎时伤口处突然出血,影响伤口包扎和最终伤口的愈合现象出现,具有包扎时伤口不会出血的特点。此夕卜,本技术通过在丝杆上端设置滑动槽,并配置设有限位螺栓,限位螺栓端部处于滑动槽内,以此来限定丝杆,避免丝杆转动,带动动夹片转动,而对筋膜造成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定夹片结构示意图;图4是动夹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丝杆俯视图;图6是把柄结构示意图;图7是手轮结构示意图;图8是限位螺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主体,2-第一凹部,3-第二凹部,4-定夹片,5-动夹片,6_丝杆,7_导向孔,8_手轮,9_第一螺孔,10-第二螺孔,11-手柄,12-固定轴,13-固定孔,14-固定螺栓,15-第三螺孔,16-直纹滚花,17-通孔,18-滑动槽,19-限位孔,20-限位螺栓,21-把手部,22-网纹滚花,23-过渡部,24-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筋膜压搏器,构成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I左侧由下往上设有第一凹部2和第二凹部3,第一凹部2下端设有定夹片4,第一凹部2上端设有动夹片5,动夹片5上连接有丝杆6,第一凹部2上端和主体I顶端之间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孔7,丝杆6置于导向孔7内,丝杆6上设有手轮8,手轮8置于第二凹部2内;主体I底部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螺孔9和第二螺孔10,第一螺孔9或第二螺孔10内设有手柄11。所述定夹片4上设有固定轴12,固定轴12插入主体I内,固定轴12与主体I的安装处设有横向的固定孔13,固定孔13内设有固定螺栓14,固定螺栓14与固定孔13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固定螺栓14的前端与固定轴12接触。所述动夹片5上端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三螺孔15,第三螺孔15与丝杆6下端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所述手轮8表面设有直纹滚花16,手轮8中心位置设有通孔17,通孔17上设有与丝杆6相配合的螺纹。所述丝杆6的上端设有竖直方向的滑动槽18,丝杆6与导向孔7之间为滑动连接;主体I上部设有限位孔19,限位孔19内设有限位螺栓20,限位螺栓20与限位孔19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限位螺栓20的前端位于滑动槽18内。所述定夹片4和动夹片5相对的面均为圆面,且大小相同,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螺孔9置于主体I底部偏右侧位置,第二螺孔10置于主体I右侧中间位置,且第一螺孔9和第二螺孔10的结构、形状相同。所述手柄11包括把手部21,把手部21表面为网纹滚花22形状,把手部21端部设有过渡部23,过渡部23上设有连接部24,连接部24与第一螺孔9或第二螺孔10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中与定夹片4连接的固定轴12插入主体I内,由固定螺栓14进一步固定,定夹片4置于第一凹部2内;丝杆6置于导向孔7内,丝杆6表面大部分为螺纹结构,位于第二凹部3内的手轮8上的通孔17上设有与丝杆6相配合的螺纹,通过转动手轮8可以驱动丝杆6上下移动,丝杆6的下端连接有动夹片5,丝杆6的下端与动夹片5之间为螺纹固定连接,通过丝杆6的移动,带动动夹片5移动,调整动夹片5与定夹片4之间的距离,方便于夹紧筋膜,对筋膜提供足够的压力,便于对筋膜伤口处的包扎,使在包扎时不会出现因压迫不足而出现包扎时伤口出血的情况,其中动夹片5和定夹片4相对应的面均为圆面,形状、位置完全对应;丝杆6的上端所在的少部分没有螺纹,此处开设有一个滑动槽18,在限位孔19内设有限位螺栓20,限位螺栓20下端的端部置于滑动槽18内,对丝杆6起固定和限位的作用,使丝杆6不会随意转动;丝杆6在导向孔7内为自由滑动状态。本技术在主体I的底部和右侧分别设置了第一螺孔9和第二螺孔10,且第一螺孔9和第二螺孔10的结构、形状完全相同,两个螺孔均可以与手柄11相配合连接,可以在手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螺孔安置手柄11,便于手术,具有操作灵活方便的特点。本技术所有部件均为304不锈钢材质。【主权项】1.筋膜压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I),主体(I)左侧由下往上设有第一凹部(2)和第二凹部(3),第一凹部(2)下端设有定夹片(4),第一凹部(2)上端设有动夹片(5),动夹片(5)上连接有丝杆(6),第一凹部(2)上端和主体(I)顶端之间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孔(7),丝杆(6)置于导向孔(7)内,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筋膜压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主体(1)左侧由下往上设有第一凹部(2)和第二凹部(3),第一凹部(2)下端设有定夹片(4),第一凹部(2)上端设有动夹片(5),动夹片(5)上连接有丝杆(6),第一凹部(2)上端和主体(1)顶端之间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孔(7),丝杆(6)置于导向孔(7)内,丝杆(6)上设有手轮(8),手轮(8)置于第二凹部(2)内;主体(1)底部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螺孔(9)和第二螺孔(10),第一螺孔(9)或第二螺孔(10)内设有手柄(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屠升东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斯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