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及车辆,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适于与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带轮,第二带轮适于与发电装置相连;传动带,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传动带相连,传动带包括与第一带轮接触的第一段和与第二带轮接触的第二段,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相连,且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沿相应带轮的旋转轴线的轴向可移动,以使相应地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至少一段上任意一点到相应地旋转轴线的距离可变。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动组件,通过改变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以改变传动比,实现发电装置按需发电以满足车辆的不同工况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和具有该传动组件车辆。
技术介绍
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转动以发电来满足车辆上各种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例如电动转向、智能起停等新技术的兴起及用电设备的增多,用电设备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车辆对高耗电量的需求,高容量电池以及高电流发电机应用越来越广。而高电流发电机在满足车辆电量需求的同时,其消耗的发动机功率也在升高,从而导致发动机有效输出功降低,油耗提高,且发电机长期处于工作状态,能量消耗加大,影响发动机有效输出功率及油耗,且可降低发电机寿命。此外,在车辆处于不同工况时,对发电机的发电量要求是不同,相关技术中,发电机的发电量不能随车辆的工况改变,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可使发电装置的发电量随车辆的工况变化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适于与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适于与发电装置相连;传动带,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通过所述传动带相连,所述传动带包括与所述第一带轮接触的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二带轮接触的第二段,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与所述固定部分相连,且所述移动部分相对所述固定部分沿相应带轮的旋转轴线的轴向可移动,以使相应地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中的至少一段上任意一点到相应地所述旋转轴线的距离可变。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带为V型带,所述固定部分和所述移动部分朝向彼此的表面均形成为锥面,所述V型带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锥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所述第一段上任意一点到所述第一带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的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二段上任意一点到所述第二带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的变化趋势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带轮的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二带轮的移动部分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螺杆相连以驱动所述螺杆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移动,所述螺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带轮的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二带轮的移动部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还包括:离合装置,所述第一带轮适于通过所述离合装置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可选择性地联动。可选地,所述离合装置为继电器或离合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离合装置均与所述车辆的ECU相连以便所述ECU根据车辆状态参数控制所述离合装置的接合和断开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其中所述车辆状态参数包括发动机转速、电源电量、所述车辆的各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可选地,所述V型带为V型钢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具有以下优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用于连接发动机和发电装置,且传动组件中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相连且可相对固定部分移动以改变与相应的带轮接触的传动带上的相应段上的任意一点与相应带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从而改变相应带轮的直径,进而改变传动比,通过调整传动组件的传动比,使发电装置的发电量满足车辆的不同工况需求,按需发电,节省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发动机油耗,提升发电设备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发电装置;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发电装置相连。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的控制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车辆,100-传动组件,1-第一带轮,11-第一带轮的固定部分,12-第一带轮的移动部分,2-第二带轮,21-第二带轮的固定部分,22-第二带轮的移动部分,3-传动带,4-驱动装置,41-驱动电机,42-螺杆,5-离合装置,6-ECU,71-转速传感器,72-电源电量报警器,73-用电设备传感器,8-皮带轮,9-发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0的传动组件100包括第一带轮1、第二带轮2和传动带3。如图1所示,第一带轮I适于与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从而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输出端输出给第一带轮I以带动第一带轮I转动。第二带轮2适于与发电装置9相连,可选地,发电装置9为发电机,即第二带轮2可以带动发电装置9发电。第一带轮I与第二带轮2通过传动带3相连,即第一带轮1、第二带轮2与传动带3构成带传动。如图1所示,传动组件100设置在车辆1000的发动机与车辆1000的发电装置9之间,从而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组件100传递给发电装置9以带动发电装置9发电。其中发电装置9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以存储到电源中,电源可以将电能提供给车辆1000的用电设备(例如,大灯、空调等)使用。传动带3包括与第一带轮I接触的第一段和与第二带轮2接触的第二段,即传动带3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一带轮I接触,且第二段与第二带轮2接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段与第二段间隔开,且随着带传动的运行,第一段和第二段所对应的传动带3的具体位置不断变化。如图1所示,第一带轮I和第二带轮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相连,且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沿相应带轮(即第一带轮I和第二带轮2中的至少一个带轮)的旋转轴线的轴向可移动,以使相应地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至少一段上任意一点到相应地旋转轴线的距离可变。也就是说,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可移动地相连,且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沿相应带轮的旋转轴线的轴向移动,以改变与该带轮接触的传动带3的相应段上任意一点到相应地旋转轴线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描述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在本技术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仅第一带轮I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则第一带轮I的移动部分12与第一带轮I的固定部分11可移动地相连,第一带轮I的移动部分12沿第一带轮I的旋转轴线的轴向可移动,从而传动带3的第一段上任意一点到第一带轮I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可变,而传动带3的第二段上任意一点到第二带轮2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不变。换言之,当第一带轮I的移动部分12沿第一带轮I的旋转轴线的轴向移动时,可以改变第一带轮I的直径,从而改变带传动的传动比。在本技术的第二种可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带轮(1),所述第一带轮(1)适于与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带轮(2),所述第二带轮(2)适于与发电装置(9)相连;传动带(3),所述第一带轮(1)与所述第二带轮(2)通过所述传动带(3)相连,所述传动带(3)包括与所述第一带轮(1)接触的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二带轮(2)接触的第二段,所述第一带轮(1)和所述第二带轮(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与所述固定部分相连,且所述移动部分相对所述固定部分沿相应带轮的旋转轴线的轴向可移动,以使相应地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中的至少一段上任意一点到相应地所述旋转轴线的距离可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凯,马瑞瑄,陈彦如,唐旭,石涛,李玉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