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包括输瓶轨道和转向输瓶轨道,转向输瓶轨道布置在输瓶轨道的下方,转向输瓶轨道与输瓶轨道呈90°布置,转向输瓶轨道的输送速度大于输瓶轨道的输送速度,输瓶轨道与转向输瓶轨道之间连接有分瓶板,分瓶板斜向布置,分瓶板的上端与输瓶轨道的外侧挡板连接,分瓶板的下端间隙悬置在转向输瓶轨道的上表面上。通过在输瓶轨道与转向输瓶轨道之间加设斜向布置的分瓶板,输液瓶移动到输瓶轨道的输出端后,先过渡移动到分瓶板的上端,再通过自身的重力沿分瓶板滚动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整个过程输液瓶不会发生弹跳,从而保证了输液瓶整齐的从输瓶轨道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适用于药液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药液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输液瓶在输液生产线的称重工位称重完毕后,需在分瓶工位上进行分瓶操作,具体地,通过转向输瓶轨道将输液瓶的运输方向旋转90°,同时增大相邻两输液瓶之间的间距并将输液瓶输送至下步工序。现有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一般包括输瓶轨道和转向输瓶轨道,转向输瓶轨道布置在输瓶轨道的下方,转向输瓶轨道与输瓶轨道呈90°布置,且转向输瓶轨道的输送速度大于输瓶轨道的输送速度。工作时,输液瓶移动到输瓶轨道的输出端后,直接掉落到转向输瓶轨道的输入端,再通过转向输瓶轨道移动到下步工序。这种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输液瓶移动到输瓶轨道的输出端后,直接掉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所以输液瓶会因弹力发生弹跳,这样就会导致输液瓶非常凌乱地散落在转向输瓶轨道上,这样不便于下步工序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输液瓶整齐的从输瓶轨道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的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包括输瓶轨道和转向输瓶轨道,所述转向输瓶轨道的输入端布置在所述输瓶轨道的输出端的下方,所述转向输瓶轨道与所述输瓶轨道呈90°布置,且所述转向输瓶轨道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输瓶轨道的输送速度,所述输瓶轨道与所述转向输瓶轨道之间过渡连接有分瓶板,所述分瓶板斜向布置,所述分瓶板的上端与所述输瓶轨道的外侧挡板连接,所述分瓶板的下端间隙悬置在所述转向输瓶轨道的上表面上。通过在输瓶轨道与转向输瓶轨道之间加设斜向布置的分瓶板,这样,输液瓶移动到输瓶轨道的输出端后,先过渡移动到分瓶板的上端,然后再通过自身的重力沿分瓶板滚动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整个过程输液瓶不会发生弹跳,从而保证了输液瓶整齐的从输瓶轨道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本机构结构简单且改造成本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瓶板与所述转向输瓶轨道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20-60°。通过优化设计分瓶板与转向输瓶轨道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这样更能有效地保证输液瓶整齐的从输瓶轨道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瓶板的上端焊接在所述输瓶轨道的外侧挡板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瓶板的厚度为3-10mm。通过加厚分瓶板,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分瓶板因输液瓶的压迫而与转向输瓶轨道接触发生摩擦。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输瓶轨道与转向输瓶轨道之间加设斜向布置的分瓶板,这样,输液瓶移动到输瓶轨道的输出端后,先过渡移动到分瓶板的上端,然后再通过自身的重力沿分瓶板滚动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整个过程输液瓶不会发生弹跳,从而保证了输液瓶整齐的从输瓶轨道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本机构结构简单且改造成本低;2、通过优化设计分瓶板与转向输瓶轨道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这样更能有效地保证输液瓶整齐的从输瓶轨道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上;3、通过加厚分瓶板,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分瓶板因输液瓶的压迫而与转向输瓶轨道接触发生摩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输瓶轨道1,外侧挡板la,转向输瓶轨道2,分瓶板3,输液瓶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包括输瓶轨道I和转向输瓶轨道2,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的输入端布置在所述输瓶轨道I的输出端的下方,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与所述输瓶轨道I呈90°布置,且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输瓶轨道I的输送速度,所述输瓶轨道I与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之间过渡连接有分瓶板3,所述分瓶板3斜向布置,所述分瓶板3的上端与所述输瓶轨道I的外侧挡板Ia连接,所述分瓶板3的下端间隙悬置在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的上表面上。通过在输瓶轨道I与转向输瓶轨道2之间加设斜向布置的分瓶板3,这样,输液瓶4移动到输瓶轨道I的输出端后,先过渡移动到分瓶板3的上端,然后再通过自身的重力沿分瓶板3滚动落到转向输瓶轨道2上,整个过程输液瓶4不会发生弹跳,从而保证了输液瓶4整齐的从输瓶轨道I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2上,本机构结构简单且改造成本低。上述分瓶板3与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20_60°。通过优化设计分瓶板3与转向输瓶轨道2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这样更能有效地保证输液瓶4整齐的从输瓶轨道I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2上。所述分瓶板3的上端焊接在所述输瓶轨道I的外侧挡板Ia上。所述分瓶板3的厚度为3-10mm。通过加厚分瓶板3,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分瓶板3因输液瓶4的压迫而与转向输瓶轨道2接触发生摩擦。本技术通过在输瓶轨道I与转向输瓶轨道2之间加设斜向布置的分瓶板3,这样,输液瓶4移动到输瓶轨道I的输出端后,先过渡移动到分瓶板3的上端,然后再通过自身的重力沿分瓶板3滚动落到转向输瓶轨道2上,整个过程输液瓶4不会发生弹跳,从而保证了输液瓶4整齐的从输瓶轨道I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2上,本机构结构简单且改造成本低;通过优化设计分瓶板3与转向输瓶轨道2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这样更能有效地保证输液瓶4整齐的从输瓶轨道I上落到转向输瓶轨道2上;通过加厚分瓶板3,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分瓶板3因输液瓶4的压迫而与转向输瓶轨道2接触发生摩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包括输瓶轨道(I)和转向输瓶轨道(2),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的输入端布置在所述输瓶轨道(I)的输出端的下方,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与所述输瓶轨道(I)呈90°布置,且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输瓶轨道(I)的输送速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瓶轨道(I)与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之间过渡连接有分瓶板(3),所述分瓶板(3)斜向布置,所述分瓶板(3)的上端与所述输瓶轨道(I)的外侧挡板(Ia)连接,所述分瓶板(3)的下端间隙悬置在所述转向输瓶轨道⑵的上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瓶板(3)与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20-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瓶板(3)的上端焊接在所述输瓶轨道(I)的外侧挡板(Ia)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瓶板⑶的厚度为3-10mmo【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包括输瓶轨道和转向输瓶轨道,转向输瓶轨道布置在输瓶轨道的下方,转向输瓶轨道与输瓶轨道呈90°布置,转向输瓶轨道的输送速度大于输瓶轨道的输送速度,输瓶轨道与转向输瓶轨道之间连接有分瓶板,分瓶板斜向布置,分瓶板的上端与输瓶轨道的外侧挡板连接,分瓶板的下端间隙悬置在转向输瓶轨道的上表面上。通过在输瓶轨道与转向输瓶轨道之间加设斜向布置的分瓶板,输液瓶移动到输瓶轨道的输出端后,先过渡移动到分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输液生产线的输瓶轨道分瓶机构,包括输瓶轨道(1)和转向输瓶轨道(2),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的输入端布置在所述输瓶轨道(1)的输出端的下方,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与所述输瓶轨道(1)呈90°布置,且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的输送速度大于所述输瓶轨道(1)的输送速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瓶轨道(1)与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之间过渡连接有分瓶板(3),所述分瓶板(3)斜向布置,所述分瓶板(3)的上端与所述输瓶轨道(1)的外侧挡板(1a)连接,所述分瓶板(3)的下端间隙悬置在所述转向输瓶轨道(2)的上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红梅,万正友,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