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和伟专利>正文

饮料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440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饮料瓶盖,其中:该饮料瓶盖由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组成;该第一盖体包括上套盖、中空套筒和底盖,该中空套筒上端固定于上套盖,下端和底盖活动连接;该第二盖体包括中空的瓶体套盖,该瓶体套盖向上延伸有中空的第一凸部和向下延伸有中空的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套置于该上套盖中,该第二凸部和瓶体套盖之间形成有供饮料瓶口套置的空腔;该中空套筒穿置于中空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与底盖活动连接,该底盖相邻于该第二凸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实现了饮料瓶盖的开启密封功能,又能保证配料和溶液(如水)在使用以前分开,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饮料瓶盖,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贮料盒的饮料瓶盖。其结构特征是瓶子瓶颈设有弧形卡口或设有环型槽,瓶盖体分成外套盖,内套筒和底盖,底盖也有两种结构与瓶颈配合,内套筒装入内容物,外套盖、内套筒并与底盖组成一个完整的瓶盖,该瓶盖既能起到普通瓶盖的密闭作用又能在瓶盖内贮藏特殊物质的作用和防伪,例如在本瓶盖的内套筒中可加入速溶固体饮料、浓缩汁或药物,使用时逆时针旋转瓶盖,可将瓶盖内的物质注入瓶中,摇匀后既得与原瓶中所装饮料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饮料。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可乐、茶饮料等,这些饮料通常是在工厂车间时将水和特殊配料混合在一起,然后灌装在饮料瓶中,此时饮料的存储和密封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将水和特殊配料分开成为业界普遍研究的课题。而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饮料瓶盖的功能都停留在密封和开启等简单功能上,有的瓶盖根据需要增加了一些特殊的结构改进,如增加了防伪圈、断裂环,也有的瓶盖也针对水和特殊配料分开作了些细微改进,但是大部分结构或者繁琐复杂或者功能单一、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饮料瓶盖,以既实现饮料瓶盖的开启密封功能,又能保证配料和溶液(如水)在使用以前分开,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饮料瓶盖,其中该饮料瓶盖由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组成;该第一盖体包括上套盖、中空套筒和底盖,该中空套筒上端固定于上套盖,下端和底盖活动连接;该第二盖体包括中空的瓶体套盖,该瓶体套盖向上延伸有中空的第一凸部和向下延伸有中空的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套置于该上套盖中,该第二凸部和瓶体套盖之间形成有供饮料瓶口套置的空腔;该中空套筒穿置于中空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与底盖活动连接,该底盖相邻于该第二凸部设置。该中空套筒和上套盖固定处的外侧设置有上套盖凸起。该上套盖下部设置有防伪圈。该底盖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凸部的宽度。该第二凸部上破设有若干个槽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中空套筒的中空结构公开可以容纳内容物,例如药料、配方等,在使用以前通过底盖封盖而将内容物和饮料瓶中的溶液分开,当需要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向上拧开上套盖,中空套筒上移,底盖由于第二凸部的阻挡而落入瓶中,接着内容物也随之落下,从而与溶液相混合,使用者即可饮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饮料瓶盖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饮料瓶盖的第一盖体的剖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饮料瓶盖的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饮料瓶盖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饮料瓶盖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其主要包括第一盖体1、第二盖体2,下面将分别介绍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饮料瓶盖的第一盖体1的剖面结构图;该第一盖体1包括上套盖14、中空套筒11和底盖3,该中空套筒11上端固定于上套盖14,制作时可以一体制成,下端设置有顶入部111,通过该顶入部111和底盖3活动连接,该中空套筒11中部为中空结构,以便于容置内容物,例如药粉或者其他配方等;上套盖14的盖体内侧设置有内螺纹15,以和下述的第二盖体2上的第一凸部21外部的外螺纹相螺固;在上套盖14和中空套筒11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一圈上套盖凸起16,该上套盖凸起16和上套盖14的盖体内侧之间形成有空腔,可以容置第二盖体2上的第一凸部21。该上套盖14下部设置有防伪圈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饮料瓶盖的第二盖体2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盖体2包括中空的瓶体套盖23,该瓶体套盖23向上延伸有中空的第一凸部21和向下延伸有中空的第二凸部25,该第一凸部21外部设置有外螺纹,可套置于该上套盖14中,该第二凸部25和瓶体套盖21之间形成有供饮料瓶口套置的空腔24,瓶体套盖23朝向空腔24处设有螺纹231,可和饮料瓶(图中未示)进行螺纹连接;该第二凸部25的下部破设有多处槽缝251,以使得该第二凸部25具有弹性和柔性。中空的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5共同形成有腔室26,该中空套筒11穿置于腔室26而与底盖3活动连接,该底盖3相邻于该第二凸部25设置。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饮料瓶盖的底盖3的结构示意图。该底盖3包含有底盖本体32,其向上延伸有凸台31,该凸台31和底盖本体32内侧形成有凹部33,当底盖3和中空套筒11下部封盖时,该凸台31卡固容置于该中空套筒11的空腔12中,该凹部33刚好容置该该中空套筒11的下端。该底盖3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凸部25的宽度。当需要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向上拧开上套盖14,中空套筒11上移,底盖3由于第二凸部的阻挡而落入瓶中,接着内容物也随之落下,从而与溶液相混合,使用者即可饮用。综上所述,本技术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性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具有的实用进步性,已符合新型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实用要件,本技术以上的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该饮料瓶盖由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组成;该第一盖体包括上套盖、中空套筒和底盖,该中空套筒上端固定于上套盖,下端和底盖活动连接;该第二盖体包括中空的瓶体套盖,该瓶体套盖向上延伸有中空的第一凸部和向下延伸有中空的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套置于该上套盖中,该第二凸部和瓶体套盖之间形成有供饮料瓶口套置的空腔;该中空套筒穿置于中空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与底盖活动连接,该底盖相邻于该第二凸部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套筒和上套盖固定处的外侧设置有上套盖凸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该上套盖下部设置有防伪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该底盖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凸部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凸部上破设有若干个槽缝。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饮料瓶盖,其中该饮料瓶盖由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组成;该第一盖体包括上套盖、中空套筒和底盖,该中空套筒上端固定于上套盖,下端和底盖活动连接;该第二盖体包括中空的瓶体套盖,该瓶体套盖向上延伸有中空的第一凸部和向下延伸有中空的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套置于该上套盖中,该第二凸部和瓶体套盖之间形成有供饮料瓶口套置的空腔;该中空套筒穿置于中空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与底盖活动连接,该底盖相邻于该第二凸部设置。本技术既实现了饮料瓶盖的开启密封功能,又能保证配料和溶液(如水)在使用以前分开,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方便。文档编号B65D85/72GK2820742SQ20052011248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夏和伟 申请人:夏和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该饮料瓶盖由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组成;该第一盖体包括上套盖、中空套筒和底盖,该中空套筒上端固定于上套盖,下端和底盖活动连接;该第二盖体包括中空的瓶体套盖,该瓶体套盖向上延伸有中空的第一凸部和向 下延伸有中空的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套置于该上套盖中,该第二凸部和瓶体套盖之间形成有供饮料瓶口套置的空腔;该中空套筒穿置于中空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与底盖活动连接,该底盖相邻于该第二凸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和伟
申请(专利权)人:夏和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