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3608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包括:外壳、一组线圈,至少一对铁芯和铁芯散热器;每个铁芯包括第一铁芯部分和第二铁芯部分,该第一铁芯部分和该第二铁芯部分为上下U型结构或左右C型结构;至少一对铁芯成对扣接在一组线圈的内外壁之间形成封闭耦合;至少一对铁芯沿一组线圈的周向设置;铁芯散热器设置在一组线圈的内壁内,与至少一对铁芯接触,且铁芯散热器外露于空气中,并与外壳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元器件领域中的电抗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
技术介绍
直流换流阀用饱和电抗器是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晶闸管换流阀的关键部件,可用来降低换流阀的浪涌电流上升率,抑制雷电、陡波下的换流阀电压上升率,并对换流阀起到均压作用,已达到保护换流阀的目的。现有的直流换流阀用阳极饱和电抗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方式一,采用固定线圈匝数,铁芯对数可调,将线圈和铁芯置于直流换流阀用饱和电抗器的上下盖内并填充抗震材料,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铁芯散热效果较差,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铁芯损耗较大。方式二,采用一对铁芯和可变匝数的线圈绕组耦合而成,可以通过调节铁芯的片数和线圈的匝数来共同调节电感,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电抗器外形尺寸难以控制,且铁芯和线圈均通过单独水冷冷却,水路复杂。方式三,针对线圈和铁芯分别单独设置水冷的直流换流阀用阳极饱和电抗器,该直流换流阀用阳极饱和电抗器在散热、抗震、降噪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但由于增加了铁芯水冷支路,导致了水路设计的复杂性以及水路堵塞和漏水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能够简化水路结构,减小水路堵塞和漏水的可能性减小水路堵塞和漏水的可能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所述阳极饱和电抗器包括:外壳、一组线圈,至少一对铁芯和铁芯散热器;每个铁芯包括第一铁芯部分和第二铁芯部分,所述第一铁芯部分和所述第二铁芯部分为上下U型结构或左右C型结构;所述至少一对铁芯成对扣接在所述一组线圈的内外壁之间,形成封闭耦合;所述至少一对铁芯沿所述一组线圈的周向设置;所述铁芯散热器设置在所述一组线圈的内壁内,与所述至少一对铁芯接触,且所述铁芯散热器外露于空气中,并与所述外壳对接。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所述一组线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所述一组线圈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有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上设置有第二铜排,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平行,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上连接水管的接头,所述一组线圈为中空状,所述一组线圈绕制的外观为环形线圈,所述一组线圈绕制后由环氧树脂浇铸;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位于所述一组线圈的同侧。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所述铁芯散热器为环形结构;所述外壳包括:环形上盖和环形下盖;所述外壳的环形上盖的环形内壁和环形下盖的环形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区域,所述铁芯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环形区域内,与所述外壳对接。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所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还包括:填充层;所述铁芯散热器与所述外壳的环形上盖的环形内壁和所述外壳的环形下盖的环形内壁之间对接,形成内部封闭空间;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其中,所述填充层为抗震材料和/或吸声材料组成。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所述铁芯散热器的内壁为竖波纹状。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所述铁芯散热器内设置有冷却液管道,所述冷却液管道为螺旋形,所述冷却液管道和所述铁芯散热器的内壁接触。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所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还包括:气隙垫和铁芯夹紧件;所述第一铁芯部分和所述第二铁芯部分对应扣接在所述一组线圈的内外壁之间形成封闭耦合;所述气隙垫设置在所述第一铁芯部分和所述第二铁芯部分的扣接处,并通过所述铁芯夹紧件固定。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所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还包括: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铁芯与铁芯散热器之间。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所述至少一对铁芯的对数和所述气隙垫的厚度根据实际参数进行调节。在上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中,将所述一组线圈表面裹覆绝缘层后绕制成型,未浇铸环氧树脂,所述裹覆绝缘层的材料和厚度以及层数根据所述一组线圈的绝缘的要求进行调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该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包括:外壳、一组线圈,至少一对铁芯和铁芯散热器;每个铁芯包括第一铁芯部分和第二铁芯部分,该第一铁芯部分和该第二铁芯部分为上下U型结构或左右C型结构;至少一对铁芯成对扣接在一组线圈的内外壁之间形成封闭耦合;至少一对铁芯沿一组线圈的周向设置;铁芯散热器设置在一组线圈的内壁内,与至少一对铁芯接触,且铁芯散热器外露于空气中,并与外壳对接。采用上述技术实现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采用了自然风冷或水冷设计的铁芯散热器,避免了在电抗器内部设计复杂的铁芯水冷支路,简化了电抗器结构,减小了水路堵塞和漏水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的径向剖面图结构不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一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冷却液管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示例性的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1,该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I包括:外壳10、一组线圈11,至少一对铁芯12和铁芯散热器13 ;每个铁芯12包括第一铁芯部分120和第二铁芯部分121,所述第一铁芯部分120和所述第二铁芯部分121为上下U型结构或左右C型结构。所述至少一对铁芯12成对扣接在所述一组线圈11的内外壁之间,形成封闭耦合。所述至少一对铁芯12沿所述一组线圈11的周向设置。所述铁芯散热器13设置在所述一组线圈11的内壁内,与所述至少一对铁芯12接触,且所述铁芯散热器13外露于空气中,并与所述外壳10对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组线圈11的标准匝数为4匝,至少一对铁芯12的总对数可以根据具体电感数值来要求进行调整。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铁芯散热器13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其中,该铁芯散热器13高度可以根据铁芯尺寸和铁芯的发热量具体确定。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一对铁芯12具有U型或C型结构,并采用分布式布置,在一组线圈11的周向,该U型或C型结构的至少一对铁芯12成对扣接于一组线圈11的内外壁之间,形成封闭耦合。当电感值变化,需要将至少一对铁芯12进行调整时,只需要改变该至少一对铁芯12的对数,而无须改变外形及尺寸,即无须进行另外设计,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有利于实现结构化设计和产业化生产。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1,可以保留了一组线圈11的匝数固定,至少一对铁芯11的对数可调的电抗器结构,从而可以使得通过调节铁芯对数便可以满足不同应用下的需求,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换流阀的阳极饱和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饱和电抗器包括:外壳、一组线圈,至少一对铁芯和铁芯散热器;每个铁芯包括第一铁芯部分和第二铁芯部分,所述第一铁芯部分和所述第二铁芯部分为上下U型结构或左右C型结构;所述至少一对铁芯成对扣接在所述一组线圈的内外壁之间,形成封闭耦合;所述至少一对铁芯沿所述一组线圈的周向设置;所述铁芯散热器设置在所述一组线圈的内壁内,与所述至少一对铁芯接触,且所述铁芯散热器外露于空气中,并与所述外壳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方太勋封怀荣杨帆刘磊陈赤汉杨兰筠谷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西安神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