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机领域,提供了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包括塑封定子总成、设于塑封定子总成外侧的外端盖、设于外端盖内的外轴承和设于塑封定子总成与外端盖之间的导电壳,塑封定子总成具有外露铁芯部,导电壳导电连接于外露铁芯部与外端盖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电壳进行导电连接外端盖与定子铁芯,其安装方便、导电可靠性高,且其极大程度地减小了外端盖的轴向延伸长度,从而简化了外端盖的结构,减小了外端盖模具的制造难度和外端盖的后期机加工面积;同时,由于外端盖没有与外露铁芯部进行直接配合,故,其使得外端盖的设计不会受外露铁芯部尺寸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减小了外端盖的设计制造难度,有效降低了外端盖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尤其涉及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轴承内部一般都设有润滑脂,且该润滑脂可在轴承的内圈支架、外圈支架、滚动体之间产生很薄的油膜(厚度为0.005_左右)。塑封直流无刷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轴承的内圈支架与外圈支架之间会存在电压差,当该电压差足够大并可击穿轴承内部的油膜时,就会造成轴承内圈支架、外圈支架、滚动体之间的直接导电接触,并在导电接触的表面产生电击现象,从而会对轴承的沟道造成损伤,即产生了轴承电蚀现象,进而引起轴承的早期失效,严重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塑封无刷直流电机中存在的轴承电蚀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采用导电板将内端盖和定子铁芯相连导通;同时使定子铁芯朝向外端盖的端部具有外露部分,并通过该外露部分直接与外端盖接触配合以达到使外端盖与定子铁芯导通的目的。然而,该技术方案中的外端盖存在着结构复杂、设计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安装难度大的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如下:I)为了实现外端盖与定子铁芯外露部分的接触配合,外端盖需沿塑封定子总成轴向从塑封定子总成的端面延伸至完全覆盖定子铁芯外露部分的位置处,这样,会使得外端盖的轴向延伸长度非常大。而由于外端盖大多都是采用压铸铝模具成型,故,外端盖的轴向延伸长度太大会加大外端盖模具的制造难度;且外端盖采用铸铝模具成型还需进行机加工,外端盖的轴向延伸长度太大会加大外端盖的机加工面积,从而会使得外端盖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2)外端盖与定子铁芯外露部分的安装配合尺寸要求高,既要保证外端盖与定子铁芯的良好接触,又要保证外端盖与定子铁芯外露部分的安装装配比较容易操作,同时还要保证外端盖可拆卸。3)定子铁芯外露部分是通过塑封模具配合实现,塑封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漏料现象,从而导致部分预设定子铁芯外露部分被塑封材料包覆,这样,会使得外端盖的配合尺寸不好设计,而且随着外端盖模具的变化,尺寸产生漂移,会进一步加大外端盖及其模具的设计难度。针对上述采用外端盖直接与定子铁芯外露部分接触配合以实现外端盖与定子铁芯导通的手段,现有技术还有另外一种替换手段:通过一条状导电体或者片状导电体将外端盖与定子铁芯相连导通。该替换手段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如下:条状导电体或者片状导电体安装过程复杂、安装稳固可靠性不高,且条状导电体或者片状导电体与定子铁芯、外端盖的接触面积小,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其导电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其解决了现有塑封电机采用外端盖与定子铁芯外露部分直接接触配合手段中造成外端盖结构复杂、设计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安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并解决了现有塑封电机采用条状导电体或者片状导电体导通外端盖与定子铁芯手段中导电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塑封定子总成、设于所述塑封定子总成外侧的外端盖、设于所述外端盖内的外轴承和设于所述塑封定子总成与所述外端盖之间的导电壳,所述塑封定子总成具有外露铁芯部,所述导电壳导电连接于所述外露铁芯部与所述外端盖之间。优选地,所述导电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露铁芯部、所述外端盖套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导电壳的一端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套设于所述外露铁芯部外。优选地,所述导电壳的另一端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所述外端盖套接配合;或者,所述导电壳的另一端通过间隙配合方式与所述外端盖套接配合,且所述外端盖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塑封定子总成。优选地,所述外端盖具有朝向所述导电壳延伸的环状卡位凸缘,所述导电壳之靠近所述外端盖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环状卡位凸缘外。优选地,所述塑封定子总成包括定子组件和塑封成型于所述定子组件外的塑封外壳,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凸露于所述塑封外壳外并靠近所述导电壳的所述外露铁芯部。优选地,所述塑封定子总成还包括封装于所述塑封外壳内的内端盖和封装于所述塑封外壳内并导电连接于所述内端盖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的导电构件。优选地,所述导电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内端盖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体和弯折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体另一端并沿所述塑封定子总成轴向延伸导电连接所述定子铁芯外侧面的第二导电体。优选地,所述导电壳由金属板卷绕并焊接形成。优选地,所述外端盖由金属材料拉伸或者压铸成型。本技术提供的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通过在塑封定子总成与外端盖之间增设导电壳,并通过导电壳导电连接外露铁芯部与外端盖,这样,有效实现了外端盖与定子铁芯的电性导通,防止了外轴承发生电蚀现象。本技术,通过导电壳进行导电连接外端盖与定子铁芯,其安装方便、导电可靠性高,且其极大程度地减小了外端盖的轴向延伸长度,从而简化了外端盖的结构,减小了外端盖模具的制造难度和外端盖的后期机加工面积;同时,由于外端盖没有与外露铁芯部进行直接配合,故,使得外端盖的设计不会受外露铁芯部尺寸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减小了外端盖的设计制造难度,最终有效降低了外端盖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封电机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封电机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封定子总成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塑封定子总成1、设于塑封定子总成I外侧的外端盖2、设于外端盖2内的外轴承3和设于塑封定子总成I与外端盖2之间的导电壳4,塑封定子总成I具有外露铁芯部101,导电壳4导电连接于外露铁芯部101与外端盖2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通过在塑封定子总成I与外端盖2之间增设导电壳4,并通过导电壳4导电连接外露铁芯部101与外端盖2,这样,有效实现了外端盖2与定子铁芯111的电性导通,防止了外轴承3发生电蚀现象。本技术,通过导电壳4进行导电连接外端盖2与定子铁芯111,其安装方便、导电可靠性高,且导电壳4的设置极大程度地减小了外端盖2的轴向延伸长度,从而简化了外端盖2的结构,减小了外端盖2模具的制造难度和外端盖2的后期机加工面积;同时,由于外端盖2没有与外露铁芯部101进行直接配合,故,使得外端盖2的设计不会受外露铁芯部101尺寸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减小了外端盖2的设计制造难度,最终有效降低了外端盖2的制造成本。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和图2所示,导电壳4为中空的套筒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外露铁芯部101、外端盖2套接配合,这样,既可实现导电壳4与外露铁芯部101、外端盖2的接触性导电连接,又可实现导电壳4与外露铁芯部101、外端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塑封电机的防轴承电蚀结构,包括塑封定子总成、设于所述塑封定子总成外侧的外端盖和设于所述外端盖内的外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塑封定子总成与所述外端盖之间的导电壳,所述塑封定子总成具有外露铁芯部,所述导电壳导电连接于所述外露铁芯部与所述外端盖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峰,李虎,李煜,史国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