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体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18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粉粒体包装袋,包括:一袋本体,具有一中空容室,容室上具有两对应室壁,在两室壁间形成一可供粉粒体由此进入容室的袋口,袋口上具有一端线,在室壁上并车制有一可封闭袋口的车缝线;一封条,具有两面分别贴向袋本体上两室壁的固着面,每一固着面并贴覆显露于室壁外的车缝线,在两固着面交接处形成一转折线;封条的转折线到袋口的端线间形成一排气通道。袋本体的两固着面覆盖袋口的车缝线,不能覆盖袋口的端线。(*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粉粒体包装袋,特别是一种在封条上设置排气通道,以方便容室内残留气体排出的粉粒体包装袋。一般化学工厂为了将粉状或粒状化学原料运送到下游工厂的可行运送方法很多,有的直接将粉粒体装置在货柜内,再将货柜拖运到下游工厂,以将原料传送到储存槽内储存,若下游工厂未设置储存槽,一般是用包装袋作小袋包装,再运送到下游工厂的仓库内堆置,而一般如ABS、PS、PVC、PE、PP、PC等粉粒状塑料大都采用包装袋来包装,本技术就是针对前述可供粉粒体包装的包装袋作改良。如图1所示,其是一种传统粉粒体包装袋的立体图,传统粉粒体包装袋1是在一纸制袋本体11上形成供粉粒体容装的容室12,此容室12具有两对应的室壁13,室壁13底端形成一封闭端14,顶端为一朝上的袋口15,当粉粒体由袋口15填充入容室12内後,再於袋口15上组装一封条16;上述封条16是对摺跨设在袋口15上,其具有一转折线161以及两面相对应并且分别贴靠在两室壁13外侧的封靠部162,这些封靠部162面向袋本体11一侧没有任何黏着剂或热熔胶,封靠後在相对应的室壁13和封靠部162上车制一条车缝线17就可将袋口15封闭;而袋本体11底部封闭端14的固定方式和袋口15相同,只是在制造时必需先车缝封闭端14,才能够形成一个底部封闭并且可供粉粒体容装的容室12,前述相同的构造在此不再赘述。这种传统粉粒体包装袋1,固然可藉封条16和车缝17将袋口15封闭,但在封闭後由於车缝线17暴露在外,因此,譬如在搬运的过程中,当外力拉扯封条16的两封靠部162时,同时被向外拉扯的车缝线17会因此露出针孔,且愈拉扯针孔愈大,外界灰尘很容易由针孔进入容室12内,而由於前述包装袋1是用来容装例如塑胶原料的粉粒体,在粉粒体中混杂有灰尘的情况下,会影响到原料和加工成品的品质,这就是传统粉粒体包装袋1设计上难称理想的地方。为了改善前述缺失,有业者设计出如图2、3所示的粉粒体包袋2,这种传统包装袋2同样具有一袋本体21,袋本体21上也形成一供粉粒体容装的容室22,此容室22亦具有两对应的室壁220,在室壁220底端形成一封闭端221,为了防止灰尘混入容室22内,前述封闭端221为气密式封闭,设计上可以如下述顶端的封闭方法,在室壁220顶端形成可供粉粒体进入容室22的袋口222;这种传统包装袋2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容室22内,乃在粉粒体填装後先於袋口222上车缝一条将两室壁220固定结合的车缝线23,在车缝线23外固定一封条24;上述封条24具有一位在中央且紧贴袋口222上方的转折线241,在转折线241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可黏贴在室壁220上的固着面242;当滚轮热压滚过组装封条24的袋口222时,由於封条24内侧面全部预先涂布有黏着剂,因此封条24会黏贴在袋本体21的两室壁220上,将袋口222完全气密式地封闭,并将车缝线23包覆在内,以防止灰尘由车缝时所形成的针孔进入容室22,藉以确保粉粒体不受污染。这种先将袋口222车缝,再将封条24热压黏结在车缝部位的粉粒体包装袋2,确实可有效的防止灰尘由针孔进入容室22内,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如下问题一、包装袋2在堆积时占空间,容易崩倒传统包装袋2以热压方式封闭袋口222,虽可防止灰尘由针孔进入容室22内,但在密封时,由於滚轮滚压过封条24全部,就是含转折线241的部位,因此,在热封後封条24已毫无间隙完全被密封,导致容室22内部的气体无法排出(如图3);当一个个容装粉粒体的包装袋2叠置在仓库中时,由於容室22内部积存有空气,因此,不仅堆叠时膨松、占空间,两两包装袋2之间也会因相互倚靠着力点移动,而容易造成崩倒的现象,显然这种传统包装袋2虽具防尘的效果,但在使用时却会产生堆积占空间和易崩倒等现象。二、拆封麻烦、无法回收再利用传统包装袋2在热压黏着时,由一并将车缝线23两端黏着在封条24的两固着面242间因此,在拆封时必须破坏被黏死的袋口222,这样不仅造成拆封上的麻烦,袋本体21也因此被破坏而无法回收再利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可使粉粒体在包装上更为扎实、易堆叠的包装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方案本技术粉粒体包装袋,包括一袋本体,具有一中空容室,容室上具有两对应室壁,在两室壁间形成一可供粉粒体由此进入容室的袋口,袋口上具有一端线,在室壁上并车制有一可封闭袋口的车缝线;一封条,具有两面分别贴向袋本体上两室壁的固着面,每一固着面并贴覆显露於室壁外的车缝线,在两固着面交接处形成一转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条的转折线到袋口的端线间形成一排气通道。所述的粉粒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本体的两固着面覆盖袋口的车缝线,不能覆盖袋口的端线。所述的粉粒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的车缝线和端线间的距离至少为0.3公分。所述的粉粒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周长介於0.1~5公分之间。所述的粉粒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缝线上至少形成一突出於所述封条外的撕扯段。所述的粉粒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撕扯段是从封条侧面向袋本体方向转折而出。所述的粉粒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条的固着面上涂覆有黏着剂。所述的粉粒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着剂为热感型融黏胶。本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封条的转折线到袋口的端线间形成一排气通道;当袋本体受压掣时,容室内的气体会经袋口由排气通道向外排出。现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详述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一种传统粉粒体包装袋的立体图。图2另外一种传统粉粒体包装袋的立体图。图3另外一种传统粉粒体包装袋的剖视示意图。图4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後的部份放大图。图6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装袋可供粉粒体容装,其包含一纸制袋本体3、一底封条4和一顶封条5;其中袋本体3,具有一可供粉粒体容装的容室31,此容室31具有两对应的室壁32,在两室壁32底端形成一封闭端33,顶端为一可供粉粒体由此进入容室31的袋口34,其中,封闭端33上具有一底端线331,袋口34上也形成一条顶端线341,在室壁32底端利用一条底车缝线35封闭封闭端33,於顶端车缝另一条顶车缝线36来封闭袋口34,上述顶车缝线36的长度大於袋口34的长度,其两侧各形成一段突出於室壁32的撕扯段361。该底封条4,为长条带状,具有两分别贴靠在袋本体3两室壁32外侧的固着面41,在两固着面41交界处形成一转折线42,此转折线42到封闭端33的底端线331间具有一适当间距,并且形成一条横向贯穿的底排气通道43,上述底排气通道43两侧分别形成一底排气通道口431。顶封条5,为长条带状,具有分别贴靠在两室壁32外侧面的两固着面51,在两固着面51交界处形成一转折线52,转折线52到袋口34的顶端线341间贯穿一条顶排气通道53,顶排气通道53两侧出口分别形成一顶排气通道口531。本实施例在制造时先裁切出袋本体3,并在袋本体3底部的封闭端33上车缝底车缝线35,上述底车缝线35的位置和底端线331的距离在0.3公分以上,较佳是0.5公分以上,最隹为1公分以上;若距离在0.3公分以下,由於底车缝线35的突出,在底封条4黏着固接时,会造成靠近出口端线方向的底封条4黏着不牢而局部剥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粒体包装袋,包括:一袋本体,具有一中空容室,容室上具有两对应室壁,在两室壁间形成一可供粉粒体由此进入容室的袋口,袋口上具有一端线,在室壁上并车制有一可封闭袋口的车缝线;一封条,具有两面分别贴向袋本体上两室壁的固着面,每一固着面 并贴覆显露於室壁外的车缝线,在两固着面交接处形成一转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条的转折线到袋口的端线间形成一排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义明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