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手动及电动一体化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657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手动及电动一体化千斤顶,属车辆工程领域。包括减速器、千斤顶壳体、千斤顶主体、铰链Ⅰ、铰链Ⅱ、直杆、套筒、电动机、光杆、轴承座Ⅰ、铰链Ⅲ、丝杠、丝杠螺母、轴承座Ⅱ、电动机构壳体、工作箱主体、泄压阀、液压缸Ⅰ、液压缸Ⅱ和单向阀;丝杠上端穿过轴承座Ⅰ与减速器相连接,丝杠下端与轴承座Ⅱ活动连接;液压缸Ⅰ和工作箱主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液压缸Ⅱ和工作箱主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光杆的一端与丝杠螺母活动连接,光杆的另一端与液压缸Ⅱ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机的转动可以实现自动升降,省时省力,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手动对千斤顶进行升降操作,保存了手动千斤顶和电动千斤顶的双重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手动及电动一体化千斤顶,属于车辆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出行越来越多的依靠车辆,那么千斤顶作为车辆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必须随车携带,目前市场上的千斤顶多数是手动的,也有少数的电动千斤顶,手动千斤顶手动操作,费时费力,劳动条件差且安全性能低,电动千斤顶虽说省力方便,但是有时会遇到没电的情况,这样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设计一种新型的手动及电动一体化千斤顶就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手动及电动一体化千斤顶,用于解决现有千斤顶中的自动千斤顶少且没电时不方便采用自动千斤顶的问题;手动千斤顶手动操作费时费力、劳动条件差且安全性能低的问题;本千斤顶通过电动机的转动可以实现自动升降,省时省力,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手动对千斤顶进行升降操作,保存了手动千斤顶和电动千斤顶的双重优点。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手动及电动一体化千斤顶,包括减速器1、千斤顶壳体2、千斤顶主体3、铰链I 4、铰链II 5、直杆6、套筒7、电动机8、光杆9、轴承座I 10、铰链III11、丝杠12、丝杠螺母13、轴承座II 14、电动机构壳体15、工作箱主体16、泄压阀17、液压缸I 18、液压缸II 19和单向阀20 ;所述电动机构壳体15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的内部,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左侧;减速器I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电动机构壳体15的顶端,电动机8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与减速器I相连接,轴承座I 10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减速器I的下方,轴承座II 14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电动机构壳体15的底端,丝杠12的上端穿过轴承座I 10与减速器I相连接,丝杠12的下端与轴承座II 14活动连接,丝杠螺母13安装在丝杠12上;所述工作箱主体16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的内部,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底端,千斤顶主体3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上,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中间,千斤顶主体3的下端与工作箱主体16相连接,泄压阀17安装在工作箱主体16上;液压缸I 18安装在工作箱主体16的上端,并且位于工作箱主体16的右侧,液压缸I 18和工作箱主体16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0,铰链I 4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上,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右端,直杆6的一端与铰链I 4活动连接,直杆6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套筒7,直杆6通过铰链II 5与液压缸I 18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II 19安装在工作箱主体16上,并且位于液压缸I 18的右端,液压缸II 19和工作箱主体16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0,光杆9的一端与丝杠螺母13活动连接,光杆9的另一端与液压缸II 19活动连接,光杆9通过铰链III 11活动连接在千斤顶壳体2上。所述光杆9通过铰链III 11活动连接在千斤顶壳体2上,并且光杆9和铰链III 11均设置在千斤顶壳体2的内部。所述直杆6和套筒7焊接连接。所述单向阀20有4个。所述光杆9的一端与丝杠螺母13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光杆9的另一端与液压缸II 19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手动工作时,外接连接件通过套筒7向下压动直杆6,此时会带动铰链II 5向下运动,工作箱主体16内的压力发生变化,因为液压缸II 19不动,所以会带动千斤顶主体3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千斤顶的手动控制;电动工作时,通过控制电动机8的转动,使得丝杠12转动,通过丝杠12的转动带动丝杠螺母13在电动机构壳体15进行向上移动,丝杠螺母13向上移动会带动液压缸II 19向下运动,因为液压缸I 18不动,所以会带动千斤顶主体3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千斤顶的自动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千斤顶通过电动机的转动可以实现自动升降,省时省力,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手动对千斤顶进行升降操作,保存了手动千斤顶和电动千斤顶的双重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1中各标号:1-减速器,2-千斤顶壳体,3-千斤顶主体,4-铰链I,5-铰链II,6-直杆,7-套筒,8-电动机,9-光杆,10-轴承座I,11-铰链III,12-丝杠,13-丝杠螺母,14-轴承座II,15-电动机构壳体,16-工作箱主体,17-泄压阀,18-液压缸I,19-液压缸II,20-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手动及电动一体化千斤顶,包括减速器1、千斤顶壳体2、千斤顶主体3、铰链I 4、铰链II 5、直杆6、套筒7、电动机8、光杆9、轴承座I 10、铰链III11、丝杠12、丝杠螺母13、轴承座II 14、电动机构壳体15、工作箱主体16、泄压阀17、液压缸I 18、液压缸II 19和单向阀20 ;所述电动机构壳体15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的内部,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左侧;电动机构壳体15可以防止电动机构中进入灰尘。减速器I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电动机构壳体15的顶端,电动机8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与减速器I相连接,电动机8是电动部分的动力源,电动机8经过减速器I后,减速器I的速度低于电动机8的速度,从而满足丝杠12转速的要求。轴承座I 10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减速器I的下方,轴承座II 14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电动机构壳体15的底端,轴承座I 10和轴承座II 14是丝杠12的支撑。丝杠12的上端穿过轴承座I 10与减速器I相连接,丝杠12的下端与轴承座II 14活动连接,丝杠螺母13安装在丝杠12上;丝杠12可以将自身的转动转换为丝杠螺母13的移动。丝杠螺母13可以在丝杠12上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千斤顶的自动工作。所述工作箱主体16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的内部,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底端,工作箱主体16是密闭的空间,是装置的核心部分。千斤顶主体3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上,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中间,千斤顶主体3的下端与工作箱主体16相连接,泄压阀17安装在工作箱主体16上;泄压阀17的作用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手动及电动一体化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1)、千斤顶壳体(2)、千斤顶主体(3)、铰链Ⅰ(4)、铰链Ⅱ(5)、直杆(6)、套筒(7)、电动机(8)、光杆(9)、轴承座Ⅰ(10)、铰链Ⅲ(11)、丝杠(12)、丝杠螺母(13)、轴承座Ⅱ(14)、电动机构壳体(15)、工作箱主体(16)、泄压阀(17)、液压缸Ⅰ(18)、液压缸Ⅱ(19)和单向阀(20);所述电动机构壳体(15)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的内部,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左侧;减速器(1)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电动机构壳体(15)的顶端,电动机(8)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与减速器(1)相连接,轴承座Ⅰ(10)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减速器(1)的下方,轴承座Ⅱ(14)安装在电动机构壳体(15)的内部,并且位于电动机构壳体(15)的底端,丝杠(12)的上端穿过轴承座Ⅰ(10)与减速器(1)相连接,丝杠(12)的下端与轴承座Ⅱ(14)活动连接,丝杠螺母(13)安装在丝杠(12)上;所述工作箱主体(16)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的内部,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底端,千斤顶主体(3)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上,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中间,千斤顶主体(3)的下端与工作箱主体(16)相连接,泄压阀(17)安装在工作箱主体(16)上;液压缸Ⅰ(18)安装在工作箱主体(16)的上端,并且位于工作箱主体(16)的右侧,液压缸Ⅰ(18)和工作箱主体(16)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0),铰链Ⅰ(4)安装在千斤顶壳体(2)上,并且位于千斤顶壳体(2)的右端,直杆(6)的一端与铰链Ⅰ(4)活动连接,直杆(6)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套筒(7),直杆(6)通过铰链Ⅱ(5)与液压缸Ⅰ(18)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Ⅱ(19)安装在工作箱主体(16)上,并且位于液压缸Ⅰ(18)的右端,液压缸Ⅱ(19)和工作箱主体(16)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0),光杆(9)的一端与丝杠螺母(13)活动连接,光杆(9)的另一端与液压缸Ⅱ(19)活动连接,光杆(9)通过铰链Ⅲ(11)活动连接在千斤顶壳体(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育鹏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