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玉堂专利>正文

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52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包括一罐体、一顶盖、一底盖。在罐体内套入一上下开口的内筒,在罐体内壁与内筒外壁的环状空间装填一种化学放热或吸热材料,内筒顶部通过一斜坡面与罐体连接;内筒底部与一戳破盘嵌合,所述戳破盘底部设置多个贯穿孔,其底面环设多个凸尖,在底盖内部放置另一种化学放热或吸热材料,底盖开口端覆盖薄膜后与罐体连接。能迅速的达到加热或冷却罐装食品或饮料的目的,携带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或饮料罐的加热或冷却容器。尤其是一种内部安装放热或吸热原料的罐体与卸放机构。待罐装食品放入加热或冷却罐内时,使放热或冷却原料进入反应区内,与另一种原料进行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以加热或冷却罐装食品或饮料罐。常用的饮料罐加热容器,如咖啡的加热,以电热方式最为方便,但在野餐场合,野外缺少固定电源,这种固定式加热就不适用了。其它的加热方式如煤油炉、丙烷煤气炉等需要准备液体或气体燃料,如量少不足以供多人多次饮用罐的加热,如量大在输送途中存在安全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一种以化学反应所释放的热量作为食品罐或饮料罐加热热原的容器。拆卸安装方便,能够迅速加热或释放热能,使用方便,并且便于携带成本低。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罐体101、顶盖102、底盖103,其特征是顶端与底端均为开口状的罐体101的内部在顶端处有一向中心倾斜的斜坡面1012,该斜坡面与一轴向设置的内筒1023固接;一戳破盘104与内筒1023保持可拆卸的连接,该戳破盘的底部设置多个贯穿孔1041,在戳破盘的底面沿着圆周面设置多个凸尖1042;底盖103与罐体底端连接,在底盖内盛放放热或吸热原料,底盖开口端复盖一塑胶薄膜;在罐体的内壁与内筒1023的外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内,放置另一种放热或吸热原料。顶盖102与内筒1023的连接方式,为设置在顶盖内侧的环凹槽1021与设置在罐体顶端的突缘1011的嵌合连接。为螺纹连接。罐体的内壁与内筒1023的外壁间设置多个肋板1026。在内筒壁上形成多个轴向贯穿槽缝1024。戳破盘104与内筒1023的可拆卸连接为戳破盘周面的环凹槽与内筒底部突环1025的嵌合连接。内筒1023的内壁上端设置突环1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装有加热或冷却原料的罐体,可置放加热或冷却原料的卸放机构,在食品罐或饮料罐装入本技术罐体内时,加热或冷却原料可进入反应区内,与另一种原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反应。同时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易于携带的加热或冷却罐,使用者可以立即方便的享用到经过加热或冷却的食品或饮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罐体与底盖组合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顶盖与罐体组合的仰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示意图。现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技术的结构与实施例参见图1-6加热或冷却罐1由罐体101,位于罐体101顶端的顶盖102,以及固定在罐体101底端的底盖103组成。顶盖102与罐体101顶端间以罐体的突缘1011及顶盖的环凹槽1021嵌合密封,在环凹槽1021处也可放置塑胶材质的弹性密封圈。在底盖103内盛装有一种化学原料,在底盖的开口端上复盖一张以塑胶制成的薄膜1031,该薄膜将盛于底盖103内的化学原料遮盖住,用以在平常状态时与装在罐体内的放热或吸热材料隔离。此外,顶盖102与罐体101顶端的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在罐体101的顶端设置一由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斜坡面1012,向中心倾斜一预定距离后,由此斜坡面1012的内环孔1022垂直地连接一内筒1023,此内筒一直延伸到罐体101的下端。在此下端处,以突缘及环凹槽的嵌合方式使内筒与一戳破盘104保持可脱离的连接关系。在此戳破盘104的底部设置多个贯穿孔1041;所述贯穿孔的底端面上沿着圆周设置多个凸尖1042。除此以外,在内筒1023上,沿轴向于圆周面上形成多个贯穿槽缝1024,在内环孔1022的内周壁上形成突环1025,在罐体101的内壁及内筒1023外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内,等间隔地形成轴向的多个肋板1026,并在多个肋板的隔间内装入能够放热或吸热的另一种原料。平时,可将欲待加热或冷却的食品罐或饮料罐放在内筒1023内,再盖上顶盖102收藏好。在使用时,除去顶盖102以后,对食品罐或饮料罐3稍许施加压力,当食品罐或饮料罐3的底端触及戳破盘104时,推动了此戳破盘104及位于其下方的放热或吸热原料,戳破盘104可从内筒1023的底端脱离出,同时在戳破盘底部上的凸尖1042也会戳破位于其下方已有拉伸变形的塑胶膜而掉落落入底盘内。与此同时,在罐体101环状空间内的另一种放热或吸热材料也会落入底盘103内,与该放热或吸热材料共同产生化学反应而生热或吸热。从而对装在内筒1023中的食品罐或饮料罐3加热或吸热。在实施例中,放于罐体101的内壁及内筒1023外壁之间的环状空间中的另一种放热材料为生石灰,放于底盘103中的原料是水,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变化而放热,热气流自下方沿着内筒1023的内壁,以及突环1025所围成的空间内,对放置在此处外壁的食品罐或饮料罐3加热,同时在罐体101内壁及内筒1023间的上升热气也受倾斜的斜坡面1012引导流向食品罐或饮料罐3的外壁。多个肋板1026的作用,除了可限定装填入的放热材料2不发生晃动外,也可作为限定热流在相邻肋条限制的区域,以期加热均匀。本技术的结构同样可以填充另一吸热材料,该吸热材料与底盘中的原料产生化学反应而吸热,从而对放于内筒的食品罐或饮料罐3进行冷却。权利要求1.一种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包括罐体(101)、顶盖(102)、底盖(103),其特征是顶端与底端均为开口状的罐体(101)的内部在顶端处有一向中心倾斜的斜坡面(1012),该斜坡面与一轴向设置的内筒(1023)固接;一戳破盘(104)与内筒(1023)保持可拆卸的连接,该戳破盘的底部设置多个贯穿孔(1041),在戳破盘的底面沿着圆周面设置多个凸尖(1042);底盖(103)与罐体底端连接,在底盖内盛放放热或吸热原料,底盖开口端复盖一塑胶薄膜;在罐体的内壁与内筒(1023)的外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内,放置另一种放热或吸热原料。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其特征是顶盖(102)与内筒(1023)的连接方式,为设置在顶盖内侧的环凹槽(1021)与设置在罐体顶端的突缘(1011)的嵌合连接。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其特征是顶盖(102)与内筒(102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其特征是罐体的内壁与内筒(1023)的外壁间设置多个肋板(1026)。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其特征是在内筒壁上形成多个轴向贯穿槽缝(1024)。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其特征是戳破盘(104)与内筒(1023)的可拆卸连接为戳破盘周面的环凹槽与内筒底部突环(1025)的嵌合连接。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其特征是内筒(1023)的内壁上端设置突环(1025)。专利摘要一种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包括一罐体、一顶盖、一底盖。在罐体内套入一上下开口的内筒,在罐体内壁与内筒外壁的环状空间装填一种化学放热或吸热材料,内筒顶部通过一斜坡面与罐体连接;内筒底部与一戳破盘嵌合,所述戳破盘底部设置多个贯穿孔,其底面环设多个凸尖,在底盖内部放置另一种化学放热或吸热材料,底盖开口端覆盖薄膜后与罐体连接。能迅速的达到加热或冷却罐装食品或饮料的目的,携带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文档编号B65D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加热或冷却罐,包括罐体(101)、顶盖(102)、底盖(103),其特征是:顶端与底端均为开口状的罐体(101)的内部在顶端处有一向中心倾斜的斜坡面(1012),该斜坡面与一轴向设置的内筒(1023)固接;一戳破盘(104)与内筒(1023)保持可拆卸的连接,该戳破盘的底部设置多个贯穿孔(1041),在戳破盘的底面沿着圆周面设置多个凸尖(1042);底盖(103)与罐体底端连接,在底盖内盛放放热或吸热原料,底盖开口端复盖一塑胶薄膜;在罐体的内壁与内筒(1023)的外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内,放置另一种放热或吸热原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玉堂
申请(专利权)人:徐玉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