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炉头火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462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炉头火盖,包括其外环火盖的上表面向中心处凹陷形成圆锥面,所述圆锥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的凸块,所述凸块之间的圆锥面上开设有第一内火孔,凸块开设有第二内火孔,其内环火盖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斜火孔,所述第一斜火孔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斜火孔,所述第一斜火孔与第二斜火孔交错排列,炉头的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开设有第一进气孔,炉头的第二进气通道开设有第二进气孔与风孔。第一内火孔与第二内火孔分成设置,增加了内火孔之间的间距,使内火孔处的火焰与二次空气充分接触,增加了燃气的利用率。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风孔特定尺寸的设计为火盖提供了稳定的燃气,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炉头火盖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气灶中,炉头上方设有外环火盖,外环火盖的内火孔多采用双排火孔或多排火孔增加内火孔的燃气喷射量,已获得更大的热能。但是当火孔密集的位于一个内曲面内,内火孔之间的间距较小,容易导致二次空气供给不足,使燃气无法完全燃烧,易产生热能较低的黄色火焰,使燃气产生的热能降低。炉头的进气管为火盖提供的燃气,现有市场上的炉头在输送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时,其混合气体的速度场与浓度场十分混乱,导致燃气不能在火盖的火孔处稳定、充分的燃烧,使燃气产生的热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炉头火盖,所述炉头为火盖提供稳定的燃气,使火盖喷射的火焰能够稳定充分的燃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种新型炉头火盖,包括炉头、火盖底座、外环火盖与内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包括圆环状的盖体,所述内环火盖包括下开口的筒体,所述炉头包括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于内环火盖,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于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盖体的上表面向中心处凹陷形成圆锥面,所述圆锥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的凸块,所述凸块之间的圆锥面上开设有第一内火孔,凸块开设有第二内火孔,筒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斜火孔,所述第一斜火孔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斜火孔,所述第一斜火孔与第二斜火孔交错排列,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开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开设有风孔。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内火孔与第二内火孔的数量都为12个,第一内火孔与第二内火孔的孔径均为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斜火孔的孔径为2mm~2.5mm,所述第二斜火孔的孔径为lmm~2mm,所述第一斜火孔与第二斜火孔的数量均为24。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第一稳气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包括第二稳气腔,所述第一稳气腔与第二稳气腔的孔径范围均为14mm~15mm。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与风孔的孔径范围均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作为优选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与风孔的孔径范围均为特定尺寸的进气孔与风孔相配合,使进气管道内的混合气体具有均匀速度场与浓度场,保证燃气在火盖处一次点燃时能够稳定、充分的燃烧。第一稳气腔与第二稳气腔的孔径范围均为14mm~15mm,特定尺寸的稳气腔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合气体速度场与浓度场的均勾性。2、盖体内侧将内火孔设计成凸块上的第一内火孔和置于凸块下方的第二内火孔,此中设计使第一内火孔与第二内火孔不在同一个曲面上,增大了第一内火孔与第二内火孔的间距,在满足多个内火孔数量要求的基础上,解决了火孔空间间距较小的问题,保证了空气的二次供给,使燃气在燃烧时产生具有较高温度的蓝色火焰,减少了燃气的浪费。斜火孔与内火孔的火焰可形成交叉式火焰,可以使燃气更充分均匀的燃烧。作为优选地,孔径范围为的内火孔、孔径范围为2mm~2.5mm的第一斜火孔、孔径范围为的第二斜火孔使喷射的火焰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炉头火盖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一;图3为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二;图4为外环火盖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内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内环火盖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一;图8为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内环火盖;2、外环火盖;3、火盖底座;4、炉头;5、第一进气通道;6、第二进气通道;7、凸块;8、第二内火孔;9、第一内火孔;10、圆锥面;11、外环火孔;12、稳焰孔;13、外侧壁;14、筒体;15、第一斜火孔;16、第二斜火孔;17、第二燃气通道;18、第一燃气通道;19、第一稳气腔;20、第二稳气腔;21、风孔;22、第一进气孔;23、第二进气孔;24、盖体;25、吸气腔;26、稳气腔;27、扩压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8对本技术一种新型炉头火盖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一种新型炉头火盖,包括炉头4、火盖底座3、外环火盖2与内环火盖I,所述火盖底座3插接于炉头4上方,所述外环火盖2与内环火盖I插接于火盖底座3,并且内环火盖I置于外环火盖2中心处。火盖底座3设有第二燃气通道17与第一燃气通道18,炉头4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5与第二进气通道6。所述第一进气通道5连通第一燃气通道18,第二燃气通道17连通于第二进气通道6,使燃气可通过不同的通道进入火盖座底。参阅图2与图4,所述外环火盖2包括圆环状的盖体24,盖体24的上表面向中心处凹陷形成圆锥面10,所述圆锥面10上均匀分布有十二个凸块7,所述凸块7之间的圆锥面10设有第一内火孔9,凸块7的斜表面设有第二内火孔8,所述第一内火孔9与第二内火孔8的数量都为十二,第一内火孔9与第二内火孔8的孔径均为1.8mm。凸块7使第一内火孔9与第二内火孔8不在同一个曲面上,并且第一内火孔9与第二内火孔8在圆周方向交替排列,此种设计增大了第一内火孔9与第二内火孔8的间距,在满足多个内火孔数量要求的基础上,解决了火孔空间间距较小的问题,保证了内火孔的二次空气供给,使燃气产生具有较高温度的蓝色火焰,减少了燃气的浪费。所述第一内火孔9与第二内火孔8都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17。参阅图3,所述盖体24的外侧立面按圆周方向设有六十八个外火孔11,所述外火孔11采用孔2.6mm的孔径,所述外火孔11的下方设有六十八个稳焰孔12,外火孔11与稳焰孔12交错排列。稳焰孔12可防止外火孔11的火焰出现回火,脱火现象,有助于燃气的稳定燃烧,为食物提供持续、平稳的热能。参阅图5与图6,所述内环火盖I包括下开口的筒体14,所述筒体14的外侧壁13开设有第一斜火孔15,所述第一斜火孔15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斜火孔16,所述第一斜火孔15与第二斜火孔16交错排列,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斜火孔15的孔径为2.23mm,所述第二斜火孔16的孔径为1.5mm,所述第一斜火孔15与第二斜火孔16的数量均为二十四个。所述上下交错排列的第一斜火孔15与第二斜火孔16有利于内火盖喷射更多地燃气,能够提供更多地热能。并且斜火孔与内火孔的火焰形成交叉式火焰,使火焰与空气更充分的接触,可以使燃气更充分均匀的燃烧。所述第一斜火孔15与第二斜火孔16均连通于第一燃气通道18。参阅图1可知,进气通道包括吸气腔25、稳气腔26与扩压腔27。参阅图7与图8,所述炉头4包括第一进气通道5和第二进气通道6,所述第一进气通道5连通于第一燃气通道18,所述第二进气通道6连通第二燃气通道17。在燃气灶使用时,内环火盖I与外环火盖2采用不同的通道进气,操作者可根据需要打开第一进气通道5或第二进气通道6,以便获得所需的热能。所述第一进气通道5包括第一稳气腔19,所述第二进气通道6包括第二稳气腔20,所述第一稳气腔19与第二稳气腔20的孔径均为14.8mm,此孔径对燃气具有较好的稳流作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5的进气端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2,所述第二进气通道6的进气端开设有第二进气孔23与风孔20。第一进气孔22与第二进气孔23的孔径为10mm,由于孔径的一致,燃气在分流时,气流相对稳定,有利于燃气的燃烧。风孔20与第二进气孔23的轴线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炉头火盖,包括炉头、火盖底座、外环火盖与内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包括圆环状的盖体,所述内环火盖包括下开口的筒体,所述炉头包括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于内环火盖,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于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盖体的上表面向中心处凹陷形成圆锥面,所述圆锥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的凸块,所述凸块之间的圆锥面上开设有第一内火孔,凸块开设有第二内火孔,筒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斜火孔,所述第一斜火孔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斜火孔,所述第一斜火孔与第二斜火孔交错排列,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开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开设有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信芳陈益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天马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