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包括弯曲成型上模和弯曲成型下模;所述弯曲成型上模包括上模本体,可拆卸的设于上模本体下端的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以及设于上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间距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弯曲成型下模包括下模本体,设于下模本体上的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以及设于下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间距的第二调节装置;且所述第一成型腔与第一成型辊相对应,所述第二成型腔与第二成型辊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一次成型电缆双抱箍零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抱箍铁件是一种电力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电缆固定夹具,且大多数电缆抱箍夹具安装时需在高空安装作业,对于构件精度以及标准度要求较高,且规格长短不一尺寸更不相同,传统工艺采用折弯成型,受折弯成型工艺中最小折弯边长的限制,只能成型单个抱箍,而制作双抱箍(如图1所示)需进行两个单抱箍焊接成型,这种现有技术的成型加工模具生产效率极低,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该模具可以一次成型电缆双抱箍零件,且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效率高的优点。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包括弯曲成型上模和弯曲成型下模;所述弯曲成型上模包括上模本体,可拆卸的设于上模本体下端的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以及设于上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间距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弯曲成型下模包括下模本体,设于下模本体上的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以及设于下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间距的第二调节装置;且所述第一成型腔与第一成型辊相对应,所述第二成型腔与第二成型辊相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设于上模本体内的上模可调节模块,以及安装在上模可调节模块上的上模可调节模块螺栓。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设于下模本体内的下模可调节模块,以及安装在下模可调节模块上的下模可调节模块螺栓。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均通过一成型辊抽取把手可拆卸的安装于上模本体的下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下模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定位挡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上模本体的上端设有上模固定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成型加工时,把一条钢板放入弯曲成型模具中,驱动上模向下模移动即可一次成型出双抱箍零件,并且成型好后可直接取出双抱箍零件,整个模具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缆双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弯曲成型上模,2、弯曲成型下模,3、第一成型辊,4、第二成型辊,5、上模可调节模块,6、成型辊抽取把手,7、下模可调节模块,8、上模可调节模块螺栓,9、定位档板,10、第一成型腔,11、第二成型腔,12、下模可调节模块螺栓,13、上模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包括弯曲成型上模I和弯曲成型下模2。在本技术中,所述弯曲成型上模I包括上模本体,可拆卸的设于上模本体下端的第一成型辊3和第二成型辊4,以及设于上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辊3和第二成型辊4间距的第一调节装置。在本技术中,所述弯曲成型下模2包括下模本体,设于下模本体上的第一成型腔10和第二成型腔11,以及设于下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腔10和第二成型腔11间距的第二调节装置;且第一成型腔10与第一成型辊3相对应,第二成型腔11与第二成型辊4相对应。具体的,所述第一成型辊3和第二成型辊4均通过一成型辊抽取把手6可拆卸的安装于上模本体的下端;即通过成型辊抽取把手6可跟换不同大小的成型辊。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设于上模本体内的上模可调节模块5,以及安装在上模可调节模块5上的上模可调节模块螺栓8。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设于下模本体内的下模可调节模块7,以及安装在下模可调节模块7上的下模可调节模块螺栓12。在使用时,根据不同的双抱箍零件,可通过调节上模可调节模块螺栓8、下模可调节模块螺栓12来调整产品的间距规格。为了便于在加工时对零件进行定位,本技术在下模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定位挡板9。为了便于弯曲成型上模I与压力机连接,本技术在所述上模本体的上端设有上模固定螺栓13。本技术在使用时,把原材料放入已经成型的模具中(即弯曲成型上模I和弯曲成型下模2之间),即可进行相关构件的加工,其能确保每个同类产品构件的规格统一性,使产品更加的标准化,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采用本技术的模具加工出的可调节式的抱箍,可以满足各种规格抱箍的加工,不管是单抱箍、双抱箍的加工,且都能保证产品的精度,同时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大批量的生产此构件,并且在后期现场安装施工时,安装的精度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成型上模(I)和弯曲成型下模(2);所述弯曲成型上模(I)包括上模本体,可拆卸的设于上模本体下端的第一成型辊(3)和第二成型辊(4),以及设于上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辊(3)和第二成型辊(4)间距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弯曲成型下模(2)包括下模本体,设于下模本体上的第一成型腔(10)和第二成型腔(11),以及设于下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腔(10)和第二成型腔(11)间距的第二调节装置;且所述第一成型腔(10)与第一成型辊(3)相对应,所述第二成型腔(11)与第二成型辊(4)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设于上模本体内的上模可调节模块(5),以及安装在上模可调节模块(5)上的上模可调节模块螺栓(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设于下模本体内的下模可调节模块(7),以及安装在下模可调节模块(7)上的下模可调节模块螺栓(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3)和第二成型辊(4)均通过一成型辊抽取把手(6)可拆卸的安装于上模本体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定位挡板(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本体的上端设有上模固定螺栓(1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模具
,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包括弯曲成型上模和弯曲成型下模;所述弯曲成型上模包括上模本体,可拆卸的设于上模本体下端的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以及设于上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间距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弯曲成型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式电缆双抱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成型上模(1)和弯曲成型下模(2);所述弯曲成型上模(1)包括上模本体,可拆卸的设于上模本体下端的第一成型辊(3)和第二成型辊(4),以及设于上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辊(3)和第二成型辊(4)间距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弯曲成型下模(2)包括下模本体,设于下模本体上的第一成型腔(10)和第二成型腔(11),以及设于下模本体内用于调节第一成型腔(10)和第二成型腔(11)间距的第二调节装置;且所述第一成型腔(10)与第一成型辊(3)相对应,所述第二成型腔(11)与第二成型辊(4)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铭俤,林潮,邝少平,宋鑫,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铭林钢塔钢构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