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可提供稳定可靠的接触和连接,并可以获得足够小的尺寸和形状。可动导电端子具有近S形连接部以及与其端接的可自由活动的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包括一主臂、从主臂延伸形成且前端具有两接触分支的弹性活动臂以及分列于弹性活动臂两端侧并与弹性活动臂首尾相连形成的两个弹性支撑臂。所述弹性活动臂形成向上鼓出的弧形并由所述弹性支撑臂支撑和分担受力,因而使接触分支在足够的弹力作用下与固定导电端子相接触,实现可动导电端子与固定导电端子之间的接触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弹性支撑臂的存在使弹性活动臂受力分布均衡,避免出现塑性变形,保证了可动导电端子足够的弹性恢复力,防止开关切换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中、用于移动电话等通信装置中进行信号路径切换的同轴连接器及其可动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公知的同轴连接器包括由可动导电端子、固定导电端子组成的信号端子、一绝缘体以及一外部导体,所述可动导电端子与固定导电端子相互接触形成电气通路,当外力作用时,所述可动的导电端子被外力推动进而与固定的导电端子断开,在外力消去时,所述可动端子又借助自身的回弹力恢复到原状态与固定导电端子接触,从而具备电断开和电连接的开关转换功能。通常的可动导电端子包括与印制电路板电气连接的连接部、弹臂部和与固定端子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可动导电端子的自身回弹力由该弹臂部提供,回弹力越好,则同轴连接器的开关转换越容易,反之亦然。然而,所述回弹力是通过将金属片材折弯变形来实现,为了获得足够的回弹力,往往需要对金属片材折弯出一定的形变,此时,可动端子的内应力全部集中在弹臂部折弯变形位置,在较大空间情况下这种方式由于具备足够的力臂和变形空间,是很容易满足回弹力需求的,但是,在小型化的发展的情形下,为了使同轴连接器具有足够小的外形和尺寸,现有的可动导电端子无法提供足够的回弹力,此时,通常应力会发生松驰,弹臂部的折弯形变位置出现应力过度集中现象,进而发生塑性变形,弹臂部的回弹力减弱,导致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之间的接触力减小或断开接触,使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变大或开关异常等功能不可靠问题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该同轴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之间具有稳定可靠的接触和连接并可以获得足够小的尺寸和形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由可动导电端子和固定导电端子组成的信号端子、一绝缘基体;所述绝缘基体具有一用以接合对方连接器的触头的接合部和收容所述信号端子的收容空腔;所述固定导电端子具有一连接部和一接触部,所述可动导电端子具有一弹臂部,所述固定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可动导电端子的弹臂部电连接;所述可动导电端子由金属板制成,所述弹臂部包括一主臂、从主臂延伸形成一弹性活动臂以及分列于弹性活动臂两端侧并与弹性活动臂首尾相连形成的两个弹性支撑臂,所述的弹性支撑臂的一部分支立于所述绝缘基体的收容空间的内壁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活动臂的前端具有两接触分支,分别在固定导电端子的两侧与固定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形成两个接触区。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活动臂以主臂为起点向上弯曲呈弧形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臂由绝缘基体的收容空腔的内壁面定位。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臂其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主臂向着所述固定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为一起伏状的波浪形。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臂在波浪形中间部分与所述绝缘基体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活动臂向着所述固定导电端子所在的方向延伸且在其前端与所述绝缘基体接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动导电端子,该可动导电端子包括近S形的连接部和弹臂部且可与一固定导电端子组合形成同轴连接器的信号端子;所述可动导电端子由金属板制成,所述弹臂部包括一主臂、从主臂延伸形成一弹性活动臂以及分列于弹性活动臂两端侧并与弹性活动臂首尾相连形成的两个弹性支撑臂,所述的弹性支撑臂的一部分支立于所述绝缘基体的收容空间的内壁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活动臂以主臂为起点向上弯曲呈弧形状态且所述弹性活动臂的前端具有两接触分支。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臂其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主臂向着所述固定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为一起伏状的波浪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可动导电端子具有向上鼓出呈弧形的弹性活动臂,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和抗压耐久性,所述可动导电端子还包括具有带波浪形段的弹性支撑臂,具有很好地弹性支撑作用和分担并减轻所述弹性活动臂的受力,因而使接触分支在足够的弹力作用下与固定导电端子相接触,实现可动导电端子与与固定导电端子之间的接触和连接。由于上述设置,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可以做得足够小的尺寸和形状,同时,可提供稳定可靠的接触和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图2所示同轴连接器的固定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图2所示同轴连接器的可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可动导电端子与固定端子安装于绝缘基体的一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1、图2所示同轴连接器的可动导电端子与固定导电端子接触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图1、图2所示同轴连接器的可动导电端子与固定导电端子分离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加以详细说明,将能够更容易了解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所达成的功效。所述的优选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同轴连接器00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00,包括:一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呈长方形的绝缘基体10 ;一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可动导电端子30和一固定导电端子40,所述可动导电端子30和固定导电端子40组成信号端子并收容于绝缘基体10的收容空腔12内,该信号端子通过可动端子30和固定导电端子40的断开连接状态和连接状态的自动切换实现开关功能;以及一金属外壳20,该金属外壳20可盖住绝缘基体10的主要部分。所述绝缘基体10还具有圆柱状的接合部11,在其上设置有与所述收容空腔12相连通的导入孔11a,对方连接器的触头可通过该导入孔Ila向下插入到收容空腔12内。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绝缘基体10可以是通过注塑成形工艺形成的一体的一件式零件,也可以是由上下堆叠的上下两个半部分组装而成的两件式零件。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导电端子40具有由弯曲加工金属平板形成的一连接部41和从该连接部41的一端缘处大致弯曲45度并向外斜着伸出两个倾斜面42a、42b的一接触部42,所述连接部41通过过盈干涉固定于所述绝缘基体10中,并且该连接部41的远离接触部42的端部与印制电路板形成电气连接,所述接触部42的下部与所述可动导电端子30接触形成电气连接。进一步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可动导电端子30由一金属板通过冲压工艺制成一定预定形状形成的,包括:一经过弯曲加工制成近S形的连接部31和与该连接部31连接并一体形成的可弹性地活动的弹臂部32。进一步地,所述弹臂部32包括:一平板状的主臂32a、从该主臂32a向着所述固定导电端子40所在侧方向延伸形成一弹性活动臂32b以及从所述弹性活动臂32b的两侧与弹性活动臂首尾相连接的两个弹性支撑臂32c,所述的弹性活动臂32b在其接近固定导电端子40的前端具有两个接触分支32d,该两个接触分支32d分别从固定导电端子40的两侧向下搭压在所述接触部42的所述两个倾斜面42a、42b上,形成两个接触区。所述的弹性活动臂32b向着所述固定导电端子40所在的方向延伸且其前端32e与所述绝缘基体10接触,该弹性活动臂32b以主臂32a为起点向着所述固定导电端子4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由可动导电端子和固定导电端子组成的信号端子、一绝缘基体;所述绝缘基体具有一用以接合对方连接器的触头的接合部和收容所述信号端子的收容空腔;所述固定导电端子具有一连接部和一接触部,所述可动导电端子具有一弹臂部,所述固定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可动导电端子的弹臂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导电端子由金属板制成,所述弹臂部包括一主臂、从主臂延伸形成一弹性活动臂以及分列于弹性活动臂两端侧并与弹性活动臂首尾相连形成的两个弹性支撑臂,所述的弹性支撑臂的一部分支立于所述绝缘基体的收容空间的内壁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军华,赵善记,胡海星,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