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防止装置、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冷冻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8891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13:48
具备:逆流防止元件(5),连接于电源(1)与负载(9)之间,防止从负载(9)侧向电源(1)侧的电流的逆流;换流装置(7),进行使电流流入到与逆流防止元件(5)并联连接的其它路径的换流动作;以及控制装置(100),通过在逆流防止元件(5)中流过的电流等,变更使换流装置(7)进行换流动作的换流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送到换流装置(7),向换流装置(7)发送例如必要的时间的脉冲来使得进行换流动作,降低与不对电力变换作出贡献的换流动作有关的电力,实现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变换装置等具有的逆流防止装置等。
技术介绍
随着可变电压/可变频率的逆变器装置等被实用化,开拓了各种电力变换装置的应用领域。例如,关于电力变换装置,近年来,升降压转换器的应用技术开发盛行着。另一方面,以碳化硅等为材料的宽带隙半导体元件等的开发也积极地进行着。关于这样的新的元件,关于即便是高耐压但电流容量(电流有效值的容许值)小的元件,以整流器为中心得到了实用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0284号公报(图1)
技术实现思路
另一方面,在对高效的新的元件进行实用化时,关于例如电流容量大的元件,由于高成本、结晶缺陷等,面向实用化有很多课题,要普及尚需要时间。因此,例如,在变换向空气调节装置的压缩机的马达等供给那样的电力以上的电力的电力变换装置中,在现状下难以使用新的元件来实现高效化。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课题,提供能够确保尚效、尚可靠性等的逆流防止装置等。而且,谋求损耗的进一步降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逆流防止装置,具备:逆流防止元件,连接于电源与负载之间,防止从负载侧向电源侧的电流的逆流;换流装置,进行使电流流入到与逆流防止元件并联连接的其它路径的换流动作;以及控制装置,决定进行换流动作的时间,根据决定的时间,使换流装置进行换流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逆流防止装置,通过设置能够进行换流动作的换流装置,能够使想要流入到逆流防止元件的电流换流到其它路径,在电流从负载侧逆流时,使在逆流防止元件中产生的恢复电流降低,从而能够实现损耗降低、噪音端子电压电平降低、EMC对策等,作为系统整体实现高效化。此时,决定进行换流动作的时间而使得进行换流动作,所以能够将换流动作进行换流动作所需的时间,能够降低与不对电力变换作出贡献的换流动作有关的电力,实现节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为中心的系统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电源I的结构的图(其I)。图3是示出电源I的结构的图(其2)。图4是示出电源I的结构的图(其3)。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与逆流防止元件5并联地连接了换流装置7的情况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对控制装置100的控制功能进行了模块化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其I)。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其2)。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其3)。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使换流装置7工作的情况的信号以及电流波形的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使换流装置7工作的情况的信号以及电流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是示出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为中心的系统等的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图13是示出在电源I中使用了交流电源的情况的电压的图。图1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源相位是图9的A以及C时的信号以及电流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源相位是图9的B以及D时的信号以及电流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使换流装置7工作的情况的信号以及电流波形的另一例子的图。图1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使换流装置7工作的情况的信号以及电流波形的另一例子的图。图1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使换流装置7工作的情况的信号以及电流波形的另一例子的图。图19是示出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为中心的系统等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冷冻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图。符号说明1:电源;1A:直流电源;1B:单相交流电源;1C:三相交流电源;2B、2C:整流电路;2a、2b、2c、2d:整流元件;3:电抗器;4:短路装置;5:逆流防止元件;6:斩波电路;7:换流装置;71:变压器;72:换流用整流元件;73:变压器驱动电路;74:换流用开关;75:换流用电源;8:平滑装置;9:负载;100:控制装置;100A:导通占空比运算部;100B:驱动信号生成部;101:负载电压检测部;102:电流检测部;103:电源电压检测部;105:两端电压检测部;110:切断装置;300:热源侧部件;301:压缩机;302:油分离器;303:四通阀;304:热源侧热交换器;305:热源侧风扇;306:储液器;307:热源侧节流装置;308:制冷剂间热交换器;309:旁路节流装置;310:热源侧控制装置;400:负载侧部件;401:负载侧热交换器;402:负载侧节流装置;403:负载侧风扇;404:负载侧控制装置;500:气体配管;600:液体配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等,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流防止装置等。此处,包括图1,在以下的附图中,附加了相同符号的部分是相同或者与此相当的部分,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全文中是通用的。而且,在说明书全文中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仅为例示,而并不限于说明书中记载的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力变换装置为中心的系统等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首先,说明图1中的具有能够高效地进行电力变换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系统结构。在图1的系统中,电力变换装置设置于电源I与负载9之间,对来自电源I的电力进行变换并供给到负载9。将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设为进行升压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具有例如斩波电路6、换流装置7以及平滑装置8。图2?图4是示出电源I的结构的图。图2是用直流电源IA构成电源I的图。图3是用单相交流电源IB和整流电路(整流装置)2B构成的图。图4是用三相交流电源IC和整流电路(整流装置)2C构成的图。整流电路2B以及2C是对例如二极管等整流元件进行桥连接而构成的,进行由电源I提供的电力的整流。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能够应对各种方式的电源I。斩波电路6具有电抗器3、短路装置(开关装置)4以及逆流防止元件5。电抗器3连接于电源I侧,是为了抑制高次谐波而设置的。另外,短路装置4具有例如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那样的开关元件。短路装置4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0的驱动信号(短路驱动信号),经由电抗器3使电源I (与电源I连接的2个端子间)短路。逆流防止元件5是在短路装置4与平滑装置8之间用于防止来自平滑装置8的电流的逆流的元件。此处,关于逆流防止元件5,通常设为例如电气特性(特别是恢复特性)优良,电流容量小且逆向恢复的时间快的快恢复二极管那样的半导体元件。另外,换流装置7是与逆流防止元件5并联地连接的装置。而且,使在逆流防止元件5中流过的电流在必要的定时换流到不同的路径(不经由逆流防止元件5的路径)。由逆流防止元件5和换流装置7成为防止从负载9侧向电源I侧的电流的逆流的逆流防止装置。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与逆流防止元件5并联地连接了换流装置7的情况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5中,换流装置7例如具有变压器71、与变压器71的2次侧绕组串联连接的二极管等换流用整流元件72以及使变压器71工作的变压器驱动电路73。另外,变压器驱动电路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流防止装置,具备:逆流防止元件,连接于电源与负载之间,防止从所述负载侧向所述电源侧的电流的逆流;换流装置,进行使电流流入到与该逆流防止元件并联连接的其它路径的换流动作;以及控制装置,决定进行换流动作的时间,根据决定的时间,使所述换流装置进行所述换流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麦卓也有泽浩一山川崇植村启介楠部真作汤浅健太津村晃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