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86852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03:33
在无级变速器中,来自驱动源(E)的驱动力通过输入轴(13)→第1输入切换机构(24A)→第1减速齿轮(25)→第2减速齿轮(26)→第1副输入轴(13A)→第1带轮(21)→环形带(23)→第2带轮(22)→第2副输入轴(13B)→第3减速齿轮(39)→第4减速齿轮(40)→第1输出切换机构(37)→第5减速齿轮(29)→第6减速齿轮(30)→输出轴(15)的路径被传递,建立LOW模式。在LOW模式中传递的较大的扭矩通过第1输出切换机构(37),而副轴(14)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在输入轴(13)的外周,并且,在副轴(14)上配置有第1输出切换机构(37),因此,将传递较大的扭矩的副轴(14)配置在双重管的外周侧并直接由变速箱支承,经由副轴(14)支承传递比较小的扭矩的输入轴(13),由此,无需特别实施另外的加强,能够以高刚性支承第1输出切换机构(3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级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中组合有减速机构和增速机构的无级变速器。
技术介绍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有如下无级变速器,其具有:输入轴;输出轴;通过环形带连接第1带轮和第2带轮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经由齿轮组连接输入轴和第1带轮的离合器;经由齿轮组连接输入轴和第2带轮的离合器;经由齿轮组连接输出轴和第1带轮的离合器;经由齿轮组连接输出轴和第2带轮的离合器,通过组合从第1带轮向第2带轮传递驱动力的模式和从第2带轮向第1带轮传递驱动力的模式,实现总变速比的放大。此外,关于该无级变速器,由本申请人申请的PCT/JP2012/063029(国际公开第WO2013/175568号公报)中提出了:将第1离合器和第2离合器被配置在与发动机连接的输入轴的两端,通过第1离合器的接合,将输入轴的驱动力传递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第1带轮,建立LOW模式,通过第2离合器的接合,将输入轴的驱动力传递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第2带轮,建立HI模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305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此,在由上述PCT/JP2012/063029提出的无级变速器中,在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接合第1离合器而建立LOW模式时,发动机E的驱动力从输入轴,通过第1离合器→第1带轮→环形带→第2带轮→支承在输入轴上的爪形离合器(输出切换机构)→差动齿轮的路径而被传递。在LOW模式中,被传递的扭矩大于HI模式,因此,所述爪形离合器需要牢固地支承,以能够耐受较大的扭矩。但是,爪形离合器不是直接支承于变速箱,而是经由输入轴支承,因此,为了牢固地支承爪形离合器,需要将不会传递较大的扭矩的输入轴加粗,因此存在重量增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直接通过变速箱来支承输出切换机构,提高支承刚性,其中,所述输出切换机构支承在输入轴的外周,在LOW模式下传递较大的扭矩。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具有:输入轴,其被输入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由第1带轮、第2带轮和环形带构成;输出轴,其输出由所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变速后的驱动力;第1输入路径,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1带轮;第1输入切换机构,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第1输入路径侧;减速机构,其被配置在所述第1输入路径,使所述第1带轮的输入减速;第2输入路径,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2带轮;第2输入切换机构,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2输入路径侧;增速机构,其被配置在所述第2输入路径,使所述第2带轮的输入增速;第1输出路径,其输出来自所述第2带轮的驱动力;第2输出路径,其输出来自所述第1带轮的驱动力;第1输出切换机构,其被配置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将来自第2带轮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输出轴侧;以及第2输出切换机构,其被配置在所述第2输出路径,将来自第1带轮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输出轴侧,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第1特征在于,所述第1带轮由第1固定带轮和第1可动带轮构成,所述第2带轮由第2固定带轮和第2可动带轮构成,所述第1固定带轮和第2固定带轮被配置在彼此对角的位置,所述第1可动带轮和第2可动带轮被配置在彼此对角的位置,所述第1输入切换机构被配置在所述输入轴上或所述第1带轮的第1可动带轮的背面的旋转轴上,所述第2输入切换机构被配置在所述第2带轮的第2固定带轮的背面的旋转轴上或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1输出切换机构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上,被配置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与所述输入轴的外周嵌合的副轴上,所述第2输出切换机构和所述输出轴被配置在所述第1带轮的第1固定带轮的背面的旋转轴上。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除了具有所述第1特征之外还具有如下第2特征的无级变速器:所述第1输出切换机构由爪形离合器构成,该爪形离合器能够选择性地使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副轴上的第1传动齿轮和第2传动齿轮与该副轴联结,所述第1传动齿轮与被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连接,所述第2传动齿轮经由惰轴与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连接。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除了具有所述第1或第2特征之外还具有如下第3特征的无级变速器:所述第1输出切换机构被配置在沿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输出切换机构局部交叠的位置。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除了具有所述第1~第3中的任意一个特征之外还具有如下第4特征的无级变速器:在设所述减速机构的齿轮比为ired,所述增速机构的齿轮比为iind,所述第1带轮和所述第2带轮间的最小变速比为imin,配置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上的减速齿轮的齿轮比为isec时,ired×imin=iind的关系和isec=ired/iind的关系成立。此外,实施方式的主输入轴13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轴,实施方式的LOW摩擦离合器24A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1输入切换机构,实施方式的HI摩擦离合器24B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2输入切换机构,实施方式的第1减速齿轮25和第2减速齿轮26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减速机构,实施方式的第1感应齿轮27和第2感应齿轮28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增速机构,实施方式的第5减速齿轮29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1传动齿轮,实施方式的第6减速齿轮30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从动齿轮,实施方式的倒车传动齿轮34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2传动齿轮,实施方式的第3减速齿轮39、第4减速齿轮40、第5减速齿轮29和第6减速齿轮30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减速齿轮,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对应于与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特征,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输入轴→第1输入切换机构和减速机构(或减速机构和第1输入切换机构)→第1带轮→环形带→第2带轮→配置在第1输出路径的第1输出切换机构→输出轴的路径而被传递,建立LOW模式,另外,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输入轴→增速机构和第2输入切换机构(或第2输入切换机构和增速机构)→第2带轮→环形带→第1带轮→第2输出切换机构→输出轴的路径而被传递,建立HI模式。在LOW模式中传递的较大的扭矩通过第1输出切换机构,而副轴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在输入轴的外周,并且将第1输出切换机构配置在副轴上,因此,输入轴和副轴成为双重管结构,将传递较大的扭矩的副轴配置在双重管的外周侧,直接由变速箱支承,由此,无需特别实施另外的加强,就能够以高刚性支承第1输出切换机构。而且,第1输入切换机构被配置在输入轴上或第1带轮的第1可动带轮的背面的旋转轴上,第2输入切换机构被配置在第2带轮的第2固定带轮的背面的旋转轴上或所述输入轴上,第1输出切换机构在第1输出路径上,被配置在与输入轴的外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的副轴上,第2输出切换机构和输出轴被配置在第1带轮的第1固定带轮的背面的旋转轴上,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在第1、第2固定带轮的背面侧形成的截止空间来配置第2输入切换机构、第2输出切换机构和输出轴,由此,能够实现无级变速器的小型化。或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第1输出切换机构由爪形离合器构成,该爪形离合器能够选择性地使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副轴上的第1传动齿轮和第2传动齿轮与该副轴联结,第1传动齿轮与设置在输出轴的上的从动齿轮连接,第2传动齿轮经由惰轴与设置在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连接,因此,能够通过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级变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具有:输入轴(13),其被输入来自驱动源(E)的驱动力;带式无级变速机构(20),其由第1带轮(21)、第2带轮(22)和环形带(23)构成;输出轴(15),其输出由所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20)变速后的驱动力;第1输入路径(IP1),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E)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1带轮(21);第1输入切换机构(24A),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E)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第1输入路径(IP1)侧;减速机构(25、26),其被配置在所述第1输入路径(IP1)中,使对所述第1带轮(21)的输入减速;第2输入路径(IP2),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E)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2带轮(22);第2输入切换机构(24B),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E)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第2输入路径(IP2)侧;增速机构(27、28),其被配置在所述第2输入路径(IP2)中,使对所述第2带轮(22)的输入增速;第1输出路径(OP1),其输出来自所述第2带轮(22)的驱动力;第2输出路径(OP2),其输出来自所述第1带轮(21)的驱动力;第1输出切换机构(37),其被配置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OP1)中,将来自第2带轮(22)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输出轴(15)侧;以及第2输出切换机构(38),其被配置在所述第2输出路径(OP2)中,将来自第1带轮(21)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输出轴(15)侧,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带轮(21)由第1固定带轮(21A)和第1可动带轮(21B)构成,所述第2带轮(22)由第2固定带轮(22A)和第2可动带轮(22B)构成,所述第1固定带轮(21A)和第2固定带轮(22A)被配置在彼此对角的位置,所述第1可动带轮(21B)和第2可动带轮(22B)被配置在彼此对角的位置,所述第1输入切换机构(24A)被配置在所述输入轴(13)上或所述第1带轮(21)的第1可动带轮(21B)的背面的旋转轴上,所述第2输入切换机构(24B)被配置在所述第2带轮(22)的第2固定带轮(22A)的背面的旋转轴上或所述输入轴(13)上,所述第1输出切换机构(37)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OP1)上被配置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与所述输入轴(13)的外周嵌合的副轴(14)上,所述第2输出切换机构(38)和所述输出轴(15)被配置在所述第1带轮(21)的第1固定带轮(21A)的背面的旋转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5.28 JP 2013-1120311.一种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具有:输入轴(13),其被输入来自驱动源(E)的驱动力;带式无级变速机构(20),其由第1带轮(21)、第2带轮(22)和环形带(23)构成;输出轴(15),其输出由所述带式无级变速机构(20)变速后的驱动力;第1输入路径(IP1),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E)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1带轮(21);第1输入切换机构(24A),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E)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第1输入路径(IP1)侧;减速机构(25、26),其被配置在所述第1输入路径(IP1)中,使对所述第1带轮(21)的输入减速;第2输入路径(IP2),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E)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2带轮(22);第2输入切换机构(24B),其将来自所述驱动源(E)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第2输入路径(IP2)侧;增速机构(27、28),其被配置在所述第2输入路径(IP2)中,使对所述第2带轮(22)的输入增速;第1输出路径(OP1),其输出来自所述第2带轮(22)的驱动力;第2输出路径(OP2),其输出来自所述第1带轮(21)的驱动力;第1输出切换机构(37),其被配置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OP1)中,将来自第2带轮(22)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输出轴(15)侧;以及第2输出切换机构(38),其被配置在所述第2输出路径(OP2)中,将来自第1带轮(21)的驱动力切换到所述输出轴(15)侧,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带轮(21)由第1固定带轮(21A)和第1可动带轮(21B)构成,所述第2带轮(22)由第2固定带轮(22A)和第2可动带轮(22B)构成,所述第1固定带轮(21A)和第2固定带轮(22A)被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野智司藤川敦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