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809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包括底架、前端板、后端板、左厢板、右厢板和顶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板、后端板、左厢板、右厢板和顶厢板均由至少两根方管和两块彩板组成,至少两根方管设于两块彩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轻巧、美观、节约钢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可用于厢式运输车上,属于集装 箱
技术背景目前用于厢式运输车的集装箱的前、后端板,左、右厢板和顶厢板均为一层 钢板组成,这样的结构使得箱的厢体显得很笨重,而且浪费钢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巧、美观、节约钢材的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 包括底架、前端板、后端板、左厢板、右厢板和顶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 端板、后端板、左厢板、右厢板和顶厢板均由至少两根方管和两块彩板组成,至 少两根方管设于两块彩板之间。本技术采用两块彩板之间安装方管制作成的板替代钢板,彩板比钢 板轻得多,而且美观,制成的厢体重量可大大减轻,而厢体的刚度不变。本技术的优点是轻巧、美观、节约钢材。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右厢板和顶厢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一种厢式运输车框 架厢体由底架01、前端板02、后端板03、左厢板04、右厢板05和顶厢板06 组成,底架Ol、前端板02、后端板03、左厢板04、右厢板05和顶厢板06组装 成厢体。图2为左、右厢板和顶厢板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前端板02、后端板03、左厢板04、右厢板05和顶厢板06均由两根方管07和两块彩板08组成,两根方 管07交叉设于两块彩板08之间,前端板02、后端板03也同样制作,将这样的 结构板制成组合件拼装成框架厢体装在厢式运输车上,既轻巧又美观。权利要求1.一种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包括底架(01)、前端板(02)、后端板(03)、左厢板(04)、右厢板(05)和顶厢板(06),其特征在于,前端板(02)、后端板(03)、左厢板(04)、右厢板(05)和顶厢板(06)均由至少两根方管(07)和两块彩板(08)组成,至少两根方管(07)设于两块彩板(08)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包括底架、前端板、后端板、左厢板、右厢板和顶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板、后端板、左厢板、右厢板和顶厢板均由至少两根方管和两块彩板组成,至少两根方管设于两块彩板之间。本技术的优点是轻巧、美观、节约钢材。文档编号B62D33/04GK201027067SQ20072006934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李梅琴, 李红妹 申请人:上海明光汽车厢体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厢式运输车框架厢体,包括底架(01)、前端板(02)、后端板(03)、左厢板(04)、右厢板(05)和顶厢板(06),其特征在于,前端板(02)、后端板(03)、左厢板(04)、右厢板(05)和顶厢板(06)均由至少两根方管(07)和两块彩板(08)组成,至少两根方管(07)设于两块彩板(08)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妹李梅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明光汽车厢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