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包括:机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包覆模具;正对所述包覆模具,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张紧拖拽架;设置在所述张紧拖拽架上,对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进行分流的鱼雷头分流梭;轴接在所述张紧拖拽架上,对分流后的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传动而贯穿所述包覆模具的一对拖拽输送滚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经由模具内外均匀涂覆聚氨酯,制得内外表面光滑平整的耐高压聚氨酯水带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进行包覆,生产出聚氨酯高压环状编织管的传统方法有许多缺陷。比如:内外包覆聚氨酯不均匀、表面不光滑不致密、有褶皱、因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不具备制品厚度调节功能。所以,设计一套合理有效的包覆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装置,将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经由模具内外均匀涂覆聚氨酯,制得内外表面光滑平整的耐高压聚氨酯水带管。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包括:机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包覆模具;正对所述包覆模具,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张紧拖拽架;设置在所述张紧拖拽架上,对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进行分流的鱼雷头分流梭;以及轴接在所述张紧拖拽架上,对分流后的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传动而贯穿所述包覆模具的一对拖拽输送滚轮;其中,所述包覆模具包括:内层熔池芯棒;套设在所述内层熔池芯棒外侧的内外层分流套;环绕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外侧设置的外芯模;以及包裹所述外芯模,且与该外芯模之间形成一夹层流道的包覆模体;其中,所述包覆模体开有连通所述夹层流道的挤塑入口;所述包覆模体、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和所述内层熔池芯棒之间形成一连通所述夹层流道的浸渍层;所述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通过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和所述外芯模之间的夹层后穿过所述浸渍层,由所述包覆模具的出口输出。根据上述方案,通过利用一台挤出机对套入包覆模具的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进行内外层挤塑包覆,以及利用三角架鱼雷头结构分流梭分流,得到厚度均匀、表面平整光滑、无褶皱的耐高压聚氨酯水带管。在上述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中,所述浸渍层包括:由所述包覆模体和所述内外层分流套之间形成的连通所述夹层流道的外层储料压力腔;开设在所述内外层分流套上且连通所述外层储料压力腔的芯层浸润渗透通道层;以及由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和所述内层熔池芯棒之间形成的连通所述芯层浸润渗透通道层的内层储料压力腔;所述内层储料压力腔与所述包覆模具的出口相通;所述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穿过所述外层储料压力腔和芯层浸润渗透通道层之间。通过对浸渍层的合理分层,设计的模具具有内、外层储料压力腔,从而使得对制品内、外层及编织物芯层的渗透能得到持续均匀致密的包覆,拥有更加饱满致密光洁的制品。在上述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中,所述内层熔池芯棒伸缩可调节,通过一拉杆连接所述鱼雷头分流梭。使得本专利技术拥有外置伸缩张紧可调节的内芯模,这一独特的结构设计可使物料很好的“悬浮”在模体中。在上述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包覆模具出口处的定径口模;两个所述拖拽输送滚轮相向地卡住所述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外侧。配合利用模体内压力推进作用借用拉杆连接的鱼雷分流梭与拖拽输送滚轮的卡位,来控制内层熔池芯棒口的伸缩,从而起到调节制品厚度作用。在上述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中,所述机架上设有朝向所述包覆模具的纵向调节丝杆,该纵向调节丝杆上设置滑动螺母,所述张紧拖拽架固设在所述滑动螺母上。在上述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中,所述定径口模的外侧面固定于所述包覆模体的侧面,所述定径口模的内圆表面紧贴所述包覆模具的出口;所述定径口模的外圆表面设置一调节压板,该调节压板上设有多个调节螺钉。通过控制调节螺钉,调整制品的圆度偏心。在上述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中,还包括:对所述拖拽输送滚轮传动的电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包覆模具的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包括机架1、包覆模具2、张紧拖拽架3、鱼雷头分流梭4和一对拖拽输送滚轮5。包覆模具2包括内层熔池芯棒21、内外层分流套22、外芯模23和包覆模体24。包覆模具2固定在机架1的一侧。张紧拖拽架3正对包覆模具2地滑动设置在机架1上。具体地,机架1上设有朝向包覆模具2的纵向调节丝杆11,该纵向调节丝杆11上设置随丝杆转动而纵向移动的滑动螺母12,张紧拖拽架3固设在滑动螺母12上,随滑动螺母12而纵向移动。鱼雷头分流梭4设置在张紧拖拽架3上,对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6进行分流。鱼雷头分流梭4带有多组滚动轴承轮,使得编织物内壁顺畅引导入包覆模具2内。经鱼雷头分流梭4导向后的编织物表面平整,整洁不褶皱且编织物进模具不卡顿。拖拽输送滚轮5轴接在张紧拖拽架3上,且分布在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6两侧,相向地卡住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6。用于对分流后的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6传动而使其贯穿包覆模具2,此后再引导进入去其他后续的喷淋、牵引、收卷等工序。拖拽输送滚轮5由电机传动。包覆模具2中,内外层分流套22套设在内层熔池芯棒21外侧。外芯模23环绕内外层分流套22外侧设置。包覆模体24包裹外芯模23,且与该外芯模23之间形成一夹层流道7。包覆模体24开有连通夹层流道7的挤塑入口241,用于挤入物料。包覆模体24、内外层分流套22和内层熔池芯棒21之间形成一连通夹层流道7的浸渍层。具体地,浸渍层包括:由包覆模体24和内外层分流套22之间形成的连通夹层流道7的外层储料压力腔81,开设在内外层分流套22上且连通外层储料压力腔81的芯层浸润渗透通道层82,以及由内外层分流套22和内层熔池芯棒21之间形成的连通芯层浸润渗透通道层82的内层储料压力腔83,内层储料压力腔83与包覆模具2的出口相通。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6通过内外层分流套22和外芯模23之间的夹层后穿过浸渍层(即:穿过外层储料压力腔81和芯层浸润渗透通道层82之间),再由包覆模具2的出口输出,完成包覆。具体地,物料由挤塑入口241进入夹层流道7,然后沿纵向分布展成环状均匀地流通,再分配进入外层储料压力腔81,物料浸润渗透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6后由芯层浸润渗透通道层82进入充满由内层储料压力腔83。物料由外层储料压力腔81贯穿到内层储料压力腔83的过程当中聚氨酯物料已经完全均匀的浸透入编织物的芯层内部了。聚氨酯物料继续往包覆模体24内供料,物料存积于外层储料压力腔81及内层储料压力腔82内形成饱压区后,在包覆模具2的出口处对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6形成聚氨酯包覆外层和聚氨酯包覆内层。从而得到厚度均匀、表面平整光滑、无褶皱的耐高压聚氨酯水带管。进一步,内层熔池芯棒21伸缩可调节,通过一拉杆211连接鱼雷头分流梭4。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拥有外置伸缩张紧可调节的内芯模,这一独特的结构设计可使物料很好的“悬浮”在模体中。同时,加上在包覆模具2出口处设计的定径口模9,配合拖拽输送滚轮5的卡位,通过旋转纵向调节丝杆11带动滑块螺母12从而张紧内层熔池芯棒层21,以调节拉杆相对定径口模9的纵向相对位置,从而起到调节包覆制品的厚度的作用。定径口模9的外侧面固定于包覆模体24的侧面,定径口模9的内圆表面紧贴包覆模具1的出口(即:紧贴内层熔池芯棒21和内外层分流套22)。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6经过包覆模具2的出口,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包覆模具;正对所述包覆模具,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张紧拖拽架;设置在所述张紧拖拽架上,对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进行分流的鱼雷头分流梭;以及轴接在所述张紧拖拽架上,对分流后的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传动而贯穿所述包覆模具的一对拖拽输送滚轮;其中,所述包覆模具包括:内层熔池芯棒;套设在所述内层熔池芯棒外侧的内外层分流套;环绕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外侧设置的外芯模;以及包裹所述外芯模,且与该外芯模之间形成一夹层流道的包覆模体;其中,所述包覆模体开有连通所述夹层流道的挤塑入口;所述包覆模体、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和所述内层熔池芯棒之间形成一连通所述夹层流道的浸渍层;所述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通过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和所述外芯模之间的夹层后穿过所述浸渍层,由所述包覆模具的出口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包覆模具;正对所述包覆模具,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张紧拖拽架;设置在所述张紧拖拽架上,对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进行分流的鱼雷头分流梭;以及轴接在所述张紧拖拽架上,对分流后的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传动而贯穿所述包覆模具的一对拖拽输送滚轮;其中,所述包覆模具包括:内层熔池芯棒;套设在所述内层熔池芯棒外侧的内外层分流套;环绕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外侧设置的外芯模;以及包裹所述外芯模,且与该外芯模之间形成一夹层流道的包覆模体;其中,所述包覆模体开有连通所述夹层流道的挤塑入口;所述包覆模体、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和所述内层熔池芯棒之间形成一连通所述夹层流道的浸渍层;所述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通过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和所述外芯模之间的夹层后穿过所述浸渍层,由所述包覆模具的出口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层复合编织纤维环状带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层包括:由所述包覆模体和所述内外层分流套之间形成的连通所述夹层流道的外层储料压力腔;开设在所述内外层分流套上且连通所述外层储料压力腔的芯层浸润渗透通道层;以及由所述内外层分流套和所述内层熔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宏,钟海浪,孙燕青,李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国塑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