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底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710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10:33
公开一种用于增强机动车辆尤其位于前车桥与后车桥之间的车辆车身的底板单元,包括一个底座本体,其连接至车身并且旨在分散车身的静态和/或动态荷载,底座本体具有一个指向上的支撑板及一个指向下的分开的装甲板,支撑板用于支撑形成纯电力驱动的一个牵引用蓄电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装甲板用于从下方保护蓄电池单元抵抗突然的力作用,用于冷却蓄电池单元的冷却管道形成在支撑板与装甲板之间。借助于底板单元的实心设计的底座本体,底板单元可以作为蓄电池壳体的支撑板来支撑蓄电池单元、可以作为装甲来保护它们并且可以作为热交换器来借助于冷却管道而主动和/或被动地将其冷却,使得在机动车辆的下部区域中提供的牵引用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长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辆的底板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底板单元,借助于此可以增强机动车辆的机动车辆车身。
技术介绍
机动车辆的机动车辆车身可以具有一个支撑的支持结构,在该支持结构中多个实心设计的纵向构件和多个实心设计的横向构件彼此相连接而形成一个支持框架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平台,该机动车辆的其余部件可以连接至该平台上。该支持结构尤其可以支撑机动车辆的驱动器、独立的车身零件、功能单元以及有用的负载并且将其重力分散至地面。为了增强该支持结构和机动车辆车身,可以提供连接至该支持结构上的一个板形的底板单元,该单元形成该机动车辆的底板并且覆盖并保护相对于地面被安排在该底板单元上方的结构单元。WO2013/051638A1披露了将牵引用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从下方连接至机动车辆的底板上。该蓄电池壳体的指向地面的底侧被设计成具有多个向外伸出的冷却鳍片的一个薄壁铝铸件。DE102010024320A1披露了将蓄电池壳体的配备有冷却管道的支撑板从机动车辆下方拧到其支持结构上、并且将其设计成具有的刚性使得该支撑板可以将牵引用蓄电池的重力分散至该支持结构。该支撑板在其底侧上配备有一个可变形的能量吸收层,该能量吸收层在发生事故(“碰撞”)的事件中可以塑性变形以保护该牵引用蓄电池免受损坏。始终需要机动车辆的牵引用蓄电池具有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指明能够使机动车辆的牵引用蓄电池的寿命长久的措施。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是通过具有下述1的这些特征的底板单元来实现的。下述2-8中指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改进,这些改进各自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呈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1.一种用于增强机动车辆尤其位于前车桥与后车桥之间的机动车辆车身的底板单元,包括一个底座本体(12),该底座本体能够连接至该机动车辆车身上并且旨在分散该机动车辆车身的静态和/或动态荷载,其中该底座本体(12)具有用于支撑形成该机动车辆的纯电力驱动的牵引用蓄电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的一个指向上的支撑板(14)以及用于从下方保护该蓄电池单元抵抗突然的力作用的一个指向下的分开的装甲板(16),其中用于冷却这些蓄电池单元的一个冷却管道(18)形成在该支撑板(14)与该装甲板(16)之间。2.如上述1所述的底板单元,该冷却管道(18)是由该装甲板(16)的材料、尤其通过切削工艺而形成的。3.如上述1所述的底板单元,该冷却管道(18)是由连接该支撑板(14)和该装甲板(16)的一个成形片材(20)形成的。4.如上述3所述的底板单元,该成形片材(20)形成了用于与该支撑板(14)发生平面接触的一个上接触表面(22)以及用于与该装甲板(16)发生平面接触的一个下接触表面(24)。5.如上述3或4所述的底板单元,该成形片材(20)在该支撑板(14)与该成形片材(20)之间和/或该成形片材(20)与该装甲板(16)之间形成该冷却管道(18,26)。6.如上述1至5之一所述的底板单元,该支撑板(14)形成了该冷却管道(18)的一个管道壁。7.如上述1至6之一所述的底板单元,该支撑板(14)是通过焊接、尤其是通过摩擦焊接来连接至界定了该冷却管道(18)的材料上的。8.如上述1至6之一所述的底板单元,该底座本体(12)是由呈夹层结构的不同材料构成的,其中具体地该支撑板(14)包括一种金属材料、尤其是一种铝材料,并且该装甲板(16)至少部分地包括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尤其是CFP或GFP。9.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纯电力驱动的牵引用蓄电池,包括插在一个蓄电池壳体中的多个蓄电池单元,其中该蓄电池壳体具有支撑这些蓄电池单元的一个支架板并且是与这些蓄电池单元热连接的,并且该支架板被设计为如上述1至8之一所述的用于增强机动车辆的机动车辆车身的底板单元(10)。10.一种带有具有支持结构的机动车辆车身并且带有如上述9所述的牵引用蓄电池的机动车辆,该牵引用蓄电池在该机动车辆车身的底侧上连接至该支持结构上并且旨在增强该机动车辆车身。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增强机动车辆尤其位于前车桥与后车桥之间的机动车辆车身的一种底板单元,该底板单元包括一个底座本体,该底座本体可以连接至该机动车辆车身上并且旨在分散该机动车辆车身的静态和/或动态荷载,其中该底座本体具有一个指向上的支撑板以及一个指向下的分开的装甲板,该支撑板用于支撑形成该机动车辆的纯电力驱动的一个牵引用蓄电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并且该装甲板用于从下方保护这些蓄电池单元抵抗突然的力作用,其中用于冷却这些蓄电池单元的一个冷却管道形成在该支撑板与该装甲板之间。由于其作为增强机动车辆车身的部件的功能,该底座本体相应地是实心设计的从而能够在机动车辆运行时并且在事故(“碰撞”)事件中分散预期荷载。因此,该底座本体是足够稳定而能作为一个承重底座来支撑该牵引用蓄电池的这些重的蓄电池单元的并且另外还用作这些蓄电池单元的装甲,其结果是如在机动车辆的底部碰到从地面向上突出的障碍物的事件中,就安全地保护了这些蓄电池单元不被地面损坏。与此同时,该底座本体的这种至少两部分式设计使得能够在该底座本体中容易地提供至少一个冷却管道而不显著地削弱该底座本体。因此,该底座本体另外可以主动和/或被动地冷却这些蓄电池单元。因此可以避免未分散的热量对蓄电池单元造成过热和损坏。所以,该底座本体可以同时实现多个功能。在此,利用了以下发现:在这些蓄电池单元并不是在机动车辆下部区域中安排在底板单元下方而是安排在上方的情况下,该底板单元可以用作有装甲的蓄电池壳体的一部分并且由于实心设计还可以用作承重底座和热交换器。借助于该底板单元的这个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实心设计的底座本体,该底板单元可以作为蓄电池壳体的支撑板来支撑该牵引用蓄电池的这些蓄电池单元、可以作为装甲来保护它们并且可以作为热交换器来借助于冷却管道而主动和/或被动地将其冷却,其结果是有可能使得在该机动车辆的下部区域中提供的机动车辆的牵引用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长久。该支撑板可以被设计成用于分散该牵引用蓄电池的重力并且尤其还强化该机动车辆车身的支持结构。出于这个目的,可以对应地将该支撑板设计成厚的且刚性的。该支撑板和该装甲板两者还能够有助于增强该机动车辆车身,其结果是该支撑板和该装甲板一起可以分散所出现的力并且因此可以各自被相应地设计得更薄。该支撑板和/或该装甲板具体是由铝材料、优选地通过铝铸造生产的。该冷却管道可以在顶部被该支撑板完全封闭。因此,该冷却管道是被该支撑板相对于这些蓄电池单元密封的。因此避免了被引导穿过该冷却管道的冷却介质与蓄电池单元之间的接触,其结果是还防止了经由该冷却介质的电短路。该支撑板的指向这些组蓄电池单元的上侧可以被配置成平坦平面。这个上侧优选地具有用于连接至蓄电池壳体上的连接装置。另外,该上侧可以是三维地构造和成形的,尤其用于指明一种限定的安排以及这些蓄电池单元相对于底座本体的布置。出于这个目的,该上侧可以形成例如用于对这些蓄电池单元进行定向和定位的定位标记和/或强制支承表面。该底座本体可以在机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尤其在机动车辆车身的支持结构的最右与最左纵向构件之间延伸。给定了该右纵向构件和左纵向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D时,具体对于底座本体在横向方向上的范围d,以下是成立的:1.10≤d/D≤0.80、优选地1.00≤d/D≤0.90并且特优选地0.98≤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机动车辆的底板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增强机动车辆尤其位于前车桥与后车桥之间的机动车辆车身的底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座本体(12),该底座本体能够连接至该机动车辆车身上并且旨在分散该机动车辆车身的静态和/或动态荷载,其中该底座本体(12)具有用于支撑形成该机动车辆的纯电力驱动的牵引用蓄电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的一个指向上的支撑板(14)以及用于从下方保护该蓄电池单元抵抗突然的力作用的一个指向下的分开的装甲板(16),其中用于冷却这些蓄电池单元的一个冷却管道(18)形成在该支撑板(14)与该装甲板(1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26 DE 102014107388.61.一种用于增强机动车辆的机动车辆车身的底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座本体(12),该底座本体能够连接至该机动车辆车身上并且旨在分散该机动车辆车身的静态和/或动态荷载,其中该底座本体(12)具有用于支撑形成该机动车辆的纯电力驱动的牵引用蓄电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的一个指向上的支撑板(14)以及用于从下方保护该蓄电池单元抵抗突然的力作用的一个指向下的分开的装甲板(16),其中用于冷却这些蓄电池单元的一个冷却管道(18)形成在该支撑板(14)与该装甲板(16)之间,其中被引导穿过该冷却管道的冷却介质是液体,所述液体是冷却水、冷却油或制冷剂;其中该冷却管道(18)是由该装甲板(16)的材料通过切削工艺而形成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管道(18)是由连接该支撑板(14)和该装甲板(16)的一个成形片材(20)形成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成形片材(20)形成了用于与该支撑板(14)发生平面接触的一个上接触表面(22)以及用于与该装甲板(16)发生平面接触的一个下接触表面(24)。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底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管道(18,26)形成在该支撑板(14)与该成形片材(20)之间和/或形成在该成形片材(20)与该装甲板(16)之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德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