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离合器装置包括:内径侧旋转部件,其沿径向形成有第一油路;外径侧旋转部件,其绕与内径侧旋转部件相同的旋转轴旋转,且配置为比内径侧旋转部件靠外径侧;壳体,其在径向上配置于内径侧旋转部件与外径侧旋转部件之间,并被压入内径侧旋转部件的外周,沿径向形成有与第一油路连通的第二油路,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与外径侧旋转部件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沿周向变化的倾斜部;滚子,其收容于外径侧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壳体的倾斜部之间;弹性部件,其对滚子向壳体的倾斜部的与外径侧旋转部件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变小的一侧施力;以及保持器,其保持滚子以及弹性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单向离合器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有如下单向离合器的润滑构造,该单向离合器的润滑构造具备:内座圈;夕卜座圈;滚子,其配置于内座圈与外座圈之间;以及润滑油路,其形成于内座圈,一端在滚子的滚动面开口,将来自另一端的开口的油向一端侧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914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中,在外座圈的内周面形成倾斜部(ramp),与内座圈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在外座圈的倾斜部与内座圈之间夹持滚子(滚柱),从而使内座圈与外座圈的相对旋转停止(锁定)。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中,外座圈侧始终是固定的,但在外径侧旋转部件以及内径侧旋转部件锁定并且能够旋转的结构中,在所述旋转时,离心力作用于滚子从而向径向外侧对滚子施力。这意味着向倾斜部的径向缝隙较大的方向对滚子施力,因此为了维持外径侧旋转部件以及内径侧旋转部件锁定并且旋转的状态,需要增加向夹住滚子一侧施力的弹簧的弹力。结果,因为弹力的增加使弹簧大型化、成本增加,因为外径侧旋转部件以及内径侧旋转部件的锁定解除时的拖拽扭矩增加而成为燃烧效率恶化的原因。因此,在外径侧旋转部件以及内径侧旋转部件锁定并且能够旋转的结构中,优选在内径侧旋转部件侧形成倾斜部。作为在内径侧旋转部件侧形成倾斜部的方法,能够考虑在内径侧旋转部件的外周面本身形成倾斜部的方法。然而,在该方法中,存在在形成有倾斜部的旋转部件的外周面组装保持器时的组装性恶化这一问题。与此相对,若采用将形成有倾斜部的壳体压入内径侧旋转部件的外周面的方法,则能够相对于壳体组装滚子、保持器然后压入内径侧旋转部件,因此组装性良好。然而,若将该壳体压入内径侧旋转部件的外周面,则内径侧旋转部件的外周面被壳体覆盖,因此产生经由内径侧旋转部件的向滚子供给润滑油变得困难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形成为外径侧旋转部件以及内径侧旋转部件能够以锁定状态旋转的结构并且组装性良好且能够向滚子供给润滑油的单向离合器装置。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如下单向离合器装置(1、2、1A、2A),该单向离合器装置(1、2、1A、2A)包括:内径侧旋转部件(10、20),其沿径向形成有第一油路(12、26);外径侧旋转部件(20、50),其绕与上述内径侧旋转部件(10、20)相同的旋转轴旋转,且配置为比上述内径侧旋转部件(10、20)靠外径侧;壳体(30、30A、60),其在径向上配置于上述内径侧旋转部件(10、20)与上述外径侧旋转部件(20、50)之间,并被压入于上述内径侧旋转部件(10、20)的外周,沿径向形成有与上述第一油路(12、26)连通的第二油路(32、62),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外径侧旋转部件(20、50)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沿周向变化的倾斜部(34、340);滚子(40、400),其收容于上述外径侧旋转部件(20、50)的内周面与上述壳体(30、30A、60)的倾斜部(34、340)之间;弹性部件(42),其对上述滚子(40、400)向上述壳体(30、30A、60)的倾斜部(34、340)的与上述外径侧旋转部件(20、50)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变小的一侧施力;以及保持器(44、440),其保持上述滚子(40、400)以及上述弹性部件(42)。根据本公开,能够获得形成为外径侧旋转部件以及内径侧旋转部件能够以锁定状态旋转的结构并且组装性良好且能够向滚子供给润滑油的单向离合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组装有一个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装置I的车辆驱动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单向离合器装置I的简要说明图。图3是图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沿着图1的A — A剖面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表不沿着图1的A — A剖面的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沿着图1的B — B剖面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沿着图1的B — B剖面的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图8是组装有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单向离合器装置IA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装置2A的车辆驱动装置100A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表不壳体30A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壳体30A以及壳体30的轴向的厚度的变化方式的图。图11是单向离合器装置I以及单向离合器装置2以其他方式被组装的车辆驱动装置100B的简图。图12是单向离合器装置I以及单向离合器装置2以另一其他方式被组装的车辆驱动装置100C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组装有一个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装置I的车辆驱动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以下,径向、周向以及轴向以轴11为基准,并且以轴11为中心定义内径侧以及外径侦U。例如,内径侧是指在轴11的径向与轴11接近的一侧。首先,对图1所示的车辆驱动装置100进行概述。第一旋转部件10是与发动机90连结的输入轴,经由离合器95与变速机构92的输入轴93连接。马达97的输出轴(转子)连接于变速机构92的输入轴93。在离合器95处于卡合状态时,能够向变速机构92的输入轴93传递马达97的旋转扭矩以及发动机90的旋转扭矩。另一方面,在离合器95处于非卡合状态时,从变速机构92的输入轴93断开发动机90。此时,仅能够从马达97向变速机构92的输入轴93传递旋转扭矩。此外,单向离合器装置I除能够组装于图1所示的车辆驱动装置100以外,也能够组装于任意结构的车辆驱动装置。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单向离合器装置I沿轴向设置于发动机90与变速机构92之间。单向离合器装置I包括第一旋转部件10 (内径侧旋转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二旋转部件(外径侧旋转部件的一个例子)20、壳体30、滚子40、弹性部件42 (参照图2)与保持器44 ο第一旋转部件10绕轴11进行旋转。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旋转部件10是与发动机90连结的输入轴。因此,轴11与发动机90的输出轴同轴即可。此外,第一旋转部件10与发动机90的连结方式是任意的,例如可以经由减震器连结,也可以直接被连结。第一旋转部件10的第一油路12沿径向形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油路12从在第一旋转部件10内沿轴向形成的油路14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直线地延伸。第一油路12也可以形成于第一旋转部件10的沿着周向的多个位置。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油路14与在变速机构92的输入轴(变速输入轴)93的内部形成的油路15沿轴向连通。经由油路15向油路14供给润滑油(或者冷却油)即可。第二旋转部件20绕轴11地绕旋转轴进行旋转。第二旋转部件20配置为比第一旋转部件10靠外径侧。第二旋转部件20设置为包围第一旋转部件10的外周侧即可。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二旋转部件20是环状部件,设置为包围作为轴状部件的第一旋转部件10的外周侧。在第二旋转部件20的发动机侧端部,经由链轮22以及链82连接有栗驱动轴80。因此,若第二旋转部件20旋转,则栗驱动轴80旋转,从而栗94被驱动。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虽然第一旋转部件10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0分别与发动机90以及栗94连接,但连接对象是任意的。壳体30具有圆筒状的形态,沿径向配置于第一旋转部件10与第二旋转部件20之间。壳体30被压入第一旋转部件10的外周。因此,壳体30与第一旋转部件10 —体地旋转。壳体30沿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径侧旋转部件,其沿径向形成有第一油路;外径侧旋转部件,其围绕与所述内径侧旋转部件相同的旋转轴旋转,且配置为比所述内径侧旋转部件靠外径侧;壳体,其在径向上配置于所述内径侧旋转部件与所述外径侧旋转部件之间,并被压入于所述内径侧旋转部件的外周,该壳体沿径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的第二油路,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外径侧旋转部件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沿周向变化的倾斜部;滚子,其收容于所述外径侧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倾斜部之间;弹性部件,其对所述滚子向所述壳体的倾斜部的与所述外径侧旋转部件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变小的一侧施力;以及保持器,其保持所述滚子以及所述弹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糟谷悟,鬼头昌士,关祐一,近藤亮介,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