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高振动冲击的恶劣环境下能够可靠工作的耐压防松动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外壳、光电倍增管和分压模块,所述外壳包括端盖和侧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电倍增管和所述分压模块之间的固定元件,所述端盖包括延伸部分和支承部分,所述延伸部分位于所述分压模块和所述侧筒之间,并紧贴所述固定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耐压防松动探测器通过保持光电倍增管相对端盖的距离不变来避免外壳发生松动,端盖的延伸部分与所述固定元件成直角接触,使得压力全部作用在端盖上,来避免侧筒发生变形。侧筒可以做得很薄,整体探测器直径做得很小,适用于更小直径的测井仪器,材质可多样化,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测器,具体涉及一种在高振动冲击的恶劣环境下能够可靠工作的耐压防松动探测器。
技术介绍
基于光电倍增管的闪烁探测器通常包括置于外壳内的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分压模块,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通过光学耦合剂耦合在一起,以提高光传输效率。在石油测井等涉及较大冲击和振动的环境中,为了减小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等元件在振动和冲击条件下的相对运动,防止探测器损坏,保证探测器的可靠性,需要对探测器进行减震设计。探测器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因此,提高探测器耐振动耐冲击性能的减震措施主要涉及轴向减震和径向减震两方面。径向减震主要是为了防止光电倍增管和闪烁体发生弯曲或径向相对移动,轴向减震主要是为了保证光电倍增管和闪烁体之间的充分耦合。中国专利CN03810983.2(仪器封装和集成的辐射检测器)记载了一种轴向减震方式,它是利用摩擦力约束光电倍增管和闪烁体的滑动,具体是在外壳内部且在光电倍增管和闪烁体的连接处安装挠性金属支承套筒,同时采用轴向弹簧,使得光电倍增管和闪烁体在强烈冲击条件下通过接触摩擦被约束在挠性套筒内,并且挠性金属套筒采用轴向共振频率高的材料,使滑动摩擦能产生高强度的阻尼,防止支承将感应的振动放大。但是,这种结构中,由于外壳内部增加了弹簧和各种垫片,导致外壳被分成了很多部件,在高振动冲击的条件下,几种机械配合在一起的外壳部件容易发生松动,而且产品组装繁琐,组装尺寸公差大,不同产品的一致性难保证。美国专利US6545256B1 (LIGHT RECEIVING MODULE AND RADIAT1NDETECT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公开了一种辐射探测器,该装置包括外壳30、光电倍增管10和分压电路板20,外壳30包括端盖33和侧筒32,光电倍增管10和分压电路板20之间设置有塞40,端盖33包括支承部分,侧筒32包括薄壁区域和厚壁区域,薄壁区域和厚壁区域有环形台阶34,厚壁区域位于分压电路板20侧边,塞40的支承表面43坐于台阶34上,光接收模块I以20千克力压于闪烁体52上,由于台阶34与塞40的相互作用,在外部条件的作用,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光电倍增管10仍能准确地保持位置(也即耐压防松动)。但是,由于压力主要作用在侧筒32上,当受压过大时,会导致侧筒变形,不耐压,所以,侧筒不能过薄;该专利技术选用的材质为钢材质,材质单一,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减震抗压方式不能有效解决探测器耐压防松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构思的耐压防松动探测器。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压防松动探测器,包括外壳、光电倍增管和分压模块,所述外壳包括端盖和侧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电倍增管和所述分压模块之间的固定元件,所述端盖包括延伸部分和支承部分,所述延伸部分位于所述分压模块和所述侧筒之间,并紧贴所述固定元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元件的一端为与所述光电倍增管末端相匹配的弧形。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延伸部分与所述固定元件成直角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支承部分的内部为喇叭状结构,其粗口端与所述端盖的延伸部分连接,其细口端位于所述侧筒的末端。进一步地,所述端盖采用机械强度高的材料,不局限于金属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端盖采用半螺纹配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所述侧筒连接,所述半螺纹是指所述端盖的外壁上加工有螺纹,而所述侧筒的内壁的对应位置上未加工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螺纹孔处灌有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胶为螺纹锁固胶。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末端设有搭扣。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延伸部分和支承部分为一体式或各自独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耐压防松动探测器通过保持光电倍增管相对端盖的距离不变来避免外壳发生松动,不再依靠光电倍增管和/或闪烁体与外壳之间的接触摩擦或胶连接,不会出现光电倍增管和/或闪烁体与外壳产生轴向相对位移的情形。端盖的延伸部分与所述固定元件成直角接触,使得压力全部作用在端盖上,使得侧筒耐压。由于压力主要作用在端盖上,侧筒几乎不受力,所以,侧筒可以做得很薄,整体探测器直径做得更小,适用于更小直径的测井仪器。另外,由于侧筒几乎不受力,侧筒材质可多样化,可以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探测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中外壳端盖与侧筒的装配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是:通过保持光电倍增管相对端盖的距离不变来避免外壳发生松动,不再依靠光电倍增管和/或闪烁体与外壳之间的接触摩擦或胶连接,不会出现光电倍增管和/或闪烁体与外壳产生轴向相对位移的情形。端盖的延伸部分与所述固定元件成直角接触,使得压力全部作用在端盖上,使得侧筒耐压。具体实现方式是:在光电倍增管和分压模块之间安装一固定元件,将端盖设计成包括延伸部分和支承部分,延伸部分紧贴固定元件,使力的传导方向从端盖到固定元件,最后到光电倍增管。这种方式不再依靠光电倍增管和/或闪烁体与外壳之间的接触摩擦或胶连接,不会出现光电倍增管和/或闪烁体与外壳产生轴向相对位移的情形。端盖的延伸部分与所述固定元件成直角接触,使得压力全部作用在端盖上,使得侧筒耐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耐压防松动探测器包括设有侧筒3和端盖4的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光电倍增管I和分压模块2、位于光电倍增管I和分压模块2之间的固定元件 5。固定元件5的一端做成与光电倍增管I末端相匹配的弧形,用于增大与光电倍增管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局部受力,避免光电倍增管I损坏。端盖4包括延伸部分41和支承部分42。延伸部分41位于分压模块2和侧筒3之间,并紧贴固定元件5,支承部分42用于支承延伸部分41,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力的传导方向从端盖4到固定元件5,最后到光电倍增管I。延伸部分41与固定元件5成直角接触,以增大受力面积。支承部分42的内部为喇叭状结构,其粗口端与延伸部分41连接,其细口端位于侧筒3的末端。当组装探测器时,密封胶从支承部分42的细口端灌入并流向粗口端,有利于气体排出,减少气泡,使分压模块受力更均匀。端盖4采用机械强度高的材料,不局限于金属材料,易加工,通用性强,成本低。端盖4的延伸部分和支承部分可以为一体式,也可以各自独立。当探测器所用光电倍增管的尺寸不同时,可以通过更换一体式端盖的方式或仅更换端盖的延伸部分的方式实现。为了使端盖4与侧筒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端盖4采用半螺纹配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侧筒3连接,所述半螺纹是指端盖4的外壁上加工有螺纹,而侧筒3的内壁的对应位置上未加工螺纹。采用半螺纹的连接方式,主要是因为在随钻测井等对探测器尺寸要求较高的领域,通常采用机械强度高的坡莫合金制作探测器外壳,导致外壳较薄而无法加工螺纹。为进一步提高端盖4与侧筒3在半螺纹连接处的牢固程度,端盖4的螺纹孔处灌有密封胶,优选为螺纹锁固胶。端盖4的末端设有搭扣43,以便与侧筒3充分连接。在本技术中,由于端盖4、固定元件5和光电倍增管I之间直接连接,因而能很好地保证同心和公差,并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此外,本技术通过保持光电倍增管相对端盖的距离不变来避免外壳发生松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压防松动探测器,包括外壳、光电倍增管和分压模块,所述外壳包括端盖和侧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电倍增管和所述分压模块之间的固定元件,所述端盖包括延伸部分和支承部分,所述延伸部分位于所述分压模块和所述侧筒之间,并紧贴所述固定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东昌,金东明,韩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