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液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344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织液吸引管,包括具有弹性的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外表面上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管体内部相通,且所述引流孔凸出所述管体的外表面。由于引流孔凸出管体的外表面,并且与管体内部相通,因此在使用其进行组织液吸引操作时,人体组织表面只会与引流孔的最末端相接触,而与人体组织表面之间产生了一定距离(该距离为引流孔凸出管体外表面的高度)的间隙。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组织液吸引管,在手术进行时使用,能够使管壁和人体组织表面之间产生一定空隙,有效防止两者互相吸附贴合,提高了组织液吸引管的吸引效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组织液吸引管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得到发展和广泛使用。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医生将使用不同的医疗手段,比如组织坏死等类型疾病的患者就需要进行手术开刀治疗。而在手术过程中,人体内的组织器官等会分泌大量组织液或者手术前就已存在大量组织液,阻碍手术的进行,不利于伤口的恢复。为此,就需要用到组织液吸引管,利用管内负压将组织液从引流孔处吸收,再通过管内通道排出体外,使手术得以正常进行。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组织液吸引管,其管壁光滑,在使用其进行吸收组织液时,管壁极易与人体组织吸附在一起,阻碍了组织液的吸收,吸引管的吸引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液吸引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管壁与人体组织互相吸附,提高组织液吸收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组织液吸引管,包括具有弹性的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外表面上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管体内部相通,且所述引流孔凸出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引流孔呈扁平椭圆形,且所述引流孔的孔口直径在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上由内向外逐渐收缩。优选地,所述引流孔凸出所述管体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为8?10mm。优选地,众所述引流孔在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呈非均匀排列。优选地,还包括内嵌于所述管体并用于对其塑形的固定棒。优选地,所述固定棒呈非闭合圆环状。优选地,所述组织液吸引管具体为左心组织液吸引管。本技术所提供的组织液吸引管,包括具有弹性的管体和设置在管体外表面上的引流孔,该引流孔与管体内部相连通,并且引流孔的整体结构凸出管体的外表面。由于引流孔凸出管体的外表面,并且与管体内部相通,因此在使用其进行组织液吸引操作时,人体组织表面只会与引流孔的最末端相接触,而与人体组织表面之间产生了一定距离(该距离为引流孔凸出管体外表面的高度)的间隙。综上,本技术所提供的组织液吸引管,在手术进行时使用,能够使管壁和人体组织表面之间产生一定空隙,有效防止两者互相吸附贴合,提高了组织液吸引管的吸引效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管体一1,引流孔一2,固定棒一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组织液吸引管主要包括管体I和设置在管体外表面上的引流孔2。其中,管体I具有弹性,能够使医生在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弯折等操作。管体I内部为组织液流动通道,一般在其内部具有较大负压,利用负压的压力能够将人体组织上的组织液吸收入管内并排出体外。引流孔2设置在管体I的外表面上,并且与管体I内部相通,主要用于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并吸收其上的组织液进入管体I内部。重要的是,本技术中的引流孔2,其整体结构凸出管体I的外表面。如此设置,由于引流孔2凸出管体I的外表面,因此在使用其进行组织液吸引操作时,人体组织表面只会与引流孔2的最末端相接触,而与人体组织表面之间产生一定距离(该距离即为引流孔2凸出管体I外表面的高度)的间隙。所以,本技术所提供的组织液吸引管,在手术进行时使用,能够使管壁和人体组织表面之间产生一定空隙,有效防止两者互相吸附贴合,提高了组织液吸引管的吸引效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引流孔2呈扁平椭圆形,并且引流孔2的孔口直径在管体I的径向方向上由内向外逐渐收缩。因此引流孔2在与管体I外表面贴合的部分较大,而在远离管体I外表面的末端则较小,如此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组织液的吸引效果。当然,引流孔2的末端不宜过小,否则会刺激组织,一般引流孔2的直径在1mm最佳。并且,引流孔2的形状并不固定,扁平椭圆形是最佳选择,其余比如扁平倒圆锥形同样可以采用。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引流孔2凸出管体I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为8、8.5、9、9.5、1mm或者8?1mm之间的任意数值,具体数值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当然,引流孔2凸出管体I外表面的垂直距离并不固定,不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凸出距离也是可能存在的。此外,为了提高组织液吸引管阻碍管壁与组织互相吸附的效果,本实施例将引流孔2在管体I的外表面上进行非规则排列,如此设置,非均匀的排列方式能够促使管体I外表面与人体组织的分离,提高吸引效果。当然,即使将引流孔2均匀地排列在管体I的外表面上也同样可行,因为引流孔2的凸出效果仍然存在,管壁与组织表面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间隙。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组织液吸引管的适应性,本实施例中在管体I的内部设置了固定棒3,即固定棒3内嵌在管体I中,主要用于对管体I进行塑形固定。需知,管体I是具有弹性的,而人体组织的形状又复杂多变,因此面对不同类型的组织,管体I也需要随时改变形状以便应对。同时,在组织液吸引管正式工作时,需要保持当前的形状不变,以保证吸引效果以及管壁与组织表面的间隙。因此,将管体I内设置了固定棒3后,具有弹性的管体I便能够在套入固定棒3后将自身形状固定,固定棒3的形状即是当前管体I的形状。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组织液吸引管在管体I内增设了固定棒3后,能够使管体I的形状根据组织的形状而改变,并且在工作时被固定,保证最佳的吸引效果,并且保持管壁与组织表面之间的空隙。优选地,该固定棒3呈非闭合的圆环状,如此设置,组织液吸引管特别适应于左心组织。当然,人体组织的形状各不相同,固定棒3的形状也因此不同,其余比如笔直的圆柱形、具有弯折角度的折弯形甚至扭曲的S形等都可以采用,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选择。并且,本技术所提供的组织液吸引管,特别适应于左心组织液吸引管,但并不限于左心组织液吸引管,其余比如右心组织液吸引管以及其余部分组织液吸引管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组织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管体(I)和设置在所述管体(I)外表面上的引流孔(2),所述引流孔⑵与所述管体⑴内部相通,且所述引流孔(2)凸出所述管体(I)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2)呈扁平椭圆形,且所述引流孔⑵的孔口直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织液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管体(1)和设置在所述管体(1)外表面上的引流孔(2),所述引流孔(2)与所述管体(1)内部相通,且所述引流孔(2)凸出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仕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