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新型装置,针对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的特性,采用超临界CO2实现对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创新性地提出了撬装式模块化结构,主要包括撬装式模块化结构控制系统(A)、超临界萃取系统(B)、超临界分离与CO2回收系统(C),避免现今超临界CO2方法的拆装繁琐、不益运输的问题,运用超临界CO2萃取废弃物中的含油,同时还可以让CO2循环回用,节约能源。与国内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节约空间拆迁方便、便于运输流动、处理效率高、具备大规模应用的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先进性,以及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中污染治理,具体涉及含有机物的固体废 弃物含油处理技术。
技术介绍
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是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污染物。它是一种含有大量的 油类、酚类、重金属、各种聚合物及消泡剂、乳化剂等的复杂多相体系,若未经处理就排放会 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浸出液有较高毒性。工业生产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含有机物的 固体废弃物,若把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直接排放会影响到作物生长的营养环境条件及其 品质,长期堆积会造成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污染土壤和水源,危及人类的生存。因此,对于 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固体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申请号为CN20131004084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萃取页岩油的装置 及利用该装置萃取页岩油的方法,其涉及萃取页岩油装置及萃取页岩油方法。该专利技术要解 决现有方法的油质残余多,能耗大,成本高,易于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该项专利技术虽然也是 利用超临界〇) 2只萃取油类但是只提出萃取页岩油装置及萃取页岩油方法,没有考虑含油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处理与处置。 申请号为CN20141022885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超临界流体多级萃取-裂解耦合处 理含油污泥的方法,主要采用油泥减量化、调质化、闪蒸热处理、多级超临界流体萃取-超 临界水裂解耦合技术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其中闪蒸可得轻油组分, 多种超临界流体梯度萃取得到重质油、高级酚及稠环芳烃,超临界水裂解将油泥中残留的 重胶质及沥青质裂解为丙烯、丁烯、轻油及重油组分,重油组分再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 本专利技术能对油泥进行系统分离及综合利用,所需设备规模小、工业放大较容易,处理后的油 泥有机物除去率较高,能够达到填埋标准,且处理效率高,与传统油泥处理方法相比能最 大限度的回收石油资源,具有较高的工业经济价值,经济与环保综合效益显著。本项专利技术只 着重考虑了石油工艺中含油污泥的处理要求,没有考虑其他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处理与 处置。 申请号为CN20141025825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微波辅助超临界CO2萃取油砂中原 油的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萃取釜、微波发生器、分离器、气体净化器、缓冲罐、夹带剂储罐 等。处理方法是:油砂通过输送装置送至萃取釜,同时CO 2、夹带剂进入缓冲罐,缓冲罐中混 合物进入萃取釜,关闭萃取釜进出口端阀门;开启微波发生器,待釜内达到萃取温度后,停 留一段时间,打开釜底阀门,排出砂子,打开釜顶出口阀门,气相流体经节流阀进入分离器; 分离器底部出口排出原油,顶部气体经净化器,返回至缓冲罐。系统设置至少两台萃取釜, 可交替操作实现连续运行。虽然良好的实现超临界〇) 2萃取油砂中原油,但是需添加夹带 剂和微波辅助进行处理,没有达到最优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新型装置,有处理工艺简单、 处理效率高、实用性强、具备大规模应用的优点。 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新型装置,主要包括撬装式模块化结构控制系统(A)、 超临界萃取系统(B)、超临界分离与0) 2回收系统(C),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A)主要 包括储气罐(1)、干燥过滤器(2)、制冷机组(3)、增压栗(4)、第一调压阀(801)、第一压力表 及压力传感器(901)、第二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2)、第一单向阀(1001)、电气控制柜以 及温控系统; 所述超临界萃取系统(B)主要包括萃取釜(5)、第二调压阀(802)、第三调压阀 (803)、第一截止阀(806)与第三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3); 所述超临界分离与0)2回收系统(C)主要包括分离釜I (6)、分离釜II (7)、第四调 压阀(804)、第五调压阀(805)、第二截止阀(807)、第三截止阀(808)、第二单向阀(1002)、 第四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4)与第五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5)。 所述的撬装式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萃取釜(5)、分离釜I (6)和分离釜II (7) 的釜外侧有加热夹套。 所述的撬装式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撬装式模块化结构各功能模块之间用管 线连接。 所述的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新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 碳。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成功改进了目前国内现有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采用超 临界CO 2实现对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含油处理;创新性地提出了撬装式模块化结构,避免 现今超临界〇)2方法的拆装繁琐、不益运输的问题;运用超临界CO 2萃取废弃物中的含油,同 时还可以让COJf环回用,节约能源。与国内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节约空间拆迀方 便、便于运输流动、处理效率高、具备大规模应用的优点。因此,本技术具有新颖性、创 造性和先进性,以及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新型装置,主要包括撬装式模块化结构 控制系统(A)、超临界萃取系统(B)、超临界分离与0) 2回收系统(C),其特征在于,所述 控制系统(A)主要包括储气罐(1)、干燥过滤器(2)、制冷机组(3)、增压栗(4)、第一调压 阀(801)、第一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1)、第二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2)、第一单向阀 (1001)、电气控制柜以及温控系统; 所述超临界萃取系统(B)主要包括萃取釜(5)、第二调压阀(802)、第三调压阀 (803)、第一截止阀(806)与第三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3); 所述超临界分离与0)2回收系统(C)主要包括分离釜I (6)、分离釜II (7)、第四调 压阀(804)、第五调压阀(805)、第二截止阀(807)、第三截止阀(808)、第二单向阀(1002)、 第四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4)与第五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5)。 首先把所述控制系统(A)、超临界萃取系统(B)、超临界分离与CO2回收系统(C) 各功能模块之间用管线连接,确保设备各接口无气体泄漏状态。 关闭第二调压阀(802)和第三调压阀(803),开启第一截止阀(806),把萃取釜(5) 中剩余气体排尽,让第三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3)读数为零,保证釜内无压力旋紧第一 截止阀(806),开启萃取釜(5),称重物料,将物料装入料筐,将料筐放入釜内,保持萃取釜 吸气通畅,换好封头密封圈,旋紧萃取釜封头,密封严实。 接着开启电气控制柜的所有电源开关,启动干燥过滤器⑵加热:加热10分钟后 自动停止,每班只需启动一次即可,主要作用是烘干干燥过滤器(2)内的干燥剂;启动制冷 机组(3),打开储气罐⑴和第一调压阀(801)向制冷机组⑶中的液罐充气,将CO 2气体液 化待用;启动各萃取釜(5)、分离釜1(6)和分离釜11(7)外侧的加热夹套,调节反应温度。 待反应各反应釜反应温度达到设定值,旋开第二调节阀(802),打开增压栗(4)), 让〇) 2气体进入萃取釜(5),根据第三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3)显示的釜内压力,缓慢开 启第三调压阀(803),使萃取釜(5)内压力达到设定值。其余阀门关闭。 气体进入分离釜I (6),根据第四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4)显示的釜内压力,缓 慢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含有机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新型装置,主要包括撬装式模块化结构控制系统(A)、超临界萃取系统(B)、超临界分离与CO2回收系统(C),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A)主要包括储气罐(1)、干燥过滤器(2)、制冷机组(3)、增压泵(4)、第一调压阀(801)、第一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1)、第二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2)、第一单向阀(1001)、电气控制柜以及温控系统;所述超临界萃取系统(B)主要包括萃取釜(5)、第二调压阀(802)、第三调压阀(803)、第一截止阀(806)与第三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3);所述超临界分离与CO2回收系统(C)主要包括分离釜I(6)、分离釜II(7)、第四调压阀(804)、第五调压阀(805)、第二截止阀(807)、第三截止阀(808)、第二单向阀(1002)、第四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4)与第五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9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勇,张洪铭,李赵,朱盟翔,罗顺祥,卢耀平,杨露,汪倩,黄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石大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