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958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1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微波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该电路包括:射频放大单元;变频单元,与射频放大单元连接;一级中频放大单元,与变频单元连接;切换单元,与一级中频放大单元连接;二级中频放大单元,与切换单元连接;供电单元,与二级中频放大单元和接收机连接;射频放大单元、变频单元、一级中频放大单元、切换单元、二级中频放大单元和供电单元的结构均为对称的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各电路模块成对称设计,避免了其输出信号线长度不一,减小了功分线路损耗,使功率放大元件匹配统一,并且该电路布局简单思路清晰,便于分析,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微波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通过微波变频器来实现微波信号的处理,然而,现有的微波变频电路没有成对称设计,对电特性影响较大,由于其输出信号线长度不一,因此导致功分线路损耗较大,功率放大元件匹配不统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变频电路,旨在解决现有微波变频电路功分线路损耗较大,功率放大元件匹配不统一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波变频电路,连接于天线与接收机之间,所述电路包括导波管,所述电路还包括:射频放大单元,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入端分别通过所述导波管与天线无线连接;变频单元,所述变频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出端连接;—级中频放大单元,所述一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变频单元的多个输出端连接;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一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出端连接;二级中频放大单元,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切换单元的多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出端均与所述接收机连接;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稳压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射频放大单元、所述变频单元、所述一级中频放大单元、所述切换单元、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单元、所述变频单元、所述一级中频放大单元、所述切换单元、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的结构均为对称的电路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射频放大单元包括:电阻Rl至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lO至电阻R16、电容Cl至电容C10、电容C12至电容C15、电容C17至电容C26、第一放大管、第二放大管、第三放大管、第四放大管、第五放大管、第六放大管和供电芯片;所述电阻Rl的一端为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l接地,所述第一放大管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4、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电容C4、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放大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容C4、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第二放大管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6、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S接地,所述电容C6、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放大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容C6、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lO接地,所述第三放大管的输入端为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9接地,所述第一放大管至第三放大管的输出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5、所述电阻R7、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供电芯片的多个供电输出端(P19-P14)连接,所述供电芯片的电源端(P20)为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电源端通过所述电容C12接地,所述供电芯片的Csub端(Pll)通过所述电容C15接地,所述供电芯片的Rcau端(P12)和&12端(P13)连接,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14、所述电容ClO接地,所述供电芯片的Cnbi (P9)端和Cnb2(P1)端之间通过所述电容C13连接;所述电阻Rll的一端为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放大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Rll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17、所述电容C16接地,所述第四放大管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23、所述电容C2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放大管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8接地,所述电容C23、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五放大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容C23、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9接地,所述第五放大管的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25、所述电容C2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放大管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0接地,所述电容C25、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放大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容C25、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1接地,所述第六放大管的输入端为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2接地,所述第四放大管至第六放大管的输出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ll至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供电芯片的多个供电输出端(P7-P1)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第四放大管为场效应管。更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单元包括:电阻R4、电阻R6、电阻R9、电阻R17至电阻R22、电容Cl 1、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27至电容C34、电容C50、电容C51、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第三混频器、第四混频器、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第四滤波器、第一光纤親合器、第二光纤親合器、第三光纤親合器、第四光纤親合器、第一起振电路场效应管和第二起振电路场效应管;所述电阻R9的一端为所述变频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30和所述电容C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为所述变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电容C29的一端、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起振电路场效应管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起振电路场效应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为所述变频单元的电源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27、所述电容C28接地,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光纤耦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同时为所述变频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光纤耦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5、所述电容C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为所述变频单元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电容C3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波变频电路,连接于天线与接收机之间,所述电路包括导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射频放大单元,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入端分别通过所述导波管与天线无线连接;变频单元,所述变频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射频放大单元的第一、第二输出端连接;一级中频放大单元,所述一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变频单元的多个输出端连接;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一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出端连接;二级中频放大单元,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切换单元的多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出端均与所述接收机连接;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的多个稳压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射频放大单元、所述变频单元、所述一级中频放大单元、所述切换单元、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射频放大单元、所述变频单元、所述一级中频放大单元、所述切换单元、所述二级中频放大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的结构均为对称的电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宇昕何宏平潘雄广罗得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