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方位调节式的避雷器,包括上端与导线连接和下端通过横档连接并通过横档支撑的绝缘子本体、顶端具有半球形放电电极的避雷器本体和端部具有半球形吸电电极的穿刺压块,所述穿刺压块通过上端盖固定在导线上,在横档底部设置与绝缘子本体连接的左支撑板,避雷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中部带有调节孔的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往下弯曲并形成延伸部Ⅰ和延伸部Ⅱ,在延伸部Ⅰ上部固定设置直线轴承和在其下部设置若干螺纹孔,延伸部Ⅱ上部套入直线轴承和其下部设置可拧入螺纹孔的螺钉。该避雷器对两电极之间的间距进行全方位调节,大大提高了放电和引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全方位调节式的避雷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了申请号为2010206835952,名称为带接地功能的穿刺型避雷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677414,名称为一种电力线路避雷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7536595,名称为带计数功能的穿刺型避雷器,以上三种避雷器虽然都具有避雷作用,但是穿刺本体结构复杂且重量偏重,加剧了导线的负载;同时安装完成之后,当需要调节避雷本体上的放电电极和穿刺本体上的引电电极之间的间距时,由于避雷本体和绝缘子之间设置为不可调式并已经固定在支架上了,而且调节穿刺本体时需要松开穿刺本体的连接端进行调节从而对导线再次进行破坏式穿刺,影响了导线的导电效果,并且调节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对间隙可调的穿刺型避雷器进一步改进,提供一种全方位调节式的避雷器,该避雷器对两电极之间的间距进行全方位调节,大大提高了放电和引电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端与导线连接和下端通过横档连接并通过横档支撑的绝缘子本体、顶端具有半球形放电电极的避雷器本体和端部具有半球形吸电电极的穿刺压块,所述穿刺压块通过上端盖固定在导线上,在横档底部设置与绝缘子本体连接的左支撑板,避雷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中部带有调节孔的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往下弯曲并形成延伸部I和延伸部II,在延伸部I上部固定设置直线轴承和在其下部设置若干螺纹孔,延伸部II上部套入直线轴承和其下部设置可拧入螺纹孔的螺钉。当进行间隙调节时,由于设计了直线轴承,先通过推动延伸部II在直线轴承内上下移动,先初步确定放电电极和引电电极之间的间距,由于设计了避雷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中部带有调节孔的右支撑板,通过调整调节螺栓在调节孔内的位置,保证放电电极与引电电极的头部能够相互对准,大大提高了放电和引电效果,整个调节过程能对两电极之间的间距进行全方位的调节。本技术设计了,所述引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60-130mm。本技术设计了,在所述避雷器本体、穿刺压块和上端盖的外部分别覆盖硅胶外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在导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有半球形引电电极的穿刺块和上端盖;图3为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上端与导线6连接和下端通过横档I连接并通过横档I支撑的绝缘子本体2、顶端具有半球形放电电极的避雷器本体3和端部具有半球形吸电电极的穿刺压块4,所述穿刺压块4通过上端盖5固定在导线6上,在横档I底部设置与绝缘子本体2连接的左支撑板7,避雷器本体3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15连接中部带有调节孔14的右支撑板8,左支撑板7和右支撑板8分别往下弯曲并形成延伸部I 9和延伸部II 10,在延伸部I 9上部固定设置直线轴承11和在其下部设置若干螺纹孔12,延伸部II 10上部套入直线轴承11和其下部设置可拧入螺纹孔12的螺钉13。避雷器本体3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右支撑板8上,其顶端具有半球形的放电电极,穿刺压块4往下延伸形成半球形引电电极并和引电电极属于一体式结构,上端盖5通过螺栓固定在穿刺压块4的顶部并恩实例中将导线6压在穿刺压块4和上端盖5之间。在本实例中,所述引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60-130mm。在本实例中,在所述避雷器本体3、穿刺压块4和上端盖5的外部分别覆盖硅胶外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由于设计了直线轴承11和延伸部II 10套入直线轴承11,实现了延伸部II在直线轴承11内的上下移动,从而完成了间隙的调节;同时调节完毕之后,直线轴承11也起到对两个延伸部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2.由于设计了直线轴承11、延伸部II 10套入直线轴承11、延伸部II 10底部设置可拧入螺纹孔12的螺钉13,整个调节和固定过程比较顺畅,比较适合高空作业,而且完全可以不需要使用其他辅助工具且只用人手调节就能完成调节和固定工作,省去了高空作业时将调节工具携带到高空的麻烦,更加的省时省力。3.由于设计了避雷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15连接中部带有调节孔14的右支撑板,通过调整调节螺栓在调节孔内的位置,保证放电电极与引电电极的头部能够相互对准。4.由于设计了延伸部II 10底部设置可拧入螺纹孔12的螺钉13,通过将螺钉13拧入螺纹孔12内就能完成两个延伸部之间的相互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可靠。5.由于设计了若干螺纹孔12,通过将螺钉13拧入不同的螺纹孔内,满足了间隙调节的要求。6.由于设计了引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60-130mm,该数值范围根据雷雨时的空气耐击穿电压参数和电缆耐电压标准确定,满足大部分地区的使用要求,数值范围科学合理。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全方位调节式的避雷器,其特征是:包括上端与导线(6)连接和下端通过横档(I)连接并通过横档(I)支撑的绝缘子本体(2)、顶端具有半球形放电电极的避雷器本体(3)和端部具有半球形吸电电极的穿刺压块(4),所述穿刺压块(4)通过上端盖(5)固定在导线(6)上,在横档(I)底部设置与绝缘子本体(2)连接的左支撑板(7),避雷器本体(3)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15)连接中部带有调节孔(14)的右支撑板(8),左支撑板(7)和右支撑板(8)分别往下弯曲并形成延伸部I (9)和延伸部II (10),在延伸部I (9)上部固定设置直线轴承(11)和在其下部设置若干螺纹孔(12),延伸部II (10)上部套入直线轴承(11)和其下部设置可拧入螺纹孔(12)的螺钉(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方位调节式的避雷器,其特征是:所述引电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60-13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方位调节式的避雷器,其特征是:在所述避雷器本体(3)、穿刺压块(4)和上端盖(5)的外部分别覆盖硅胶外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方位调节式的避雷器,包括上端与导线连接和下端通过横档连接并通过横档支撑的绝缘子本体、顶端具有半球形放电电极的避雷器本体和端部具有半球形吸电电极的穿刺压块,所述穿刺压块通过上端盖固定在导线上,在横档底部设置与绝缘子本体连接的左支撑板,避雷器本体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中部带有调节孔的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往下弯曲并形成延伸部Ⅰ和延伸部Ⅱ,在延伸部Ⅰ上部固定设置直线轴承和在其下部设置若干螺纹孔,延伸部Ⅱ上部套入直线轴承和其下部设置可拧入螺纹孔的螺钉。该避雷器对两电极之间的间距进行全方位调节,大大提高了放电和引电效果。【IPC分类】H01C7/12, H01T4/10【公开号】CN204885824【申请号】CN201520676601【专利技术人】刘凤梅, 侯龙桢, 安丰柱 【申请人】刘凤梅【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9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方位调节式的避雷器,其特征是:包括上端与导线(6)连接和下端通过横档(1)连接并通过横档(1)支撑的绝缘子本体(2)、顶端具有半球形放电电极的避雷器本体(3)和端部具有半球形吸电电极的穿刺压块(4),所述穿刺压块(4)通过上端盖(5)固定在导线(6)上,在横档(1)底部设置与绝缘子本体(2)连接的左支撑板(7),避雷器本体(3)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15)连接中部带有调节孔(14)的右支撑板(8),左支撑板(7)和右支撑板(8)分别往下弯曲并形成延伸部Ⅰ(9)和延伸部Ⅱ(10),在延伸部Ⅰ(9)上部固定设置直线轴承(11)和在其下部设置若干螺纹孔(12),延伸部Ⅱ(10)上部套入直线轴承(11)和其下部设置可拧入螺纹孔(12)的螺钉(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梅,侯龙桢,安丰柱,
申请(专利权)人:刘凤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