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连接带和移动设备,其中,蓄能连接带包括电池块、连接件和导电件;多个所述电池块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电池块之间,用以使得相邻的两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电池块的电极连接,用以导通所述电池块与外部用电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电量储存在蓄能连接带上以增加移动设备的可用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蓄能连接带和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移动设备发展出了体积较小,用于穿戴于用户肢体上的穿戴类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但是由于穿戴类移动设备中用于计算的主机的体积较小,其内供电池安装的空间也尤其不足,则穿戴类移动设备的主机内的电池积较小。这些体积较小的电池能储存的电量也较少,从而使得穿戴类移动设备的续航时间较短,限制了穿戴类移动设备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一种蓄能连接带和移动设备,旨在通过将电量储存在蓄能连接带上以增加移动设备的可用电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连接带,包括电池块、连接件和导电件;多个所述电池块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电池块之间,用以使得相邻的两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电池块的电极连接,用以导通所述电池块与外部用电设备。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多个连接导体;多个所述电池块的正极通过所述连接导体相连,用以形成一正极公共端;多个所述电池块的负极通过所述连接导体相连,用以形成一负极公共端。优选地,所述电池块呈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板状,所述电池块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于所述电池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多个连接导体;一电池块的正极和相邻的另一电池块的负极通过所述连接导体连接,以将多个所述电池块串联为一电池组。优选地,多个所述电池块中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而位于首端的一首端电池块、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而位于尾端的一尾端电池块,和位于所述首端电池块和尾端电池块之间的中间电池块;所述首端电池块和中间电池块的正极和负极皆于同一侧设置,所述尾端电池块的正极和负极位于背向侧设置。优选地,所述导电件还包括用于连接于所述电池块和外部设备之间的电路保护块,所述电路保护块通过所述连接件与相邻的所述电池块连接,所述电路保护块包括多个连接端子,一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导电件与一电池块的正极连接,另一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导电件与一电池块的负极连接,所述连接端子还用于与外部设备的端子连接而传输电能。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体和两连接销,所述两连接销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插接,所述两连接销的另一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所述电池块插接,所述连接销的轴线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电池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背向的两端皆连接有所述连接件。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体和导电销,所述导电体设于所述连接体内,所述导电销设于所述连接销内,所述导电销的一端随所述连接销插入所述连接体内,并与所述导电体连接;所述导电销的另一端随所述连接销插入所述电池块内,并与所述电池块的电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还包括上述的蓄能连接带,所述蓄能连接带与所述主机连接,用以为所述主机供电。本技术所提供的蓄能连接带和移动设备,通过连接件和电池块之间的配合,将多个电池块能够连成一串,从而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容量,用以为外部设备供电;该蓄能连接带还能缠绕于用户的肢体,用以固定外部设备。其中,所述电池块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芯;所述外壳用于与连接件转动连接,以固定电池块;电芯与导电件连接,用以接收并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蓄能连接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连接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连接件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蓄能连接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能连接带。图1示出了本技术蓄能连接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看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蓄能连接带包括电池块1、连接件2和导电件。多个所述电池块I沿着第一方向(X轴正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2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电池块I之间,用以使得相邻的两连接件2转动连接。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电池块I的电极连接,用以导通所述电池块I与外部用电设备。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蓄能连接带,通过连接件2和电池块I之间的配合,将多个电池块I能够连成一串,从而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容量,用以为外部设备供电;该蓄能连接带还能缠绕于用户的肢体,用以固定外部设备;本实施例中,还能通过调节电池块I的数量来调节蓄能连接带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其中,所述电池块I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芯;所述外壳用于与连接件2转动连接,以固定电池块I ;电芯与导电件连接,用以接收并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多个连接导体31 ;多个所述电池块I的正极11通过所述连接导体31相连,用以形成一正极公共端;多个所述电池块I的负极12通过所述连接导体31相连,用以形成一负极公共端。从而通过将多个电池块I进行并联,而形成电压不变的大电量储存设备,用以为外部设备供电。优选地,所述电池块I呈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板状,所述电池块I的正极11和负极12分别设于所述电池块I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多个所述电池块的正极于同一侧设置。相对于其他形状的电池块,采用板状的电池块具有易于实现和工艺成熟的效果。而将电池块I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则可以在长度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设置更多的电池块I,从而达到增加储存的电量的效果。在上述蓄能连接带中,通过多个电池块I的正极11和位于正极11侧的连接导体31,而形成上路电路;再通过多个电池块I的负极12和位于负极12侧的连接导体31,而形成下路电路。最后通过上路电路和下路电路与外部设备连接,用以在外部设备与多个电池块I之间传输电能。请结合参看图2和图3,优选地,所述连接件2包括连接体21和两连接销22,所述两连接销2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21插接,所述两连接销22的另一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所述电池块I插接,所述连接销22的轴线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Y轴的正方向)。本身实施例中,连接销22呈中间粗两头细的台阶状,其中,较细的一头用于插入连接体21的插孔211内,而较粗的中间段卡于该插孔211外;较细的另一头用于插入电池块I相应的插孔(未标注)内,而较粗的中间段卡于该插孔外。本实施例仅作为解释,并不限定连接件2的形状特征必须为上述形态。优选地,所述电池块I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背向的两端皆连接有所述连接件2,从而使得相邻的电池块I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优选地,所述连接导体31包括导电体32和导电销33,所述导电体32设于所述连接体21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能连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块、连接件和导电件;多个所述电池块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电池块之间,用以使得相邻的两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电池块的电极连接,用以导通所述电池块与外部用电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