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5399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0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倒模完成的双船体底座(1)和相匹配的浮台(2),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1)的同侧两端均设置有插孔(6),在所述的插孔(6)内插入有一组组件支座(4),每组所述的组件支座(4)之间的高度差形成的角度为0度-40度之间;所述的组件支座(4)中间为内凹弧形结构(4.1),所述的内凹弧形结构(4.1)的内弧线与所述的椭圆型的孔(1.1)的内弧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光伏发电
,具体地指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地面式光伏电站一般建设在地势平坦或者起伏不大的场区内,根据场内地质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基础及支架形式。但是随着国内可用土地资源紧缺以及土地流转难度增大,同时由于光伏电站需要的建设场区面积较大,陆地光伏建设的成本日益增高,整个社会效益日渐减少,而我国南方地区水域面积广泛,且大部分水域表面处于闲置。因此光伏建设场地开始向水库、湖泊滩涂和鱼塘等水面区域发展,但现阶段还是主要采用和普通地面光伏电站相似的管粧基础。该基础埋入水底,上部路出水面用于固定光伏组件。但是采用此种基础由于高度过大导致稳定性降低,同时水域部分光伏组件基础建设困难,在不同玮度的区域基础的形式要进行一定调整,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只适用于滩涂、鱼塘等水位较浅地区,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因此这种形式基础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其具有提高了光伏电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点。本技术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倒模完成的双船体底座和相匹配的浮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的同侧两端均设置有插孔,在所述的插孔内插入有一组组件支座,每组所述的组件支座之间的高度差形成的角度为O度-40度之间;所述的组件支座中间为内凹弧形结构,所述的内凹弧形结构的内弧线与所述的椭圆型的孔的内弧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在所述的组件支座的上表面背向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凸耳,在所述的凸耳之间固定有凸起的挡板,所述的挡板沿组件支座的上边缘布置;在所述的组件支座的尾部设置有支架;在同侧的所述的凸耳之间安装有固定压条,在所述的凸耳内和固定压条的首末两端均设置有相同大小的孔;所述的固定压条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的凸耳连接固定,另一端卡住所述的光伏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的双船体底座的纵向首尾均固定有相配套的浮台,两排所述的双船体底座的中间横向依次布置有三个相邻的浮台,所述的双船体底座和浮台的四个边角均设置有突出的吊耳,且相邻的所述的吊耳之间上下对孔叠加并通过锁链固定,所述的双船体底座由可塑性材料吹塑而成,内部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的中间设置有椭圆型的孔,在所述的椭圆型的孔的两侧下方设置有吹塑而成的船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压条的宽度为3_8c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压条的宽度为5c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浮台为长方体,所述的浮台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上表面有纹路,所述的浮台的吃水深度为5-10厘米,所述的浮台的高度为20-30厘米,每片所述的浮台可承受的重量为110KG。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吊耳上面设置有吊耳孔,在所述的凸耳上设置有凸耳孔,在所述的压条上设置有压条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点:1、本技术中的底座形状为双船体型,在风浪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对各种水面有着较高的适应性。2、底座和浮台由可塑材料吹制而成,重量轻,便于运输与施工,浮力承载性较好。3、通过合理设计水面式光伏组件的双船体型支撑底座和浮台,通过锚固技术使光伏组件得以在水面漂浮,适应水位变化较大的水面(如水库,湖泊,江河等),充分利用了闲置的水域面积,有效的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极大的提高水面光伏电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通过模块化通用设计,浮式基础各部件为通用件,连接后使得该基础形式可大规模应用、成本大幅降低,达到接近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水平;5、通过设计一定倾角,以实现增加组件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发电量;6、通过利用底座上表面的压条固定光伏组件,以实现组件安装过程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连接立体示意图。图2为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连接后视示意图。图3为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中固定压条的具体示意图。图4为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中浮台结构图。图5为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连接成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中双船体底座的左视图。图7为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中的压条具体连接示意图。图中:双船体底座1、椭圆型的孔1.1、船体1.2、浮台2、固定压条3、压条孔3.1、组件支座4、内凹弧形结构4.1、吊耳5、吊耳孔5.1、插孔6、支架7、挡板8、凸耳9、凸耳孔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对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照图1-7所示:本技术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倒模完成的双船体底座I和相匹配的浮台2,每个所述的双船体底座I的纵向首尾均固定有相配套的浮台2,每两个所述的双船体底座I的前后两排的中间横向依次布置有三个相邻的浮台2,所述的双船体底座I和浮台2的四个边角均设置有突出的吊耳5,且相邻的所述的吊耳5之间上下对孔叠加并通过锁链固定,以便在负重或者风浪情况下允许各部件之间有一定相对运动,减少部件间的冲击和应力。所述的双船体底座I由可塑性材料吹塑而成,内部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I的中间设置有椭圆型的孔1.1,在所述的椭圆型的孔1.1的两侧下方设置有吹塑而成的船体1.2,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I的同侧两端均设置有插孔6,在所述的插孔6内插入有一组组件支座4,每组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倒模完成的双船体底座(1)和相匹配的浮台(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1)的同侧两端均设置有插孔(6),在所述的插孔(6)内插入有一组组件支座(4),每组所述的组件支座(4)之间的高度差形成的角度为0度‑40度之间;所述的组件支座(4)中间为内凹弧形结构(4.1),所述的内凹弧形结构(4.1)的内弧线与所述的椭圆型的孔(1.1)的内弧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在所述的组件支座(4)的上表面背向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凸耳(9),在所述的凸耳(9)之间固定有凸起的挡板(8),所述的挡板(8)沿组件支座(4)的上边缘布置;在所述的组件支座(4)的尾部设置有支架(7);在同侧的所述的凸耳(9)之间安装有固定压条(3),在所述的凸耳(9)内和固定压条(3)的首末两端均设置有相同大小的孔;所述的固定压条(3)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的凸耳连接固定,另一端卡住所述的光伏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生李德杨家胜曾杰朱宜飞熬昕甘乐叶任时付文军何杰汪建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