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包括,一变速控制系统,设有一变速电机、一电机齿轮、一行程摆臂及一行程齿轮,所述变速电机与所述电机齿轮相互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所述行程齿轮相互配合设置,所述行程摆臂与所述行程齿轮连接;一反锁轴,穿设于所述行程摆臂上,所述反锁轴设有一行程轨道。所述反锁轴设有一行程轨道,从而使得行程齿轮跟变速电机不会相互转动就能达到开锁或者关锁的动作,减少了零件之间的磨损,有效的延长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尤指一种门锁。
技术介绍
门锁为提高其易用性和安全性,一般采用智能锁,在日常使用时,一般通过转动把 手的方式实现房门的上锁或解锁,上锁和解锁以转动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来实现。为防止 门外人员随意进入而令使用者受到干扰,使用者进入房内后,需关门反锁,即除非门外管理 员在门外操作面板上按键、触摸解锁或用机械钥匙解锁,否则门外把手的转动将无法开门。 实现反锁操作后的门锁必然需要内使用者进行解除反锁的操作。 这种门锁设有把手,使门外人员更容易进入,而且该种门锁的结构复杂。在关锁过 程中,还伴有齿轮组件相互转动,才能完成关锁或者开锁动作,这样导致了结构件使用寿命 短,从而也导致了门锁使用不灵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门锁,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具有把手、且减 少零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的门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门锁,包括,一变速控制系 统,设有一变速电机、一电机齿轮、一行程摆臂及一行程齿轮,所述变速电机与所述电机齿 轮相互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所述行程齿轮相互配合设置,所述行程摆臂与所述行程齿轮 连接;一反锁轴,穿设于所述行程摆臂上,所述反锁轴设有一行程轨道。 进一步,所述变速控制系统设于一后面板内,所述反锁轴与所述后面板对应的位 置处设有一通孔。 进一步,一反锁钮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反锁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后面板内设有一定位柱。 进一步,一电机压盖与所述后面板配合设置。 进一步,所述行程摆臂上设于一卡孔,所述卡孔与所述行程轨道配合设置。 进一步,所述行程摆臂上设有一主体以及一翼部,所述翼部与所述主体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翼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同时与所述翼部以及 所述主体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设有一穿孔,所述反锁轴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行程齿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反锁轴设有一行程轨道,从 而使得行程齿轮跟变速电机不会相互转动就能达到开锁或者关锁的动作,减少了零件之间 的磨损,有效的延长了门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门锁的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门锁的后面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门锁的反锁轴的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门锁的行程摆臂的平面图; 图5为本技术门锁的电机组件的平面图; 图6为本技术门锁的电机压盖的立体图; 图7为本技术门锁的运动状态图之一; 图8为本技术门锁的运动状态图之二; 图9为本技术门锁的运动状态图之三; 图10为本技术门锁的反锁轴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本技术的门锁包括一后面板3,设于所述后面板3内的一变速控制 系统1以及一反锁轴2,在所述后面板3外并与所述反锁轴2连接的反锁钮4,盖于所述后 面板3上并盖住所述变速控制系统1及反锁轴2的电机压盖5。 如图1及图5所示,所述变速控制系统1设有一变速电机11、一电机齿轮12、一行 程摆臂13及一行程齿轮14,所述变速电机11与所述电机齿轮12相互连接,所述电机齿轮 12与所述行程齿轮14相互配合设置,所述行程摆臂13与所述行程齿轮14连接。 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行程摆臂13设有一主体131及一翼部132,所述主体131 中间设有一穿孔1311以及所述主体131上设有一卡孔1312。所述主体131与所述翼部132 垂直设置,所述主体131与所述翼部132之间设有一凸部1321,所述凸部1321均与所述主 体131及所述翼部132连接。 如图3及图10所示,所述反锁轴2设有一底部21以及垂直于底部21的一枢轴 22,所述底部21上设有一行程轨道211,使得在关锁或开锁的时候不会带动行程齿轮14跟 变速电机11 一起工作,且所述行程轨道211与所述卡孔1312配合设置。所述枢轴22为空 心状的,且所述枢轴22穿设于所述行程摆臂13的所述穿孔1311中,并卡设于所述行程齿 轮14上。 如图2及图6所示所述后面板3设有一收容腔31用以收容所述变速控制系统1 以及所述反锁轴2,所述反锁轴2 -所述后面板3对应的地方设有一通孔32。一反锁钮4 通过所述通孔32与所述反锁轴2连接,所述反锁钮4的运动会带动所述反锁轴2。更近一 步,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多个定位柱33,所述定位柱33用以定位所述变速控制系统1。一 电机压盖5盖设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上方,压紧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零件。 在使用的过程中,关门状态下,反锁钮4在水平位置,反锁轴2与行程摆臂13同步 在后面板3C点,如图7所示。应用于机械钥匙或者反锁钮4开锁或者关锁时,在反锁轴2 上预留了机械部分的开锁与关锁的行程轨道211,所以不会带动行程齿轮14跟变速电机11 一起工作。当门锁开启时:电机组件带动反锁轴2以及行程摆臂13到A点,随即门锁开门, 与此同时行程摆臂13从A点回到C点,停止开门动作,如图8所示。当门锁关闭时:电机组 件带动反锁轴2从A点到C点停止,与此同时,行程摆臂13从C点到B点,然后从B点返回 到C点停止,完成关门动作,如图9所示。 综上所述,本技术堆叠物料逐个下落机构有下列有益效果: 所述反锁轴2设有一底部21以及垂直于底部21的一枢轴22,所述底部21上设有 一行程轨道211,使得在关锁或开锁的时候不会带动行程齿轮14跟变速电机11 一起工作, 减少了零件之间的磨损,延长锁具的寿命。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专 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 的专利范围内。【主权项】1. 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变速控制系统,设有一变速电机、一电机齿轮、一行程摆臂及一行程齿轮,所述变速 电机与所述电机齿轮相互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所述行程齿轮相互配合设置,所述行程摆 臂与所述行程齿轮连接; 一反锁轴,穿设于所述行程摆臂上,所述反锁轴设有一行程轨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控制系统设于一后面板内,所述 反锁轴与所述后面板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通孔。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一反锁钮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反锁轴连 接。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内设有一定位柱。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一电机压盖与所述后面板配合设置。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摆臂上设于一卡孔,所述卡孔与 所述行程轨道配合设置。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摆臂上设有一主体以及一翼部, 所述翼部与所述主体垂直设置。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一凸部, 所述凸部同时与所述翼部以及所述主体部连接。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一穿孔,所述反锁轴穿过 所述穿孔与所述行程齿轮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包括,一变速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变速控制系统,设有一变速电机、一电机齿轮、一行程摆臂及一行程齿轮,所述变速电机与所述电机齿轮相互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所述行程齿轮相互配合设置,所述行程摆臂与所述行程齿轮连接;一反锁轴,穿设于所述行程摆臂上,所述反锁轴设有一行程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周,
申请(专利权)人:黄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