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镀镍钢壳、和设在镀镍钢壳内部的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和下绝缘片、镀镍钢壳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胶圈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所述胶圈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相连的电极帽,所述锂离子电芯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和第二隔膜,所述负极片宽度比正极片宽度长1~3mm;所述第一隔膜的宽度和第二隔膜的宽度相同,第一隔膜的宽度比负极片宽度长2~4mm;具有装配简单、成品率高和具有良好防震性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因为锂离子电池具有输出电压高,比能量高,放电电压平稳,循环寿命长的特点,所以其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领域,并越来越多的在动力领域、储能领域得到了应用。动力领域,锂离子电池应用到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电动车辆上时,需要电池能够经受各种剧烈颠簸和高频振动,而不会出现内部组件晃动甚至失效。目前已经规模化生产的圆柱型电池,主要应用在3C数码、移动电源等高精密仪器设备上,因此不可能出现剧烈颠簸和高频振动的使用环境,因此电池在设计上都没有考虑到可靠的防振动性能。随着圆柱型动力电池的广泛应用,目前已经逐步应用到电动自行车,高速电动轿车上,电池的防振动性能成了电动车辆能否安全正常行驶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装配简单、成品率高和具有良好防震性能的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镀镍钢壳、和设在镀镍钢壳内部的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和下绝缘片、镀镍钢壳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胶圈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所述胶圈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相连的电极帽,所述锂离子电芯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和第二隔膜,所述负极片宽度比正极片宽度长1~3mm;所述第一隔膜的宽度和第二隔膜的宽度相同,第一隔膜的宽度比负极片宽度长2~4mm;所述正极片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所述负极片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所述正极耳穿过上绝缘片与连接铝片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分别穿过下绝缘片与镀镍钢壳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高温胶带和第二高温胶带的宽度均为10~30mm。所述上绝缘片的厚度0.3~0.5mm,其材质为PP或PET之一。所述下绝缘片的厚度为0.2mm。所述连接铝片套装于胶圈的内部,所述胶圈的底部与上绝缘片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铝片与上绝缘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与镀镍钢壳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所述正极耳焊接与正极片的内圈中心位置上。所述正极耳焊接与正极片的外圈中心位置上。所述镀镍钢壳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的外径比为97.5%~99%。本技术充分利用电芯组组件中隔膜具有弹性的特点,使其在不压伤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情况下将锂离子电芯压紧在镀镍钢壳内部,且不需要增加任何组件,仅通过改变胶圈的结构、上绝缘片厚度和极片极耳引出位置即可以达到防震目的;具有装配简单、成品率高和具有良好防震性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胶圈、连接铝片和电极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包括镀镍钢壳1、和设在镀镍钢壳1内部的锂离子电芯2、锂离子电芯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镀镍钢壳1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14、胶圈14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16、所述胶圈14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16相连的电极帽5,所述锂离子电芯2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所述负极片8宽度比正极片6宽度长1~3mm;所述第一隔膜7的宽度和第二隔膜9的宽度相同,第一隔膜7的宽度比负极片8宽度长2~4mm;所述正极片6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10,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15;所述负极片8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13;所述正极耳10穿过上绝缘片3与连接铝片16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穿过下绝缘片4与镀镍钢壳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高温胶带15和第二高温胶带13的宽度均为10~30mm。所述上绝缘片3的厚度0.3~0.5mm,其材质为PP或PET之一。所述下绝缘片4的厚度为0.2mm。所述连接铝片16套装于胶圈14的内部,所述胶圈14的底部与上绝缘片3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铝片16与上绝缘片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所述正极耳10焊接与正极片6的内圈中心位置上。所述正极耳10焊接与正极片6的外圈中心位置上。所述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5%~99%。如图3所述,该图中由上到下依次为正极片6的内圈,正极片6的外圈,负极片8的内圈和负极片8的外圈;如图4所述,该图中由上到下依次为正极片6的内圈,正极片6的外圈,负极片8的内圈和负极片8的外圈。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正极耳10的安装:正极片6中间位置上焊接正极耳10,正极耳10下部与正极片相对应的位置上为正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10mm~30mm的第一高温胶带15;步骤二:负极耳的安装:负极片8内圈首端焊接有第一负极耳12,第一负极耳12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一引出端;负极片8内圈尾端位置上焊接第二负极耳11,第二负极耳11下部与负极片8相应的位置为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内圈和外圈相应的位置上分别粘贴有宽度为10mm~30mm的第二高温胶带13;步骤三:制备锂离子电芯2:将步骤一中所述安装好正极耳10的正极片6和步骤二中所述安装好负极耳的负极片8,按照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的顺序依次叠加后卷绕,通过卷针为2.5~4mm的自动卷绕机卷绕,所述正极片6和负极片8卷绕结束即可,镀镍钢壳1的内径与锂离子电芯2的外径比为97.5%~99%;步骤四: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步骤三中所述卷绕结束的锂离子电芯2中,正极耳10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顶部,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安装在锂离子电芯2的底部,所述正极耳10上穿装绝缘片3,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上穿装下绝缘片4;步骤五:焊底工序:将步骤四中所述安装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的锂离子电芯2放入镀镍钢壳1中,将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焊接与镀镍钢壳1的内底部中心位置上,其焊接后的断开拉力至少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镀镍钢壳(1)、和设在镀镍钢壳(1)内部的锂离子电芯(2)、锂离子电芯(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镀镍钢壳(1)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14)、胶圈(14)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16)、所述胶圈(14)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16)相连的电极帽(5),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芯(2)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所述负极片(8)宽度比正极片(6)宽度长1~3mm;所述第一隔膜(7)的宽度和第二隔膜(9)的宽度相同,第一隔膜(7)的宽度比负极片(8)宽度长2~4mm;所述正极片(6)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10),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15);所述负极片(8)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13);所述正极耳(10)穿过上绝缘片(3)与连接铝片(16)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穿过下绝缘片(4)与镀镍钢壳(1)的底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镀镍钢壳(1)、和设在镀镍钢壳(1)内部的锂离子电芯(2)、锂离子电芯(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绝缘片(3)和下绝缘片(4)、镀镍钢壳(1)上部开口处设有胶圈(14)、胶圈(14)的内下部套装有连接铝片(16)、所述胶圈(14)的上部设有与连接铝片(16)相连的电极帽(5),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芯(2)包括依次叠置并卷绕的正极片(6)、第一隔膜(7),负极片(8)和第二隔膜(9),所述负极片(8)宽度比正极片(6)宽度长1~3mm;所述第一隔膜(7)的宽度和第二隔膜(9)的宽度相同,第一隔膜(7)的宽度比负极片(8)宽度长2~4mm;所述正极片(6)的中间位置为正极引出端,所述正极引出端上部安装有正极耳(10),正极引出端与正极片(6)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设有第一高温胶带(15);所述负极片(8)内圈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为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所述负极第一引出端和负极第二引出端与负极片(8)相对应的内圈和外圈上分别第二高温胶带(13);所述正极耳(10)穿过上绝缘片(3)与连接铝片(16)相连,所述第一负极耳(12)和第二负极耳(11)分别穿过下绝缘片(4)与镀镍钢壳(1)的底部相连。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全健,苑泽保,张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比得力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